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小冰河气候

两人跪坐,孙诚替蒙毅倒上一杯茶,“蒙兄,这是我国特有的云雾茶,请品尝。”

蒙毅毫不犹豫,端起茶杯就要品。亲卫队长急了,他生怕孙诚在里面下毒。

“将军,人心叵测,不可不防啊!”

孙诚笑笑,将自己面前的茶一口干掉,“请。”

蒙毅道:“我相信孙兄不会用此龌龊手段。”也一口干掉。

蒙毅问出了他心中的疑惑,“兴盛侯,按说这个天气,你是不可能修建码头的。

不知你是怎么修建的码头,而让宁军乘船回国的呢?”

“这好办呀!将几艘大船装上砂石,沉下去不就行了。”

蒙毅一愣,苦笑着摇摇头,“没想到这么容易,哎!我失算了。早知道你能修建码头,我是不会让宁军进渔村的,最少要留下你们几万人。”

孙诚将杯满上,孙诚也问出了问题,“蒙兄,你对这宁魏两国以后的大势怎么看?”

“当然是我魏国会获胜了,你们北伐不就是被我们挫败了吗?”

“如果蒙兄这样说,那就没意思了。”

“那你说今后会怎样?”

孙诚手中折扇打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今正是合并之时。”

“何以见得?”

“天命在我宁国。”

“荒谬?天命之事,虚无缥缈,你怎会认为天命就在你国呢?”

“好像你国这几年,年年都有天灾,不是旱灾,就是雪灾,要不就是蝗灾。

粮食是年年减产,这种天时在前朝就开始了,要不也不会闹得民不聊生,被宁魏两国趁机分别建国。

不过那时天气变化还不是太明显,前朝覆灭,魏国建立后,人口大减,百姓耕地增多,你国还是能撑得住的。

但据我查遍史书,又夜观天象,这种天气估计还要经历一百多年,你认为你国还能撑得住吗?

只要你们撑不住,我们就会趁此天时北伐,在天命之下,谁能阻挡我宁国大军。”

蒙毅冷笑,“笑话,这怎么可能,这天灾岂能预估?还连续一百多年?谁会相信年年都有天灾。”

“你不信?难道你没发觉?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冷了吗?降雪也越来越靠南了。匈奴的进攻越来越凶猛了?”

蒙毅一惊,他发觉确实是这样,难道这天时真在宁国吗?

“这……,可这也不能证明这天灾要持续一百多年啊?”

“这是小冰河气侯,历史上曾出现过二次,二次皆让中原王朝履灭。

中原王朝覆灭后,二次衣冠南渡,才保全了夏族血脉。

而今小冰河气候又来了,这时,南方已为我宁国所有,你们还能南渡吗!只能等死而已。

所以,为了魏国百姓,我希望蒙兄还是要多多考虑一下以后该怎么办?”

“你这什么意思?你要我叛国?”

“这怎么是叛国呢?这是为了百姓,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族群。

其实我宁王并不想攻灭魏国,你想想,灭了魏国,不但没有好处,还得救那些灾民,这赔本的买卖谁会干?

但他也是夏族人,为了夏族,就是赔本也得干啊!这样的君主,难道不能为我夏族之主吗?

蒙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啊!还请三思。”

蒙毅的脑袋有些疼,他当然不信宁王有那么好?他还不是为了统一夏族故地,称皇称帝,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君王。

他脑袋疼的是孙诚说的那个小冰河气侯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按照现在的气候延续下去。

别说一百年,就是再延续二十年,魏国也撑不住呀!这还是在没有发生战争的基础上。

可没有战争是不可能的,魏国都这么惨了,那匈奴还在北面,他们肯定活的比我们更惨。

他们要想活下去,只有不断的向南方迁徙,那与魏国的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蒙毅的声音有些沙哑,“兴盛侯,你说的是真的吗?”

“你们魏国史书上应该有那两次气候的记载,你回去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要想在这个气候下保存族群,只有靠宁国了,宁国的气侯虽然比平时要冷的多,但小麦还是能种植的,再往南,水稻也是可以种植的。

加上科学的耕种,充足的肥料,粮食减产应该不大。

所以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才能挺过这次灾害。”

蒙毅考虑一下,“兴盛侯,你说的我不相信,再说了,我也不会背叛魏王。告辞了。”

说完,上马而回。

袁方对孙诚道:“侯爷,这蒙毅不好忽悠啊!看来他是不信啊!”

“你以为我刚才是忽悠他的吗?”

“难道不是吗?什么时候天灾能持续一百多年呀!”

“有些时候一年和一年之间差别不大,但如果放到十年,五十年或一百年上面来看,你就会知道气候变化的后果了。

你现在应该有三十多了,你认为现在气侯和你小时候相比,是不是天气更加寒冷了?而且下雪也更多了?”

袁方一愣,“要是侯爷这么说,确实是这样,小时候我堆雪人都是很小的,没有那么多雪。

现在冬天我给儿子堆雪人的时候,已经可以堆的很大了,这说明雪是越下越多。”

“所以在气候上面,我们要拉长时间去观察,走吧,回去吧!”

蒙毅回营后,也是忧心忡忡,众将见他心情不太好,也问他们之间谈了什么?

可蒙毅能说吗?这种事说给谁听,谁也不相信啊!只能是糊弄过去。

无非是心心相惜,英雄惜英雄,两人谈天说地,以文会友等等。

宁军加快了运输,因为雨季快过了,再不加紧运输,大船就进不来了。

十几天昼夜不停,终于将宁军全部运回了国。

这次北伐,双方都损失惨重,魏国伤亡有五万,宁国伤亡有四万。

但魏国之前的四万伤亡是袁焕指挥的,在蒙毅接掌兵权后,以一万多的伤亡,造成了宁军四万多伤亡,

一时,天下震动,蒙毅的威名传遍天下。蒙毅也被魏王官复原职,成了骠骑大将军。

但蒙毅好像并未太高兴,他去了史料馆,在那呆了三天三夜,出来之后,脸色更加沉重了。

根据他这三天查过的资料,搞不好孙诚说的是真的,难道他真要为了百姓而归顺宁国吗?

两人跪坐,孙诚替蒙毅倒上一杯茶,“蒙兄,这是我国特有的云雾茶,请品尝。”

蒙毅毫不犹豫,端起茶杯就要品。亲卫队长急了,他生怕孙诚在里面下毒。

“将军,人心叵测,不可不防啊!”

孙诚笑笑,将自己面前的茶一口干掉,“请。”

蒙毅道:“我相信孙兄不会用此龌龊手段。”也一口干掉。

蒙毅问出了他心中的疑惑,“兴盛侯,按说这个天气,你是不可能修建码头的。

不知你是怎么修建的码头,而让宁军乘船回国的呢?”

“这好办呀!将几艘大船装上砂石,沉下去不就行了。”

蒙毅一愣,苦笑着摇摇头,“没想到这么容易,哎!我失算了。早知道你能修建码头,我是不会让宁军进渔村的,最少要留下你们几万人。”

孙诚将杯满上,孙诚也问出了问题,“蒙兄,你对这宁魏两国以后的大势怎么看?”

“当然是我魏国会获胜了,你们北伐不就是被我们挫败了吗?”

“如果蒙兄这样说,那就没意思了。”

“那你说今后会怎样?”

孙诚手中折扇打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今正是合并之时。”

“何以见得?”

“天命在我宁国。”

“荒谬?天命之事,虚无缥缈,你怎会认为天命就在你国呢?”

“好像你国这几年,年年都有天灾,不是旱灾,就是雪灾,要不就是蝗灾。

粮食是年年减产,这种天时在前朝就开始了,要不也不会闹得民不聊生,被宁魏两国趁机分别建国。

不过那时天气变化还不是太明显,前朝覆灭,魏国建立后,人口大减,百姓耕地增多,你国还是能撑得住的。

但据我查遍史书,又夜观天象,这种天气估计还要经历一百多年,你认为你国还能撑得住吗?

只要你们撑不住,我们就会趁此天时北伐,在天命之下,谁能阻挡我宁国大军。”

蒙毅冷笑,“笑话,这怎么可能,这天灾岂能预估?还连续一百多年?谁会相信年年都有天灾。”

“你不信?难道你没发觉?这些年天气越来越冷了吗?降雪也越来越靠南了。匈奴的进攻越来越凶猛了?”

蒙毅一惊,他发觉确实是这样,难道这天时真在宁国吗?

“这……,可这也不能证明这天灾要持续一百多年啊?”

“这是小冰河气侯,历史上曾出现过二次,二次皆让中原王朝履灭。

中原王朝覆灭后,二次衣冠南渡,才保全了夏族血脉。

而今小冰河气候又来了,这时,南方已为我宁国所有,你们还能南渡吗!只能等死而已。

所以,为了魏国百姓,我希望蒙兄还是要多多考虑一下以后该怎么办?”

“你这什么意思?你要我叛国?”

“这怎么是叛国呢?这是为了百姓,为了天下苍生,为了族群。

其实我宁王并不想攻灭魏国,你想想,灭了魏国,不但没有好处,还得救那些灾民,这赔本的买卖谁会干?

但他也是夏族人,为了夏族,就是赔本也得干啊!这样的君主,难道不能为我夏族之主吗?

蒙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啊!还请三思。”

蒙毅的脑袋有些疼,他当然不信宁王有那么好?他还不是为了统一夏族故地,称皇称帝,成为一个青史留名的君王。

他脑袋疼的是孙诚说的那个小冰河气侯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按照现在的气候延续下去。

别说一百年,就是再延续二十年,魏国也撑不住呀!这还是在没有发生战争的基础上。

可没有战争是不可能的,魏国都这么惨了,那匈奴还在北面,他们肯定活的比我们更惨。

他们要想活下去,只有不断的向南方迁徙,那与魏国的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蒙毅的声音有些沙哑,“兴盛侯,你说的是真的吗?”

“你们魏国史书上应该有那两次气候的记载,你回去查一查不就知道了。

要想在这个气候下保存族群,只有靠宁国了,宁国的气侯虽然比平时要冷的多,但小麦还是能种植的,再往南,水稻也是可以种植的。

加上科学的耕种,充足的肥料,粮食减产应该不大。

所以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才能挺过这次灾害。”

蒙毅考虑一下,“兴盛侯,你说的我不相信,再说了,我也不会背叛魏王。告辞了。”

说完,上马而回。

袁方对孙诚道:“侯爷,这蒙毅不好忽悠啊!看来他是不信啊!”

“你以为我刚才是忽悠他的吗?”

“难道不是吗?什么时候天灾能持续一百多年呀!”

“有些时候一年和一年之间差别不大,但如果放到十年,五十年或一百年上面来看,你就会知道气候变化的后果了。

你现在应该有三十多了,你认为现在气侯和你小时候相比,是不是天气更加寒冷了?而且下雪也更多了?”

袁方一愣,“要是侯爷这么说,确实是这样,小时候我堆雪人都是很小的,没有那么多雪。

现在冬天我给儿子堆雪人的时候,已经可以堆的很大了,这说明雪是越下越多。”

“所以在气候上面,我们要拉长时间去观察,走吧,回去吧!”

蒙毅回营后,也是忧心忡忡,众将见他心情不太好,也问他们之间谈了什么?

可蒙毅能说吗?这种事说给谁听,谁也不相信啊!只能是糊弄过去。

无非是心心相惜,英雄惜英雄,两人谈天说地,以文会友等等。

宁军加快了运输,因为雨季快过了,再不加紧运输,大船就进不来了。

十几天昼夜不停,终于将宁军全部运回了国。

这次北伐,双方都损失惨重,魏国伤亡有五万,宁国伤亡有四万。

但魏国之前的四万伤亡是袁焕指挥的,在蒙毅接掌兵权后,以一万多的伤亡,造成了宁军四万多伤亡,

一时,天下震动,蒙毅的威名传遍天下。蒙毅也被魏王官复原职,成了骠骑大将军。

但蒙毅好像并未太高兴,他去了史料馆,在那呆了三天三夜,出来之后,脸色更加沉重了。

根据他这三天查过的资料,搞不好孙诚说的是真的,难道他真要为了百姓而归顺宁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