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诛九族的大罪

早上唐时锦过来时,炎柏葳已经走了。

唐时锦提了一个食盒过来,笑道:“你还没吃早饭吧,我给你带了。”

她把食盒递给他,然后坐下看供状,看着看着就乐了,一边笑一边道:“不错不错,灵儿来。”

戚曜灵过来,唐时锦道:“抄一份能用的,去叫他画押。”

戚曜灵就过来,抄了一份儿,唐时锦把旧状纸交给了江必安:“好生收着,这个将来说不定有用。”

江必安吃着牛肉汤包,平静的点了点头。

唐时锦就拿着供状走了,顺便吩咐余知非把这个也说与赵守拙知道。

事情顺利的叫人感动。

唐时锦之前还想叫江必安问个证据出来钓钓鱼呢,都没用上。

其实这事儿,是经不起细查的。

毕竟李尚书都被赵守拙排挤到工部去了,哪有这么大的能量,能为这些人办这么些事情?

只需要查查这些经手之人,就知道这些人谋到的缺是谁安排的,再顺藤摸摸,自然就能摸到真瓜。

可是,唐时锦这不是与赵守拙勾结了嘛!

于是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先把这供状交上去交了差。

这一下子,李尚书是彻底坐不住了。

他在听说唐时锦去赵府时,就已经坐不住了,没想到,这赵守拙还真敢!这种事情也敢往他头上栽!他傻么跟他侄子勾结!?

如今虽然还没来抓他,但元盛帝还会跟他客气?

于是李尚书立刻就来见了唐时锦。

李尚书长相和气,态度更是恭敬之极,连连表示:“王爷,听闻有个案子涉及到了下官,下官特来自证,王爷想问什么尽管问,下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唐时锦叹道:“其实我真不愿掺和你们这些事儿,这关我什么事啊?我管了一点好处也没有,我又不是靠拉帮结派当上官儿的。”

李尚书讪讪陪笑。

其实她说的没错,她确实不用拉帮结派,但是他也不敢说,那你倒是别接管总缉事厂啊!这不是你自找的么!

只能无比知趣的道:“是下官的不是,给王爷添麻烦了。”

唐时锦老实不客气的嗯了一声,一边又道:“你是为了赵中成的案子来的吧?”

李尚书道:“是。”

“这案子,你不用放在心上,”唐时锦很直接道:“不管是赵大人,还是李大人你,赵中成手上都没有证据,总不能靠嘴皮子一张就定罪,可是拔出萝卜带起泥……你需要操心的,是别的事情。”

李尚书眼睫一跳:“不知是什么事情?还请王爷明示。”

唐时锦沉吟不答。

李尚书站起来恭谨的施礼:“求王爷给下官指条明路,下官一辈子记着王爷的大恩。”

她仍是犹豫,李尚书更是连连拱手:“下官为官十余年,自认恪尽职守,只求王爷拉下官一把……王爷乃星宿下界,与人为善,怎忍下官糊涂受过啊……那赵守拙如此嚣张,纵女伤人,王爷又何苦受他辖制……”

唐时锦终于长叹了一声,缓缓的吐出两个字:“浙州。”

李尚书的脸色猛的一变。

他撩袍施了大礼:“多谢王爷,下官一定记着王爷的情份。下官先告退了。”

唐时锦缓缓的道:“别见血,不要牵连无辜的人。”

李尚书又愣了愣,这才道:“是。”

他拱着手往后退,一直到了门前,才转身快步走了。

他一走,唐时锦就收了那个懒散的表情,微微沉吟。

她理智上认可有的事情需要有所牺牲,但是情感上不能接受。

就好像当初弄去色诱庄芝兰的那小倌儿,被孔玉临杀了,她一直叫人给点着长明灯,但就算点了,她心里也仍旧不舒服。

不过她明着说了,李尚书应该没胆子明知故犯的。

她提到浙州,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长目飞耳楼的消息。

李尚书曾在浙州当过刺史,就是如今沈刺史坐的这个位置。

在他任上,出了一桩事儿。

一户姓刘的富商,家中三代单传,就一个儿子,结果得了急病死了,在七七的时候,出了一桩奇事。

就在离他们不远的一户人家,儿子断了气又醒了,但醒了之后就说,“我不是你家的人,我是钱塘鹿尾巷的刘子成。”然后就百病皆消,出门就要回家,就闹腾了起来。

然后这个人回到刘家,问什么都知道,一些私密的事情也都知道,一些小动作也都一样,字迹文风也全都一样,甚至那个没满两岁的儿子见了他,居然叫爹爹要抱抱。

据说三岁以下的婴儿,本来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几日之后,刘家人终于确信儿子是借尸还魂了,喜出望外,还跟那家人成了亲戚。

当时吴不争查到这事儿的时候,唐时锦是真的无语。

她就想知道,后世蒲松龄开茶馆儿的时候,是不是曾有江南人拿这个故事换了茶。

哪怕她自己也算是啥啥,但她反正是不信借尸还魂的。

估计这人跟那人的媳妇儿认识,所以才知道这么多事,所以儿子才会认识他,这么一来他家财有了媳妇有了儿子也有了,没准儿还是亲的,这骗子发达了好么!

但总之,当时这件事情传的沸沸扬扬。

是怎么跟李尚书扯上关系的呢?

这个假刘子成考科举的时候,院试中得了案首,宴席上应对得宜,文才又好,被李尚书看上了,想招他当女婿。

但一打听,就知道了这些事情。

他对这借尸还魂,半信不信的,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又觉得此人心思机敏,文才也好,将来必有建树,所以把他收成了弟子。

李尚书当刺史这三年,师徒来往密切,刘家十分豪富,迎来送往没少帮他出银子出东西,甚至连万寿节的寿礼,也接连两年是他帮忙置办。

但元盛帝治下,贪腐成风,这一到节庆,各级官员抢着往宫里送礼,可是没有门路,根本到不了元盛帝眼前。

然后就出了事儿。

一个内府衙门的官员,生了怪病,整个人就跟发了疯一样大叫大嚷……事后有人透了信儿给李尚书,说是他的寿礼有人动了手脚,里头放了药粉,能至人躁狂。

因为偷拿寿礼也是大罪,所以最终才没暴出来。

李尚书一听就吓坏了。

他送的主礼是一个九转寿桃,是玉雕的,每一面都能转,转过来都是吉祥景儿,这是刘子成帮忙置办的。

在这东西上动手脚,不是说没机会,是为什么要给他的礼动手脚?查出来他死,那人也吃不了兜着走!

李尚书越想越不对,就悄悄叫人去查这个假刘子成,结果一查之下不得了,这位居然是鞑靼的探子。

如今天下,西藏一片早归我朝,称之为朵甘,目前由皇叔靖王爷镇守。而北方的鞑靼国,虽然也早早称臣纳贡,可其实,一直也没断了种种挑衅,咋说呢,国际形势紧张。

所以鞑靼之事,格外敏感。

更何况李尚书这个,不光是收了鞑靼探子当徒弟,还用了鞑靼的礼进贡!

这可是寿礼!要是没被内府衙门截下来呢?那不就到了皇上手里?

两家密切来往了两年,谁能证明他没参与?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李尚书吓的魂飞魄散,于是找了个机会,做出了一个意外,假刘子成夫妻都死了。

这事儿已经十来年了,李尚书都快忘了,乍然被唐时锦提起,吓的手脚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