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江南一带,每逢清明佳节,人们比较喜欢出外踏青活动。清明节踏青习俗,起于古代上巳节,古时以阴历3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后汉书·礼仪志上》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chen衬〕,为大絜”,即洗去污秽,免除疾病。魏晋之后定为3月3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叫“修禊”〔xi细〕。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条记载:
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此后人们有以3月3日为节,有以巳日为节,情况不一。因为我国人民有此习俗,所以一些杂技艺人,往往迎合人们的这种需要,在露天旷场或郊外风景区演出杂技以谋生。据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在杭州苏堤一带:
桃柳荫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跃圈、筋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
由此可知在明代的民间艺人,结伴在露天演出时,不仅项目较多,而且规模也较大,很可能是由许多人、许多家庭,或许多小社火组成的临时联合演出队。据明末清初人张岱《陶庵梦忆》中记载:
壬申七月,村村祷雨,日日扮潮神海鬼……余里中扮《水浒》……大索城中,无则之廓、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chuo绰〕而行,观者兜截遮拦。
民间艺人扮《水浒传》中人物,惟妙惟肖,还表演各种杂技。清代年画《蹬坛跑马武艺通》,便是民间艺人演出的真实写照。
图32 潍坊清代年画《蹬坛跑马武艺通》(见《中国民间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