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着趁着裴华在家,自己送了乌发膏能得个好形象,结果却弄成这样,李曼又羞又气。在自己屋里摔打着东西,李曼的娘见了便点了点自家姑娘的额头:“我和你说了,咱们家,你这样貌,好小伙子多得是,那裴华不过长得标致了些,还是托你姨夫才做了个小衙役,你非死心眼子。”
“娘,你别说了,我就是喜欢裴华哥!”
“姑娘家家的,喜欢挂嘴上,也不知羞!”
李曼的爹娘成亲后五六年才好容易有了这么个闺女,宝贝疙瘩般养着,裴华他们也是看着长起来的,虽然家境艰难,娘和嫂子都不好相与,但对村长家的千金她们自然是巴结奉承的,不怕她们敢翻了天欺负自家闺女,再说裴华兄弟的人品确实是拔尖儿的,为人也仗义,村里人有事儿求着他就没有不尽心的,李曼自打十二三岁便绕着他转,因此夫妻俩对于李曼和裴华的事是默许的。
别说是李家的人,村里人也都是知道的,李曼有事儿没事儿去裴家坐着,谁能不知道呢,那些个看上裴华样貌人品的村里姑娘也就都死了心。只是闺女今年才十五,转过年去十六,差不多也能将话说开了,将事情定了。
只是这裴华总是冷冷淡淡的,去年还委婉拒绝过小曼,也曾劝过自家姑娘算了,奈何李曼就是看上了认准了,好一番闹才罢了,想着自家姑娘算是低嫁了,这脾气和性子都在家里惯坏了,嫁过去又是同村,不会受欺负。
这次看李曼被气得不轻,便同李曼说:“还反了天了!去和你姨妈说道说道去,治治他。”
李曼同自己娘到了县丞家,县丞姓栾,李曼的姨母县里人便都称呼为栾夫人,栾夫人正抱着小儿子二宝,喂着吃金丝枣糕,这二宝也是生了大儿子之后好些年才有得的,姊妹俩在子嗣上都有些艰难。
栾夫人招呼着她们母女二人:“你们也尝尝,从省里来的,我尝着倒是比咱们这儿做得精细。”
“省城里的自然更讲究些了。”李曼的娘说着也拿了一块吃着。
李曼没拿,只忙着将那日的事同姨母说,但并没有全部属实讲,只说了自己买了乌发膏给裴华的娘,裴华的娘和嫂子不过夸了自己说了隔壁两句,裴华却护着隔壁给自己没脸。
“这裴华,平日里做事勤谨,带人处事也和气,怎么这次却好赖不分了?”栾夫人听了自然帮着自己外侄女儿,便有些责怪的口气。
“也不全怪他……”李曼又怕自己姨母真动怒责怪裴华,就又低了头摆弄着衣带,支支吾吾的。
李曼的娘恨铁不成钢地拍了她一下,栾夫人也摇头笑了笑:“我瞅着你呀,是被裴华兄弟吃定了。只是姨母和你说,男人莫要太纵了他!不然以后有你受的。”
李曼红了脸,栾夫人便又问李曼的娘:“这情形还不快定下来?把日子定了,我和他姨夫更能名正言顺地给她撑腰了。”
“正来和你商量这事儿呢,你看过了年如何?这裴家没了爹,就一个娘和哥嫂,这三个人万万没有不同意的道理,就这裴华,去年还闹了一场,我想着咱们总不好去上门说,还得烦你和姐夫。”
“嗯,明年可以,我看裴华兄弟自己很是上进,差事办得很不错,她姨夫想着过阵子给他往上提拔提拔。”
得了这话,李曼和她娘十分高兴。栾夫人顿了顿,又开口问道:“你刚才说那个乌发膏,真的有用?”
栾夫人比李曼的娘还大上几岁,头上白头发虽不多,但到底还是有些的,李曼的娘才听了要提拔裴华,想着自己闺女以后也能跟着享福很是高兴,便立马答道:“有用!村里好几个人喝了都起效了,别的不说,杜家那丫头忙活这些还是有点本事的,她家那嫂子原本病恹恹的病痨鬼样儿,一头头发白了小半头,现在,呦呵,养得面色红润,头发乌黑。”
这话原也不假,只是李曼的娘口气更夸大了些。李曼听自己的娘夸杜芊芊,很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栾夫人听了,便笑道:“既这样,我倒是想试试是不是那么灵。”接着又换人进来:“去,给我把裴华叫来。”
底下人听吩咐去叫了,栾夫人呵呵笑着对李曼说:“虽你护着,但也要敲打敲打,这还嫁过去就敢这样气你,以后你还管得了吗?”
李曼红着脸不说话。很快裴华便到了,看见李曼同她娘也坐在那里,有些错愕。
“裴华,你听说你家隔壁杜家卖乌发膏效果很是不错,明儿重阳,你便在家歇上一日,后日回来时给我带两瓶回来,银子等等我让小红拿给你。”
“是,不过百十文的东西,买回来再说。”裴华领了栾夫人的命,同李曼的娘点头示意了下便要走。
“先别急着走,”栾夫人开口留人,“裴华兄弟,你是不是欺负我家小曼了?”
裴华看到李曼母女俩在这里心里便已经猜到个大概,因此不卑不亢地说到:“夫人,并不曾。只是昨日娘和嫂子背地里说人,很不好,我才辩驳了几句。和小曼姑娘无关。”
“裴华,我和你说,我家妹子从小家里人就都宠着长大的,就连我和她姨父也是,你可不能欺负她。”栾夫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裴华听了微皱了皱眉,待要说上几句,又看李曼盯着自己,怕和她再在这里争执起来就太丢人了,便低了低头,沉声应道:“是。”
裴华走后,栾夫人又说了几句外侄女儿:“他也低头了,你这脾气也要收一收,太要强了也不好。等明年把话挑明了,也就是一家人了,和在娘家可不一样,处处都要顺着你的意。”
虽然点着头,但是李曼心里却想着,那裴大娘和李菊花还不是她说什么便是什么。
之前中秋,因为家里这样那样的事儿又没有多余的钱,因此不过杜芊芊做了几个月饼,晚上吃了了事。这次重阳,杜芊芊没以前那般每日里都要忙,季桂月身子也好了,杜大山也忙完了和盛的伙计了,最关键的还是家里有了七八两银子的积蓄,真正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一家人心里很是踏实,便商量着好好过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