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还未凉爽,可时节已经入秋。
相对于陕西的灾害,已经平辽剿叛的大明,驱散了战争的阴云,又让百姓看到了太平年景的到来。
“千秋节啊”皇帝沉吟了半晌,才抬头对礼部尚书董其昌说道:“比照去年隆重一些,从内库中拔款,但不可奢糜,亦不可向民间摊派,全凭自愿。”
停顿了一下,皇帝又补充道:“千秋节不要增加民间负担,反倒要让百姓得到些实惠,方显朕与民同乐之心。”
董其昌躬身道:“微臣遵旨。”
今年虽有陕西大灾,但其他省份的秋收情况陆续上奏,尽管也有局部灾害,可总产量不降反升,这让皇帝松了一口气。
这主要得益于农作物的品种更换,以及政府方面的强制种植。北方土豆,南方番薯,产量比粮食要高两至三倍,一下子就弥补了陕西一省的歉收。
是的,陕西的大范围灾害也没有绝收,天不下雨,还有近江近河的水浇地,左光斗在陕西巡抚任上所修建的水利设施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当然,如果旱情继续持续,就不是歉收,而是绝收了。
因为邻近的河南、山西、四川等省的秋收情况不错,可以就近运往陕西,又缓解了赈灾运粮的消耗。
即便如此,从海外购粮的行动也没有停止。按照皇帝的要求,北方各省要存储至少够一年食用的农作物。
官仓不够就分散到民间,分散到百姓家中。
窖藏早已推广普及,玉米晒干,麦子磨粉加工晒制成面条,各种增加存储时间的手段,也在各地广泛开展。
而经过将近一年的移民、以工代赈、输粮、储存备荒,各地官府对于朝廷的政策,以及各项流程,掌握得也越发熟练,为应对持续性大灾害,打下了基础。
千秋节隆重庆祝,并不只是为了过生日。皇帝也想明白了,这样的活动,对于提高权威是大有禆益的。
况且,今年皇家又添新丁。皇后诞下龙子,虽未册封,但只是一个形式未走,皇帝后继有人是肯定的。
王良妃也生了个男孩,段纯妃则生下公主,新晋的范慧妃也大着肚子,多子多福,皇帝的子女这都接上溜了。
皇帝的心情自然很好,朝会时通常都带着微笑,臣子们心中也感到轻松。
离千秋节还有将近两个月,礼部上奏,只要皇帝点头,便要开始紧张准备。番邦小国要通知,派人来凑个热闹,显示下万国来朝的盛况。
“布和,听说你添了孙儿,可喜可贺啊!”皇帝转向董其昌下首一直规规矩矩站着的博尔济吉特布和,笑着说道。
布和赶忙躬身道:“谢万岁金口,微臣感激涕零。”
皇帝抿了下嘴角,对布和的汉语措辞也不在意,说道:“这个是赏你孙儿的,望他健康成长,成为我大明帝国新一代的草原雄鹰。”
布和跪倒受赏,叩头谢恩。
对于在朝中的蒙族官员,皇帝觉得有点少,只提拔了布和还不够外人看。还有满族的官员,皇帝已经作出决定,调入京师两名。
有些政策措施,涉及到蒙古族的,或者是满族的,由本族的官员向下传达、宣传、实施,效果会更好。
以辽东为基地向北拓展的计划不变,决心不动摇。
既然寒冷没有灭亡北极熊,也没挡住他们扩张的脚步,大明帝国一样能做到,甚至是做得更好。
不管是蒙古族,还是满族,甚至是逃过鸭绿江的朝鲜人,只要归化入籍,都是大明子民,成为开发东北的宝贵人力。
南方也是一样,广西的,滇省的,少数民族早就是大明子民,都谈不上归化入籍的问题。
通过有序的移民,解决土地紧张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大明的稳定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若是想去看望孙儿,朕这边亦给假期。”皇帝的面容和熙,微笑着说道:“看看家乡的变化,也放心不是。”
布和愣怔了一下,赶忙叩下头去,言辞恳切地说道:“微臣谢万岁隆恩,却万万不敢因私忘公。至于家乡,犬子早有书信,言说变化很大,部族民众过得比以前更好。此皆是万岁英明,微臣实在是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不管皇帝是不是试探,谦辞都是必须的。
布和知道自己的身份,只是科尔沁部的贵族,皇帝从战俘中释放任用,已是皇恩浩荡,他是不敢露出半点不满,连半点思念家乡的感情也不敢表露。
皇帝呵呵一笑,说道:“也罢,没有长辈去看晚辈的道理。待朕北巡时,你便陪侍左右。科尔沁大草原很美丽,朕心仪已久了。”
布和再次谢恩,思绪翻飞。
皇帝有北巡的意思,但今天明确说出,却是第一次,意义重大。且当面对布和说出,也显出了一种信任。
奏事已毕,董其昌和礼部侍郎布和告退而去。
皇帝喝着茶水,静下心来,又拿过奏疏阅看起来。
秋收的数字让皇帝轻松下来,接下来的大事便是伐缅。
新的作战目的确定之后,王三善很快就传来了密奏,陈述了具体的改变。
攻克阿瓦城,虽然比原来的计划又进了一步,但王三善与众将商议之后,却认为并不必为此而增加兵力。
这也不是狂妄自大,之前的计划是皇帝定的,担心鲸吞之后消化不良。在前线将领看来,打到阿瓦河和攻克阿瓦城,只是隔着条河罢了。
尽管明军缺乏攻城的重炮,但有火箭,且阿瓦城的防御设施也没有国内大城那么坚固。
所以,王三善在密奏中说明了这一点,并对原来的作战计划进行了修改。
原来是急进突击,依靠火力优势,迅速击败当面之敌,直到阿瓦河,震慑缅王之胆,签订条约而罢战。
现在,王三善和众将认为缓进更能达到攻占阿瓦城的目标。缓进是给缅人集结抵挡的时间,然后在一次决定性的大战中给予其重大杀伤。
有生力量损失惨重,之后的攻城掠地也就相当容易。阿瓦城的城防力量也就薄弱,更利于明军攻破。
皇帝很快就作了回复,同意王三善和众将商议后的决定。对于作战,他一向不喜欢遥控指挥,给前线将领充分的自主自由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