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向荣很难从陆上对南京造成威胁,这时候他就想到了从水面发起攻势。
从当初沿江东下,追击太平军起,向荣便饱受缺乏水师之苦,一直计划打造战船,但他出身行伍,除了打仗,所知有限,根本不可能像曾国藩在衡阳时那样办船厂,造战船。
好不容易,朝廷从广东给他调派了五十只“红单船”。
红单船据传是广东顺德人发明的。顺德商人经常到南洋贩货,沿路不仅要经受惊涛骇浪的考验,还得跟穷凶极恶的海盗打交道,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就下功夫独立研发和制造船只。因私人造船需报海关批准,给予红单后才可开工,所以这种船只被外界称为“红单船”。
广东的红单船每艘可装2~30门炮,而在鸦片战争中,即便水师提督关天培坐的旗舰,也不过才装了十多门炮。此外,从船只的牢度、速度,到船员发炮的娴熟程度,一应指标都超过了当时的广东水师。更值得一提的是,红单船上的舵工和水手都是父子兄弟,一家人,作战时他们能够做到攻则合力向前,退则你帮我扶,没有通常水师官兵互相推诿溃散的情况。
得到红单船相助,向荣喜出望外,他赶快将红单船部署于南京附近江面,以切断南京与长江上游的联系。
红单船现身后果然不同凡响,尽管杨秀清使用了沿江设置铁链、派水营出击等各种办法,但无一能够奏效——上铁链,铁链被斩断,出水营,水营被击退。
向荣的这一招等于掐住了太平天国的脖子,时间一长,南京就出现了供给不足的情况,城内粮食也开始匮乏起来。趁此机会,向荣将江南大营不断扩展,占领了太平军在雨花台的各座壁垒,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太平军都不敢出城了。
杨秀清再也无法忽视江南大营的存在,他决心从西征战场上抽调重兵,将江南大营予以彻底摧毁。
首批回援的是原在安徽战场的燕王秦日纲,杨秀清交给他的任务是打通南京与镇江之间的通道。镇江位于长江南岸,是南京的东南屏障,一如鸦片战争时,英军欲占南京,必先攻镇江,但此时向荣已将南京与镇江分隔开来。
为应对太平军的反击,向荣与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分工,向荣负责率江南大营阻击秦日纲东下,吉尔杭阿负责阻击镇江太平军西进。
秦日纲虽然曾在田家镇败于湘军手下,但他的部队长期在安徽一线鏖战,其战斗力十分强劲。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拼杀,秦日纲终于突破防线,到达镇江,之后他马不停蹄,乘夜渡过长江,猛攻江北大营。
曾经统领江北大营的琦善早已病死在扬州。戎马倥偬的生活、高度紧张的环境,显然对他的健康造成了很大伤害,若是他能在京城或哪个安静一些的地方颐养天年,以爵爷的乐天,当不致如此短寿。
如果琦善还在,江北大营是能抵挡一下的,换成别人,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继任的托明阿有过很多次打仗的经历,但仅仅一个照面,他的江北大营便陷于崩溃,扬州也再度被太平军所占领。
江北大营如此软蛋,是向荣此前想不到的,他被迫抽调主力渡江北援,才稍稍稳住了北岸局面。刚把兵派出去,他就又得到了一个令他胆战心惊的消息,第二批西征军来了,从江西战场回援的翼王石达开即将赶到。
石达开的能力和战绩还远在秦日纲之上,向荣急忙再将北岸的主力撤回,以阻击石达开。左支右绌下,他已经完全失了方寸。
秦日纲得以再次南渡镇江,并趁向荣无暇顾及之际,与镇江守军合兵一处,猛攻城外的清军堡垒。
这些堡垒乃吉尔杭阿所设。吉尔杭阿是满洲八旗出身的官员,在任期间曾攻占上海,并击溃了小刀会,此后就一直卖力气围攻镇江。可是对付小刀会是一码事,和太平军作战又是另外一码事,论战斗力,太平军比小刀会那样还具有会党雏形的武装不知高了几个层次。
吉尔杭阿拿镇江不下,便也准备像胡林翼围武昌那样,来个长围久困,这些堡垒就是专门用来遮蔽镇江守军的粮道。
幕僚们劝吉尔杭阿说:“现在太平军攻势如此旺盛,不如暂避其锋,放弃堡垒。”
吉尔杭阿不同意:“太平军紧盯堡垒不放,就是知道堡垒对他们很致命,再坚持一下,说不定守军的粮食就会断绝,镇江就容易攻了。我们围攻了这么多天,不可轻易放弃。”
说罢,吉尔杭阿便率部进入了堡垒。
吉尔杭阿说得当然有道理,可问题是对镇江长围久困的条件早就不具备了。不光秦日纲已经屡进屡出,镇江还能从北岸的扬州获得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岂是你能困得住的?
秦日纲随即反过来将堡垒紧紧包围。吉尔杭阿激战五昼夜,亲自挥旗指挥,最后中炮而亡。堡垒守将要带着他的尸体冲出去,然而根本冲不出去,随之也血战而亡。
吉尔杭阿的一位八旗副都统侥幸突围,出来后痛哭着说:“我很早起就跟随吉公(指吉尔杭阿)从军作战,现在他死了,连尸体也找不到,我怎么能一个人继续苟活下去呢。”随即投江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