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程失血过多,昏迷了几日。
今天终于醒来。
醒来后,吃了几服药,躺在床上不能动。
想起那日,他依然惊魂未定。
他问道:“鳌大人现在何处?”
“启禀大人,鳌大人前几日带兵出征了。”
范程大惊:“出征了?”
“是的,前方传来消息,据说发现了一支明军,鳌大人领了1万人出征。”
范程原本苍白的脸色更加难看。
“大人,怎么了?”
“不妙啊!”
“大人,据那个投降的汪小卫说,明军在南边的那个城寨只有数千人,鳌大人打算铲平那个城寨。”
“不不不,现在派人去将鳌拜追回来,一定不能乱动。”
“大人,这是为何?”
“快派人去!”
“大人,恐怕来不及了。”
范程猛烈咳嗽了几下,心急如焚。
心里大念:鳌拜有勇无谋!鳌拜有勇无谋!
“大人,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大人还担心明军有诈?”
范程深吸了一口气,才微弱地说道:“大汗临走前交代过,不要轻举妄动,不要偷袭,明军现在不知道我们的详情,辽北没有补给点,明军也不敢妄动,这正好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既然连我身边都有明军的细作,说明明军高层是知道阿勒楚喀城的,只是想要彻底摸清楚我们的情况后,一网打尽。”
“一旦鳌拜袭击了明军的城寨,明军内部的激进派必然会占据主动地位,可能不会再顾忌风险,大军兵临阿勒楚喀城,对我们是不利的。”
范程这厮的确够无耻,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脑子转的是真的灵活。
节操没有遗传先祖范仲淹,智商绝对遗传过来了。
他简单的几句话,就将明军对辽北的态度说得一清二楚。
辽北地广人稀,袁崇焕和皇帝一致认为,要打下辽北其实不难,难的是彻底消灭躲在这里的建奴。
更难的是,以后要真正将这里变成朝廷直辖的领地。
从秦朝开始到明朝,这里的蛮夷换了一批又一批,都护府也设过,但朝廷对这里的影响力其实都很弱。
只要中央朝廷一变弱,这里就会跳起来。
张凡想要的是,这里移入大量的汉民,将这里彻底变成省。
这就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员北上,修建城池、公路等基础设备。
简单点来说就是,打辽北不是派兵撸一波,而是一步步修城,从铁岭一直修到松花江,密密麻麻的城池修建起来了,辽北自然就是朝廷的了,建奴想躲也没法躲了。
这也是何可纲提议建立定北寨的原因,先打个信息头哨。
像祖大寿他们更加偏向组织一批骑兵,去辽北突击几波,击溃那里的蛮夷,宣扬朝廷的天威就差不多了。
毕竟汉唐都是这么做的。
袁崇焕的战略思想肯定是奏疏过皇帝的,皇帝是认可的,不然也不会调动30万中央预备役做支援。
而现在鳌拜这么来了一出,显然是要打破双方的战略平衡,激化明军对辽北的直接军事打击。
这是范程担忧的,更是皇太极不愿意看到的。
这就是战术上的胜利可能导致战略的失败。
而此时的鳌拜,却兴致勃勃。
树上的积雪滑落到地上,小动物慌忙从林间窜逃。
明军抬头望着前面的雪松林里。
不知何时,那里起了一层淡淡的雪雾。
张杨朝那个方向望去,却见雪雾中,浮现出许多黑影,密密麻麻。
仿佛行走在雪松林里的幽灵。
“有敌人!”
张杨沉声道:“列队!”
明军的号角声吹起来了,一个个团开始整顿队形,一个个营的速度飞快。
小伙子们的动作干净利索。
“列队!”
“上膛!”
从袋子里取出弹药,放入枪口,用插销捅进去。
一支支燧发枪平举着,对准前面。
很快,脚步声传来了,无数的脚步声,像海浪一样扑来。
明军组成了三组线列阵,相互间隔一百多米。
又在东北方向、东南方向、西北方向和西南方向放置了四个空心方阵。
明军的军阵棱角分明,给人一种钢铁般的肃穆感。
前面雪松林里黑影越来越多,越来越密。
从高空俯瞰下去,就像一大片黑色的洪流,在雪松林中流淌。
如果视线再拉高一点,可以看见明军东西边五里的地方,各有一条黑色的洪流。
他们是从正前面的主力军中分流出来的,正在快速对明军形成悄无声息地包围。
很快,明军就看到了前面人的真实面目。
他们裹着貂绒大衣,体格高达壮硕,并不是上午的罗斯人,而是本地的土著。
没有风,雪松林里只剩下脚步声,让人心里烦躁的脚步声。
很快那些人的距离就拉进了。
直到距离很近的时候,他们才露出他们的火枪。
张杨微微一怔,感到震惊。
因为对方竟然也有燧发枪。
他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个概念:这不是普通的土著!
那些人一边走,一边开始给火枪上膛,动作很娴熟。
很快,双方的距离就拉进到100米以内。
明军的军官下令说道:“开火!”
明军扣动扳机,密密麻麻的枪声响起来了。
立刻就有一些人被击中倒在地上。
紧接着建奴就开火了。
双方进入正面硬刚阶段。
这时,建奴左右翼立刻快速斜向明军突进,目标是打垮那里的空心方阵。
双方很快就进入胶着战中。
明军一排又一排开枪,快速填充弹药。
在明军密集的火力覆盖下,和俄军完全不一样,建奴有条不紊,队形肃整、严谨,纵使有人倒下,也不断快速往前推进。
并且,同样用火力压制。
明军也不断有人倒下,但队形依然严密。
双方的距离不断拉近,很显然建奴不打算站在对面不动玩排队枪毙,而是集中人手自由射击,拉近与明军的距离之后肉搏。
而此时张杨也百分百肯定这批人绝对不是辽北的土著。
如果不是土著,会是谁呢?
蒙古人?
不可能,蒙古人的火枪用得稀烂。
只有一种解释:建奴!
崇祯十一年的明军,对建奴已经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了。
不但没有,反而非常强烈渴望和建奴打。
张杨不断不担忧,而且兴奋了起来。
他大喊一声:“是建奴!”
他这么一喊,所有明军火枪手全部兴奋起来。
没有人害怕。
这种心理是建立在无数次大捷之上的。
大家的战斗意志更加强大,仿佛狼看到羊了一样。
“建奴!”
“弄死他们!”
双方的战争从激烈开始进入惨烈,距离越来越近。
就在双方正面打得一时间难分胜负的时候,东西两边的建奴军开始快速朝这边合围过来,就像两道恐怖的洪流凶猛地冲击过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