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
腊八儿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人人会唱的童谣,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人们腊八节到春节之间、充满了乐趣和希望的过年准备情况,在这场一年一度的繁忙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准备过年的吃食。
初一到初五是到处串门走亲戚的日子,家家户户人来人往,吃的东西必须提前准备好了,所以才有“二十九蒸馒头”的说法,蒸好了够一大家子吃上几天的馒头,人来多了,来不及做了,也能顶个个儿。
在腊八过后的第三天,裴家就来了个二十左右的姑娘,这个姑娘就是李菊花娘家的表妹,燕子。挽着李菊花的手进了裴家院门。
此时杜芊芊正忙着炸丸子,炸这种丸子第一步不是买肉、不是备油,而仍然是――蒸馒头。蒸得喧乎的大馒头搁在厨房窗台上晾凉了,掰碎了揉进猪肉馅儿里,接着夹了剁地细细的生姜末儿、葱花儿、料酒和酱油搅拌均匀了,用手掌团成两掌心合抱的小肉团子下到温油锅里头炸。
而加馒头粒儿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炸丸子变得喧腾起来,有外焦里嫩的口感。刚炸出锅的肉丸子直接吃就干香适口,若是再蘸上特制的用蒜泥、甜面酱、虾皮儿和香油调配而成的酱料,那味儿就更美了。
实在是好吃,包括安安在内,杜家四口人空口吃了小半海碗,杜大山端了肉丸子去裴华那儿,屋子里好几个人,勇子爷俩都在呢,李菊花也在,怎么多了个姑娘?二话没说,先拿了颗肉丸子塞进了柱子嘴里,招呼着:“家里来客了啊?”
“大山又端东西过来了啊,这味儿可真香!”李菊花刚领着燕子进了院门,就听见自己儿子在裴华屋子里笑闹的动静,听声儿,裴勇也在呢,于是带了燕子过去。
柱子摆弄着七巧板正玩儿在兴头上,李菊花让他回屋,他恣扭着不愿意,嘴里嚼上了第二个肉丸。
杜芊芊给裴华买的那盒祛疤膏已经用了一大半,如今裴华脸上小伤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几条大的也浅了许多,肤色和气色也比之前还要来得白净红润,燕子第一眼就看得有些愣,早就听说表姐家这个小叔长得标致俊俏,倒是今儿才第一次得见,果然生得极好。
“这是我娘家表妹,燕儿,这是隔壁你大山哥!”李菊花介绍了下,柱子不乐意走,见他吃得香,李菊花也不强求,拽了燕子走了,“咱们去我那屋。”
这时节家家户户走动频繁,来亲戚也实属正常,杜大山没有多问,这让裴勇松了一口气,裴华此时也并不知道李菊花的打算,同杜大山一样,只当是嫂子娘家亲戚过来串门儿来的。裴勇这几日是两头为难,一方面被李菊花下了禁声令,不许他同裴华或者其他人乱说,再走漏了消息坏事,另一方面他又觉着这事儿不地道,简直一个头两个大。
“姐,你家小叔今年多大了?”燕子一进了李菊花房里就打听裴华的事儿。
李菊花先探头看了看确定屋外没人,接着将门关了紧,“你打听他做什么?眼下我同你说说下晌的事儿。”
“我瞅着比我小个两三岁?说了亲不曾?”燕子不接话茬,继续追问裴华的情况。
自家这个表妹,李菊花心里是有数的,八成是被裴华这皮相给迷住了,斜睨了一眼,没好气道:“比你小三四岁呢,你该不是看上他了?”
“表姐,看你说的!”虽然嘴里说着否定的意思,但面色陀红一片,颇有些春意。
李菊花心里就有些看不上,她自己也觉着自家表妹这品行属实有些轻浮,当年那个货郎也是因为比村里老实小伙儿长得平头正脸了些,就脑子发热犯下大错,“别想了,说了亲了!端肉丸子来的那个就是他未来大舅子。”
燕子脸上的笑有些不自然了,张了嘴应声道:“啊,说下人家儿了,我看他身上缠着绷带,就这样还定了亲了啊?”
“这里头的事儿说来话就长了,眼下伤腿能不能好都不一定呢,怎么,好好儿的教书先生你不乐意,倒想伺候个跛子?”
“表姐,我多早晚起这念头了,不过白问问你罢了!”燕子连忙否认。
“行了,我在你家同你说的那些可都记住了?”
“表姐,放心吧,我都记着了。”
李菊花将声音又压低了几分,“在你家当着你爹娘的面儿,我也没好意思提,现在左右无人,你以前那些事儿这里的人都不知道,你可别自己露馅儿。问起来,只说看了几个都不中意,一来二去这才耽误下来了。”
这下燕子的脸更红了,不过这次不是因为花痴,而是因为难堪,心里也明白李菊花这也是为她好,蚊子哼哼似的低头应了声:“知道了。”
耳朵贴着屋门偷听的裴大娘听见那个燕子居然还打自家华子的主意,简直就想进屋去“呸”她一脸,就她也配?!痴人说梦呢,别说同杜芊芊比了,她连给杜芊芊提鞋都不配,后面李菊花虽让她打消了念想,但是说话也不好听,裴大娘隔着屋门朝屋里啐了一下,紧接着说话声儿低了下去,听不真切,肯定是那些见不得人的算计,裴大娘心里对这燕子印象立刻又降了几分。
燕子人是到了,可是如何让她同苏先生见上面倒也得用些心思,现在去请苏先生过来,只怕他心里防备不能答应,总不能领了燕子直接去学堂,到时候将事情弄老了,倒难转圜的。
想了下,李菊花就有了主意,拿了家里茶桶,灌满了热茶,叫来了裴勇:“你去将这个送给苏先生,不过要记得嘱咐苏先生喝完就将茶桶送回来,家里只这一个,等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