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再次闭关的小葫芦

<script>app2;

碍于与小姐妹梁志红有约在先,饭后被叶秀荷压着午睡的关平安这次倒是很乖巧,不再抢着洗碗。

她在等机会。

这一等,等到梁志红上门拉着她去马五丫家,等小姐妹们拉着她去前屯同学们家,等到夜深人静时。

关平安动了。

蹲在炕前的地上一个闪身,她进入了小葫芦内。背着双小手,关平安很是仔细地溜了一圈儿。

再次确定无误,该收拾的已经整理到地下室,关平安这才接着检查起竹屋里外是否有疏忽的地方。

其实到了现在该清空的也清的差不多,就比如前院的那些缸缸罐罐也已经挤压到屋内和灶房内。

剩下来的就是石磨石碾,收集的一些原石,还有些再也塞不进里屋的水泥青砖瓦片堆积在后院。

有得必有失。

真要被霍霍了,关平安也无可奈何。

如今也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软塌中间的炕桌上有个红花釉中彩的陶瓷碗。碗不大就是正好能装3两饭的五寸饭碗,可真要装满血非得休克不可。

关平安先往碗底倒了一个碗底的池水,放入事后寻找回来的四粒小乳牙。她这才蹙紧小眉头用小手指掐住摇晃的牙齿。

一个用力一拔,连带掉的小米牙和嘴里的血,她全给吐到碗内。再瞅了瞅,碗内的血液被池水一稀释还是稀薄得很。

关平安毫不犹豫地抓起边上的匕首自己的左手食指指肚上轻轻一划,鲜红的血便立刻流了出来。

一滴,两滴……滴到碗内,关平安又挤了挤左手食指,随着碗内的血液越来越鲜红,她这才忍痛将受伤的食指直接放进碗底搅拌一下。

而等她感到一阵烧痒感时抬起手指,与无数次一样,这掺和了水葫芦顶池水的血水一浸泡,食指指肚上的伤口愈合了。

这也是关平安敢动手的原因之一。没有如此玄幻的事情,不说十指连心,就是手指上有个针孔都隐瞒不了。

尤其是她娘,每日必会一查。

用手帕擦拭干净双小手,关平安直接端着碗闪身出了小葫芦。连人同碗,还是维持蹲在炕下的原样。

深呼吸了口气,关平安立即掌控着念力将这一半大碗的血水如同雾状撒向小葫芦,将五粒小牙齿撒进黑土地。

刹那间,“轰”的一声,犹如惊雷炸响,她脑海里的小葫芦在这一眨眼间就翻滚起浓浓的白雾。

然后?

关平安摸了摸双耳。幸好她机灵,这要是人在里面跟之前似的被弹出来,绝逼会被弹到马六屯之外。

她试了试,别说,又来了。

小葫芦再次闭关。

没干之前,关平安总觉得心里有所牵挂,这一下子倒好。进又进不去,她终于可以安心入睡了。

至于接着会如何?或许说几时又能进入?

等呗!

上回一两滴血,小葫芦就关了快十来天。而这回儿,对比一下,没个把月的,这事儿绝对完不了。

自信心足足的关平安心大的压根就没当回事,倒是刚掉了牙的压根隐隐作痛。但让她用水葫芦顶池水试试?

不敢!

万一跟手指伤口似的一愈合,那岂不是再也长不出牙来。事关颜面的问题,不得不让她慎重对待。

次日醒来,关平安与寻常一样,还是有条不紊地先到前院扎马步,然后与天佑他们一块上赵家。

到了点回家用过早餐背起书包,挥别父母之后,她又在齐景年和天佑的陪同之下去往学校上学。

这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等望眼过去田间地头泛起秋的喜悦,又到一年农忙时,也到了放秋收假之时。

这要是在公社学校上学的话,还得先完成学校的一片农田。好在王家庄的这所小学集体学生放假归队。

此时小葫芦内还是白茫茫一片,想进也进不去,倒是让关平安无须再牵肠挂肚地提前准备伙食。

尤其是这抢收期间,忙着忙着,就连关有寿都忙得疏忽了为何近来他家闺女没再拉他进小葫芦。

关平安暗自庆幸。

可该来的终究要来的。

这一天。

关平安与往常一样,清早一醒来还没来得及睁开双眼,还是一个意念“进”,突然一种失重感袭来,她从躺着变成了站着。

成了~

站着草坪上,她先揉揉眼睛,白雾呢?不是每次等她进入,白雾渐渐往四周退散?

还没来得体会惊喜,关平安再次揉了揉眼睛,却发现自己好像就这么突然间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

这,这……关平安微张着小嘴儿,手指指着对面一座尽头白雾萦绕,郁郁葱葱层峦叠嶂的青山。

玩大了~

震惊的她一时失语。

一条山溪从山上流下,到了山脚下形成了一个湖泊。这要不是关平安确定自己就在小葫芦内,还真以为是马六屯的云山和河流。

她再低头瞅了瞅脚下的草坪,转了个身望着面积扩大数倍的黑土地,光着小脚丫就往山脚下跑去。

山下有一座小山坡,那里种满了龙眼、荔枝、枇杷、苹果、梨子、橘子、桃子等南北两地的各种果树。

硕果累累的挂着树上,煞是好看。

可此刻,关平安无心去多瞟一眼,她的目光随着脚步加快正望着小山坡下方的竹林,不,是竹林前面的建筑物。

突然……

惊得关平安顿时捂嘴瞪圆双眼。心随她意,居然连跑都不用跑,下一刻她就站在青砖垒成的围墙上。

竹屋还是她的竹屋,却也不是她原先的竹屋。

院子更大了。

还成了三进院子。

与她在京见过的四合院颇为相似。

长方形的院落,还是关平安记忆里最为熟悉的由前堂、后寝、廊房、亭台和园林组成的大院子。

前堂五间正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就连耳房、后罩房和三间倒座房都是一溜儿的青砖瓦房。

往后穿过两侧夹道的花圃,再绕过一高一低的假山,过了荷塘上面的小木桥,就是内院入住的后寝。

这后寝既是原先的三间竹屋。

不过与之前又有了变化,两侧还各有一间高度都偏低点的耳房。在其东西两侧还各有了三间厢房。

而原先的那间带着烟囱的灶房?

靠着这标志寻找,原来它如今也成了五间一排的青砖瓦房,就连那口井都被移到了竹屋后面的竹林之前。

这改动不可谓不大。

<script>app2;

我来到这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