在广州被围之前,叶名琛都是围人家,这次是被人家围,主客置换,形势大为不同,但道理仍是一样,无非一个要掐对方脖子,一个不让掐而已。
洪兵发起总攻之前,暗战首先开始,第一个出场的依旧是谍报战。
刺探情报,太平军和洪兵使用细作,叶名琛则拖住当地士绅。广东士绅跟其他地方的士绅还不一样,在别的地方,士绅一般都是太平绅士,对维护治安有益无害,广东则不然,这里的士绅不但是各自宗族的族长,还是宗族械斗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在对外特别是反入城斗争中,广东士绅可以同仇敌忾,站在官府一边,但是一涉及内争,士绅们便很容易对参加造反的族人进行纵容包庇,反正他们见惯了械斗仇杀,对官府也并不特别惧怕。
不怕,便要弄到你怕。只要发现哪家宗族藏匿洪兵或洪兵首领,叶名琛起先并不派兵去抓,而是要求各族自己交人。
什么,不交?那好,我就革去你的功名,查封你的宗祠。功名和宗祠,对于需要靠威望来领导自己宗族的士绅来说,几乎就是命根子。广东士绅由此被治得服服帖帖,成了叶名琛安插在各处的“义务细作”,随时向他报告各种风吹草动。
正是依靠这个看不见的谍报网,叶名琛发现并钓到了一条超级大鱼。
天地会元老陈松一直隐身幕后,但李文茂等人的很多联合军事行动,均出自此人策划。叶名琛通过广东士绅将其诱捕,使洪兵在关键时候失去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高参。
在谍报战上先拔头筹后,叶名琛又用组织联街团练的办法,防止洪兵细作向广州城内渗透。
广州对全城人口进行登记,然后按照所登记的人口,广州居民每家每户都领到一块小牌,上面标明该户的人数以及各人的年龄相貌。接下来便由团练在各自分管区域沿街巡逻,盘查生人。不是固定居民,没有小牌的,必须持有一种木制的“公签”才能在城内通行,否则的话,各个街道会相互警示,你就是过了这关,也过不了那关,所以称为“联街团练”。
叶名琛给广州城穿上了一层金钟罩,洪兵细作即便潜入进来,也往往被联街团练逮个正着。围城期间,曾有暗中参加天地会的官府衙役密谋接应洪兵,结果被团练逮个正着。
如果谍报战和渗透战都不奏效,要在短期内致广州于死命,洪兵还拥有一个封喉绝招。这个绝招叶名琛并不陌生,那就是他在罗境之役中曾经使用过的切断补给。
风水轮流转,以前是你给别人下药,现在同样可以拿来整你。洪兵在城外设置重重关卡,凡稻米主食、蔬菜甚至是烧饭用的柴火,都一律不准入城。其实就算是不设关卡,由于刚刚受过大灾,农村存粮也很少,根本不可能再供应城里人。
广州城里居民不啻百万,加上一万多守城军队,吃饭是个大问题。如果叶名琛不从城外弄来米,即便洪兵围着不动,不消多长时间,饿也得饿死一大半。
得不到内需,叶名琛想到了进口。
这个世界的气候规律就是冷热不均,你这边旱了,他那边就可能涝,你这边歉收,他那边却可能丰收。叶名琛通过广州商人一打听,东南亚稻米的收成很好,于是决定购买进口米。
广州商人受叶名琛委托,从东南亚收购大米,粮船进入珠江口后,即用英国或其他外国武装船队进行拖运。
洪兵也有水师船队,且比广东水师还要强。广东水师原先在全国处于数一数二的位置,但此时已经大半外调,比如,正在湖南开打的城陵矶水战中,陈辉龙所率船队即为广东水师主力。
广州所剩战船不超过五十艘,同时鉴于守城主要是陆战,叶名琛又从水师战船上把大炮拆下来,安在城墙上用以防守。没有大炮的战船犹如缺了牙齿的老虎,当然更不是洪兵水师的对手。
不过强不强,有多强,还得看跟谁比。跟洋舰一比,基本由民船改造而成的洪兵水师纵使数量再多,也难以称强,所谓执行盘查职能不过是一句空话,一船船大米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运入广州。
洋人肯冒着危险火线运米,当然不是出于助人为乐的同志关系,官府须出高价雇用。据说有的洋人就此还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
米能运,为什么不顺带捎点别的?
以往广州自身能够生产的火药很有限,比如,在反入城斗争中,徐广缙就是通过外省调剂。如今外省运不进来,同时在遍地烽火的情况下,人家也没多余火药给你,叶名琛就转托广州商人,从香港购置了制造火药的最新设备。有了这只“下蛋的母鸡”,不管再打多长时间,守军都不用为缺乏弹药而发愁了。
洪兵要断广州的粮,但是事与愿违,广州城内的粮草不见其少,只见其多。相反,洪兵自己还不得不派人混进城,以便购买粮食和火药。在联街团练日夜巡查的情况下,购买且运米出城的难度实在不小,这样一来,不是洪兵掐叶名琛脖子,倒像是叶名琛在掐洪兵的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