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想要领受我主圣体时,他可以毫无顾虑地去领受。但是,如果我们能事先作忏悔,哪怕根本就没有负罪感,仅仅只是为了由于忏悔而使圣餐礼更有效果,那么,这就更为恰当和有益了。然而,倘若有什么事判定某人有罪,使他因负罪而不能去忏悔,那么,他应当到他的上帝那里去,对自己的罪深切悔改,直到他感到自己必须去忏悔为止。只要他不再有负罪意识或自责感,那么,他可以认为,上帝也已经将其忘记掉了。我们向上帝忏悔,理应先于向人忏悔,而且,如果我们有罪,我们就应当十分认真地在上帝面前忏悔,尖锐地责备自己。可是,如果我们想要去领受圣餐,那么,我们就不可为了追求表露于外的忏悔而轻易将此丢弃,因为,在人的所作所为中,要紧的是使他的灵心保持正直,保持属神和善良。
我们应该学会在我们行事为人时在内心里做到不受束缚。可是,对于一个对此感到生疏的人来说,要让他做到不受周围的人群和行为的妨碍——这可需要很大的热心才能做到——,要让他感到常有上帝与他同在,感到上帝何时何地都在照亮着他,那确实是一件不寻常的难事。这需要一种灵巧的热心,尤其是要做到下面两件事。第一,人应当保持内向,使他的心灵能抵御外面形形色色的影像,不让它们进入自己里面,不让自己受它们的误导,不让它们在自己里面有存身之处。这第二件事,就在于人不管是在他的内部影像(可能是什么观念或者心灵的升越)还是在外部影像中,或者在别的什么他所遇到的事物之中,他都不可因此而神分志夺。人应当使他自己所有的力量都矢志于此,始终保持内心的纯正。
现在你会说:但人若是要做些什么事他却是务必要面向外界的;除非以其固有的表现形式表现在外,不然要么就什么事也不做。
这是对的。然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对于熟知其道的人来说,就不是什么外在的东西,因为,在注重内心世界的人看来,一切事物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属神的存在方式。
面对一切事物,必须要做到的是:人一定要正确而完全地使他自己的理性适应于上帝,运用他自己的理性;如此,使他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着属神。就理性而言,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像上帝那样完全拥有着它,随时随地都运用着它,十分的贴近着它。它绝不改弦易辙。它并不致力于已深陷于暴力和不义之中的众多被造物,它在那里遭受到的是横加破坏和颠倒是非。这样,如果它在某个年轻人那里,或者,在某个人那里,已经彻底败坏,那么,非得花大力才能使其回复,要尽一切所能竭尽全力去重新找回理性。因为,对它来说,尽管上帝是那么的顺理成章,那么的合乎本性,但是,一旦它受到误导,把根子扎到了被造物上面去,带有被造物的种种色彩,习惯于此,那么,它在这一部分就变得如此的软弱,无以自制,原先高贵的企求因此而受阻,以致人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完全得到恢复。而且,即使一切就绪,他自己还是需要得到经常的保护。
在一切事物面前,人必须注意使自己培养起坚忍而正直的习惯。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人,如果也想要像一个已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一样地行事为人,那他也许会彻底崩溃,一事无成。只有当人摆脱了一切的事物,与其疏远,然后,他就能够审慎地行事为人,可以放心地去做什么事,也可以不受阻碍地不去做什么事。反之,如果人爱上了什么,对之有兴趣,他甘愿服从于这个兴趣,不管是吃什么还是喝什么,或者别的什么,那么,在一个还没有良好习惯的人那里,这也往往会引起一些害处。
人应该具有这样的习惯,即在任何事物中都不寻找和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是宁可在一切事物中去找到和把握上帝。因为,上帝绝不会给出这样的恩赐,而且确实也从来没有给出过这样的恩赐,以至于使我们可以坐享它而无需操心了。宁可说,他迄今在天上和在地上已给出的一切恩赐,他总是只到终了的时候才给予,证明他所能给予的恩赐,就是他自己。他用所有那些恩赐,只是要为我们准备这个恩赐,这就是:他自己;而上帝在天上和在地上所做的一切事,他做这些,只是为了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创建福乐,从而使我们能够享受到福乐。所以,我说:在上帝的一切恩赐和作为中,我们必须学会注视上帝,我们绝不可由于什么而沾沾自喜,安于现状而停步不前。在今世生活中,我们不可有任何方式的停步不前,而且,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如此,哪怕他多么功成名就。在一切事物面前,人都应该始终向着上帝的恩赐,日复一日,永无止境。
我想稍稍讲一下一位女性的事。她十分想要从我主那里得到些什么;可是,我当时就对她说,她尚未真正准备好,而如果上帝在这样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给予她什么恩赐,那这种恩赐反而会变成坏事。
现在你们会问:“为什么她没有准备好呢?她毕竟是具有一个良好的意愿,而你们也说过,良好的意愿无所不能,一切事物,一切完善,尽在其中。”
这不错,然而,就意愿而言,我们应区分两种意义:一种意愿是一种偶然的和非本质的意愿,而另一种意愿则是决定性的和创造性的,是已经习以为常的意愿。
确实,人的心灵因一时冲动而要将自己与上帝联为一体,潜身修道,这是不够的。人一定要具有习以为常的虔诚信奉,以前如何,以后还是如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领受来自于上帝的大事,并在万事中领受到上帝。若是有人未曾准备好,那么,他就败坏了上帝的恩赐,而且,跟这恩赐一起,也败坏了上帝。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帝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赐给我们我们所求的事的道理所在。这过错不在他,因为,他想赐给我们的心情千百倍地胜过我们想要取得的心情。可是,是我们使他不得不克制住,是由于我们行了不义之事而因此阻碍他去做他原本要做的事。
人应该学会,在得到所有的恩赐时都要把自我舍弃掉,不再保留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去追求什么,包括利益,乐趣,挚情,享受,报酬,天国,自有的意愿。上帝从未曾而且以后也不会按照某个陌生的意愿将自己赐予;他只按照他自己的旨意将自己赐予。但是,当他找到了他自己的旨意时,他就将自己赐予,并且以一切他所是的投入其中。这样,我们越是摈弃我们自己,我们就越是实实在在地得到上帝的恩赐。所以,我们如果单是某一次抛弃掉我们自己以及一切我们所有的和我们所能的,那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时时履新,使我们自己在一切事物中变得纯朴而解脱。
还有一件极有益的事,那就是,人不要满足于仅仅在内心里具有诸如顺从和清贫等美德,人应该让自己在行为和美德的结果中付诸实践,经常地检验自己,并且争取通过别人来使自己得到实践和检验。所以,我们履行德行,对主顺从,甘于清贫和受贬,或以另外的方式使自己保持忍辱负重和泰然自若,这样还不够;我们更应该要不断地奋发努力,直到我们做到从本质和根基上赢得美德。至于我们是否具有了美德,可以以如下的方法来加以识别:如果我们倾心于美德胜过所有别的事物,如果我们无须作出准备即能履行德行,在履行德行时并不特别考虑到要以此成就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而是为行德行而行德行,是出于对美德的爱心,说不上有什么缘故,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完全具有了美德,否则就还谈不上具有美德。
只要我们还没有彻底抛弃掉所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就始终要学会有所不为。不管我们是否察觉到,实际上,一切狂躁和不安总是来源于私欲。我们应当连同所有属于我们自我的东西,在确实摈弃掉各种愿望和企求以后,投入到上帝的真善而至爱的旨意中去,而且,必须是真正连同我们在万事中可以愿望的和企求的一切。
有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有意识地要把所有对上帝的甜蜜感情也抛弃掉呢?而这不可能是由于懒惰和对上帝少有爱心所造成的吗?
是的,如果不作区别,那当然是这样。因为,究竟是出于懒惰,还是出于真正的超脱,这就要看我们是不是在内心里做到超脱,是不是在超脱以后还是像处于激情时一样地忠诚于上帝,还是一模一样,没有丝毫减弱,对于一切安慰和帮助,还是一如既往地感到不受任何约束。
对于具有如此善美意愿的正直的人来说,时间绝不会太短暂。因为,就意愿而言,他总是要万事如愿以偿。不单是现在,而且,既然他将千百年地活下去,他就要做一切他能做的事。这样一种意愿,把我们千千万万年也许能做到的事都包括进去了;而在上帝面前,他已经做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