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冥路无憾

“陛下驾到——”

高公公的声音远远传来。

原本还在窃窃私语的朝臣们立马神情一肃,纷纷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不一会儿,皇上从紫宸殿的偏殿走了出来,身后除了又高公公,还有誉王、安王两位皇子,以及神情肃穆的高庸。

皇上微一扬袖,坐到了最高处的龙椅上。

两位皇子和高庸在那之前都已经站回了自己的位置,天子落座,万民齐跪。

“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上官璃在其中跟着喊了一声,万万没想到,从前只在电视上看见过的场面,有一天自己竟然能够亲身经历。

一时间倒还有几分新奇。

皇上的目光越过最前面的皇子和朝臣,落在了最后方的上官璃身上。

女子听政,只能听,不能说,无论身份多高,都是要站在最后面的。

皇上自己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这紫宸殿上看见上官璃的身影,好似冥冥之中,他年轻时候听过的一些话,忽然成了真。

“皇上别不信,总有一天,女子也能上朝堂,也能做所有男人们能做的事情。”

救了他一命的女子如是说。

他闭了闭眼睛,再睁开的时候眼底已经覆上了一层喜怒难测的迷雾。

“众卿平身罢。”

“多谢陛下。”

上官璃站直了身子,目光扫过金碧辉煌的大殿。

凤司宸和凤司北一起和皇上出来,看来在上朝之前,他们估计也进行了最后一波交锋。

但是她并不担心这两个人会对她的计划产生什么影响,因为掌握了绝对主动权的,恰恰是一个并不为权贵所动的高庸。

“今日朕不谈其他,只说丞相府的案子。”

皇上半倚在龙椅里,声音经过高大空旷的殿宇,层层重叠,听起来有种格外权威的感觉。

“高卿,你说吧。”

高庸应了一声,他走到中间。

借着这空当,上官璃看见他眼下的黑眼圈比前几天看见的更严重了,看来是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

“臣受陛下所托,彻查此案,九年前……”

在通宵达旦了不知多少时日过后,高庸终于将收集来的一应证据都在朝堂之上摆了出来,从齐意意外死亡过后将上官璃赶去后山开始,到利用她和誉王联姻。

这多年间原身在相府过的是何种日子,受了多少苦难,桩桩件件,竟然大部分都被高庸给还原了出来。

他的声音始终平静和又严肃,某一个时刻听去,似乎有种独特的悲悯。

上官璃依旧看着前方,朝堂之上经久的风不绝。她自己并未有太多感慨,但还是感觉到胸中的那口气在缓缓地变淡。

仿佛原身的一部分依旧站在这里,看着那些她曾经受过的苦难终有机会得以重申公道,从无人问津的角落,到站在这如今天下权力的中心,让一群权贵被迫仔细听着这些已经快沾上灰的旧事。

之后,她将会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迟来的补偿,从此哪怕冥路长远,也终究不用带着山一般沉重的遗憾和怨恨了。

上官璃淡淡地想了这么些有的没的,而朝中,高庸的陈述已经基本上结束了。

“陛下,此等冤屈,竟然发生在我大周,实在是令人心寒!”

“是啊,陛下,郡主可是您亲点的皇亲,怎可受到如此的羞辱?”

“还请陛下严惩始作俑者!”

“丞相大人明明知晓这件事,却没有任何作为,难免没有对圣上不敬之意,还请陛下彻查。”

“……”

一时间群情激奋,好像这满朝弯弯肠子能绕着整个京城跑上好几圈的老狐狸们一下子都变成了正义使者,人人都要上去对着上官逊吐口唾沫。

上官璃耳朵微微一动,捕捉到了那一句针对上官逊之人说的话。

她扫了一眼全场,目光忽然和凤司北对上。

他脸上依旧挂着那种寻常人都会觉得仿佛是翩翩公子的温润笑容,见她看过去,更是微微一点头,笑意加深了些。

任谁见了都得以为他们关系匪浅。

现在的局面正是他乐于见到的,所谓的不敬圣意,是个可大可小的罪名,往大了说,可诛九族下诏狱,永世不得超生。

往小了说,皇上若高兴了,高高拿起轻轻放下,挨顿不轻不重的责骂也就过去了。

但是事情只要这样继续发酵下去,他再让人往上官逊身上泼些脏水,将此事传得天下皆知。

那上官逊就算彻底完了。

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顺利得他都觉得有些奇怪了。怎么这次自己那个二哥竟然没有想尽一切办法来妨碍自己。

现在朝堂上的声音也十分统一,誉王阵营的人一个个要么是沉默不说话,有的甚至还能对针对上官逊的言论附和一两声。

实在是奇怪。

如果不是他在打别的主意,那应该就是放弃上官逊了,现在在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羽翼。

虽说这对凤司宸来说,似乎妥协得有些太快了。但是如今也只有这种可能了。

他却不知道,在凤司宸眼里,他凤司北现在才是想要保住上官逊的那个,现在对上官逊的指摘只是一时之间的惺惺作态而已。

在场唯一知晓全部来龙去脉的人保持着沉默,眼观鼻鼻观心,站成了一根不那么正的柱子,标准的“听政”姿态。

因着上官璃在中间的一番运作,今日的朝堂呈现出了几年不遇难得一见的同仇敌忾的场景。

连皇上脸上都有些惊讶的表情。

自己这两个儿子什么时候能达成共识了?

想了想,他轻轻一摆手。

原本喧闹的朝廷顿时安静了下来。

“高卿,你觉得该怎么做?”

高庸刚刚和上官璃一样的姿态,沉默了这许久,见皇上问起,他道。

“不敬圣意,折辱皇亲,都是足以砍头的大罪。但罪狱之刑,最是应该严谨。方才臣听诸位大人都觉得丞相大人应该是此案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

“难道此事还另有隐情?”

一位大臣面带不屑地问了一句,

高庸看都没看他一眼,径直道。

“臣以为,并没有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