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3章 通往战争之路(三)

马车队奔驰在路易十四修建的驿路上,它虽然修建的时间比罗马时代的路晚了一千多年,却比罗马时代的道路破坏地更严重。

但奇怪的是乔治安娜脑海里并没有浮现出法国大革命时北方战场的描述,相反她想起了斯嘉丽,在嫁给了弗兰克成为女木材商人后她很快变得富有,摆脱了昔日的贫困,然后她在街上又一次遇到了白瑞德。

不论她是否曾穿着丧服与白瑞德在舞池中共舞,显然作为一个已婚妇人,在大街上和他在一起调笑是不合适的,斯嘉丽也没有什么心情搭理白瑞德,她独自驾驶马车扬长而去。

她选择了一条捷径,一条漆黑的小路,虽然战争让一部分人交了好运,但那条路上却充斥着各种各样不那么走运的人,他们或许觉得斯嘉丽的马车很漂亮,又或者斯嘉丽单独一人,于是袭击了她的马车。

斯嘉丽拼尽全力挥舞着马鞭,让它发出破空之声,虽然那声音不如枪声那么响,却能不断重复,那个时代的枪只能开一次——她并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那种需要随时晕倒,好让路过的绅士用嗅盐救醒。

她是那么地用力,不仅伤害了别人,可能也伤害了自己,可是她的挣扎并非毫无作用,袭击者们躲开了,斯嘉丽趁着这个机会逃离了那个地方。

也许在那条回家的路上,往日再一次浮现在斯嘉丽的脑海。

她不想再挨饿,也不想失去庄园,尽管她回来的时候它已经被洗劫过,几乎成了废墟,父亲精神失常,母亲也已经死了,这时她知道自己无法再从他们身上获得庇护,反而还有很多人指望着她和庄园过活——苏格拉底的朋友由于三十僭主的内战爆发时异乡人都不来了,他不能再和过去一样收租,于是他请教苏格拉底用什么办法来养活依附他的人们。

斯嘉丽犯下了谋杀,在扣动扳机后她没有力气再去想别的了,她想要将一切留给“明天”。

书里写斯嘉丽并不十分漂亮,却很有魅力,她融合了母亲的法国血统和父亲的爱尔兰血液,即标志娇柔,又红润粗犷。十六岁那年,当她还穿着裙撑,坐在阴凉的游廊里,和双胞胎兄弟聊天的时候,她还会因为兄弟俩的笑话大笑出声。

那时奴隶们收工了,斯嘉丽的母亲准备为奴隶们分发食物,这是“管家”的一部分。如果将这件事交给监工们去做,他们会中饱私囊,克扣奴隶们的食物,要么分量减少、要么菜色变差,这都会影响干活,进而影响庄园的收入。

斯嘉丽也不像她的母亲那样善待贫穷的邻居……这有什么用呢?没准洗劫庄园的“人”中就有他们。

狼是没有感恩之心的,东郭先生救了中山狼,它却想要吃了东郭先生——毕竟它饿了,东郭先生何不“好人做到底”呢?

现在的斯嘉丽已经脱掉了裙撑,穿着它劳动很碍事,南北战争后女性的穿着发生了变化,女性改变命运的方式已经不再如灰姑娘那样在舞会上,靠一条裙子捕获住王子的心了。

斯嘉丽试过,用劫匪们没有拿走的窗帘做了一条裙子,但白瑞德却将她赶走了。

当年她穿着黑色的丧服与白瑞德一起跳舞,虽然她表面上说是为了筹措军费,实际上她很清楚,她只是想跳舞,她并没有甘心成为谁的寡妇。

与其同时她也知道,她的名声在这一刻荡然无存,但那已经无所谓了。

斯嘉丽和梅兰妮不同,她总是活力四射,就像一匹脾气暴躁的马。

为乔治安娜赶车的车夫也会挥舞马鞭,但它的声音即小又迅捷,很快就消失在马蹄声和滚滚的车轮转动声中了。

女孩们还有些惊慌失措,她们都没有看到过乔治安娜这一面。

贝拉特里克斯挺喜欢看到别人“敬畏”地看着她,别人越害怕,她就会笑得越优雅甜美。

在车队的后面,是专门运送行李的马车,其中有一辆车上捆着一个黑漆漆的柜子,那是从废弃城堡里找到的“消失柜”,它与其他乔治安娜购买的“战利品”一起随着大部队前进。

听说蓬皮杜夫人也会独自驾驶着马车在林荫大道上奔驰,不过“那时的巴黎”可和“后来的巴黎”不一样,没人会举着长矛,上面刺着一个人头在大街上走。

“荣誉与学问,无疑都是人人追求的对象,但若没有财产作伴,就会美中不足。”乔治安娜看着车窗外的平原说,在波莫纳所处的时代,布鲁塞尔市的南部也是古战场“智慧,功业以及其他的幻想都不能导致幸福,因为幸福首先在于拥有财富。”

“这可不像您说的话。”玛蒂尔达精明地笑着说。

“没错,因为那本来就不是我说的。”乔治安娜也笑着回答。

“那是谁说的?”玛蒂尔达问。

乔治安娜没有回答。

法国贵族的名字往往很长,那一长串名字除了表明漫长的族谱,还有与别人区别的作用。

除了数学家傅立叶,在同时代的法国还有一个叫夏尔·傅立叶的哲学家,他与另一个傅立叶年纪相差不大,并没有随着拿破仑去埃及,也没有担任官职。

乔治安娜让图书馆的人找“傅立叶”出版的书,他们就将夏尔·傅立叶的一起找来了,刚才她说的内容就是他书里写的。

这个人原本是富商家庭,1792年继承了应得的遗产,在里昂经营一家商店,接着他就因为大革命失去了一切,然后他就靠做雇员和推销员以及交易所经纪人谋生。

这段经历让他对商人的诡诈和无政府状态有深刻理解,有一次他在土伦,亲眼看到运抵港口的粮食被倾倒进海里,因为这样,粮食才能因为“供需关系”卖上高价。

物物交换的办法是挺麻烦,需要人们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把商品运来运去,于是人类发明了货币,方便商品流通。

接着人们又因为硬币不方便携带,有了汇票等,里昂人都忘了他们可以用自己生产的丝绸和农民交换粮食了,就算工厂没钱开工又如何?也可以用食物来当薪水发放。

当粮食的价格涨到一定程度,它就可以替代金银成为通货了,平时谁会为了不让人运粮食走,把市长给绞死呢?还和守金库似的派人严防死守粮仓。

乔治安娜这么跟里昂人说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说话,可能是因为他们以为这不过是一个女人的见解,也有可能他们觉得农民不能穿丝绸。

丝绸是什么人穿的呢?当然是宫廷舞会上,带着珠宝翩翩起舞的人们。

同样过去的茶叶也是这些人喝的,它一直被当作奢侈品,直到小威廉·皮特进行了改革,降低了进口关税和茶叶的售价,反而因为消费者变多了,走私无利可图,增加了税收,挽救了英格兰在美国革命后岌岌可危的财政。

林肯在就职演说中并没有将南方人定义为“敌人”,而是说他们是犯了叛国罪的“罪犯”,应受到叛国罪的惩罚。

他宣布封锁南部港口的时候,内阁首先反对,他们认为林肯的做法变相承认南方独立,他们的税收、财政官员、通关手续、海关登记等都是合法的,加上美国海军薄弱的“捕获能力”实在得不偿失。

但林肯认为这么做能缓和与欧洲中立国的关系,当联邦封锁舰队与中立国商人起海上冲突的时候,至少有“选择的余地”。

可不论联邦海军多么弱小,还是有中立国的船只被捕了,或者说这些英国商船根本就没有打算跑,他们打算看联邦的海事法庭怎么处置这些“战利品”。

林肯不同于1783年的“国父们”,他只是个普通人,通过自学成了律师。

战争法通常是在冲突结束后产生,为下一场战争制定规则。

林肯则在战争中颁布了“利伯守则”,它同样遭到过反对,但它却成了联邦实现“一锤定音”的关键。

在没有国际法庭的时代,由于没有一位法官可以裁决国家间的争端,因此所有主权国家都一致默认,报复是对他国侵权行为的有效回应。

但报复的问题在于,即使它是执行游戏规则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但也可能加速破坏合作,而非促进合作。

或者这样说,某人的伴侣有一个不断忍不住想见的

可是对方不那么想,他就算没有立刻离婚,也不会继续回去过日子了。

如果弗兰克不去找那些人决斗,他也可以和前未婚妻有私情,本来他们就是要结婚的,是斯嘉丽掺合了一脚。现在她的目的达到了,弗兰克也可以和斯嘉丽的妹妹过小富即安的生活,犯不着忍受斯嘉丽的控制。

如果没有罗斯柴尔德那笔从巴黎银行弄来的金币,不论威灵顿将军如何有才能,西班牙的英国军队也不会开拔。

拿破仑在

想要阻止路易斯安那收购案必须要解决财政问题,不然财政部长又要跳出来说国库多空了。

本来这次来比利时是想赚一笔,但没想到拿破仑反而将法国和比利时的关税给取消了,仿佛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将“国境线”抹去。

同样的事路易十四也干过,但却遇到了威廉三世的抵抗,为了挡住他与英国查理二世的联军,他把海堤都给掘开了。

《利伯守则》除了关于奴隶的,还有关于战俘的,美国的

《日内瓦公约》是1864年制1949年一系列国际条约的总称,美国人从事的这一事业很快穿越大西洋,成为一个全球现象,1899年外交官和国际法律师将“美国守则”转化为战争法的重要条款,于是有了海牙签订的公约,但《

砍国王的脑袋就算了,何必砍王后的,把别人原样送回去不行么?

麻烦之处就在这里,谁让玛莉安托瓦内特是“赤字王后”。

比起梅兰妮,她现在更需要能赚钱的斯嘉丽。有一个年轻人跟她说,梅兰妮只是假装宽容,因为那是她的求生之路,她不能自己活下去,不只是她的身体虚弱。

斯嘉丽最后孤身一人,她曾尝试在雾中寻找白瑞德,如果白瑞德还有一丝留恋,听到她的声音还是会回头的。

浪子不回头,怎么喊都没用的。

斯嘉丽最后回到了庄园,她的家里。

如同波莫纳一直眷恋着的霍格沃茨。

她的脑海里有一瞬间出现了那所北方的小木屋,还有6年如梦似幻的生活,她与一个人尽皆知的“亡灵”一起生活。

戒断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尤其是深入骨髓的毒。

可是再痛苦也要戒,她不能继续沉迷于幻梦中了。

打败黑魔王的是爱,可“爱”的方式有很多。

如果他的魔杖在她手里,她会将它放在图书馆,那里会是很适合他的坟墓。

从来没有一个校长被埋在霍格沃茨,除了邓布利多,可没人提出异议,或许证明至少她在选墓地方面很擅长。

她相信斯嘉丽没有白瑞德也能活得很好,即便没有所有人,她依旧拥有那片土地。

土能带来力量,那是她力量的源泉。

这时周围的光线忽然一暗,马车驶进密林中了。

仿佛驶进了隧道里面。

“去把菲格尔叫来。”乔治安娜说。

“现在?”玛格丽特问。

“当然是现在,难不成等明天吗?”乔治安娜没耐心地说。

要是她们有明天的话。

她心道,却没说出来,没准是她虚惊一场呢,何必吓着这些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