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不会傻到光着身子去赴宴吧?同理,希望各位遇到宴会必问的两个问题时,说出口的答案也不至于光溜溜的,让人无法引申,这两个问题就是“你是哪里人?”及“你在哪儿高就?”
大部分的人被问到这两个问题,回答的时候,就好像丢一块冷硬的牛排到别人的盘子里,说个地理名称或职衔,然后就闭上嘴巴了。
你现在是在交谈耶。遇到你的人当然都会问,“你是哪里人?”如果你拋个简短的城市名称给他,光溜溜地不加以点缀,“哦,我来自依阿华州的穆斯康丁”(或者一些他们从来没听过的地方)对方除了干瞪眼,恐怕挤不出任何回应。就算你是大城市的时髦人,像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密执安州的底特律,或加州的圣地亚哥,除非对方是美国地理学教授,否则也会露出恐慌的眼神,急着找话题又找不到。他们的脑子转个不停,心想,“怎么办,接下来要说什么?”就算你报出的城市是世界级大都会,像纽约、伦敦、巴黎、洛杉矶之类的,恐怕也难引发热烈的回应。要是我每回光说我来自纽约,我能期待别人有何反应?“呃,最近有没有看到什么流氓?”
所以,记得要顺应一下人性,也帮你自己一个忙,切记,回答这个问题,千万不要只用一个句子就结束。回答“你是哪里人?”这个问题时,要给对方的油箱添些汽油,在饲料槽里添点粮草。至少要提供些材料让对方咀嚼,对话才能继续进行下去。你只要再多加一两句,说说关于你住的城市就行了—:讲讲轶闻、谈谈你的观察一让对方能进人两人的对话当中。
几个月前,某商会邀请我担任主题演讲人,谈谈建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成为对话高手。就在我演讲之前,有人介绍戴弗林太太给我认识,她是该商会的负责人。
“你好。”她开口。
“你好。”我回答。
接着戴弗林太太微笑不语,焦急地等待我这个对话高手给她一点启发性的示范。我问她是哪里人。她果真就丢了块冷硬的牛排给我,简短地说,“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随即又露出期待的微笑。我必瘐迅速地将这块牛排解冻消化。我的脑子立刻快速地打转。莉儿思考模式:“快,大口吞下去,俄亥俄州的哥伦布市。嗯,没到过那个地方。糟!我对哥伦布市有什么了解?我认识一个人叫杰夫,他住在那儿,是一个很成功的演讲家。不过哥伦布市太大了,如果问她认不认识杰夫未免蠢了点……只有小孩子才会玩这种你认不认识谁谁谁的游戏。”我慌乱地继续进行无声的搜索,“我想那个城市应该是根据航海家哥伦布命名的……可是我又不确定,最好别提这个。”接下来,四五个念头闪过我脑中,但都被我一一排除,因为怎么问都会显得太刻意,像个毛头小子,像个失心疯。
时间已经滴答过了好几秒钟,戴弗林太太还站在那儿,脸上的笑容正一点一滴地消失。她还在等着,等我(我这个所谓的“专家”,一小时之内就要替她的商会上课,上的还是沟通对话)吐出一些睿智、机敏的话语。
“哦,哥伦布市啊,”我绝望地咕哝着,看到她脸上明显地写着担忧,就好像病人被推进手术房,医生拿起手术刀,问道:“好,现在告诉我,你的盲肠在哪里?”
结果,我终究无法针对哥伦布市引发任何有趣的对谈。不过,有了这种刀口下的经验,我后来发明了以下这个技巧,我称之为禁忌:光溜溜的城市。
每次被问到这个考古题,“你是哪里人啊?”绝对不要用短短几个字回答,这样挑战对方的想像力是很不公平的。
先做做功课,看看你的家乡有什么有趣的轶闻或特色,提供对方线索,两人的对话才不会断了线。等你抛出的诱饵,得到对方俏皮机智的回应,你已经给对方留下善于对谈的好印象了。
渔夫钓鱼的时候,鲈鱼和竹莢鱼用的钓饵完全不同。显然在对谈时,面对单纯的小虾和老练的大鲨鱼,你的对话诱饵也应该随机应变,一切需视与你交谈的对象而定。我本身来自华盛顿,比方说今天我在艺廊里,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可能会回答,“华盛顿特区,这个城市和巴黎都是同一个都市计划专家设计的。”这样的引言,可能会进一步聊起都市设计艺术,聊起巴黎,聊到其他城市的设计,聊到欧洲旅游,诸如此类。
如果在社交宴会上,谈话的对象是单身贵族,我会换个策略,“我来自华盛顿特区。我离开那里是因为,小时候那个城市的男女比例是7:1。”这样一来,话题就转到单身生活的美妙或苦闷,到处找不到中意的男人,甚至有调情的意味在其中。
碰到政治团体的话,我会根据瞬息万变的首府政治情势,选一则新近发生的时事作为引言。用肚子想也知道,接下来的话题有多丰富了吧。
那么,要怎么找引言的材料呢?首先你可以致电当地的商会或历史社团;或者连上网际网路,输入你的家乡名称;或者传统一点,翻翻百科全书——这些资料来源都能提供丰富的诱饵。读读历史、地理、商业统计数字,或者发掘一些有趣的风土人情轶闻,博君一哂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