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他们的阴险邪恶一半源自负面能量的侵蚀,另一半则是人心中的恶念被无限方法,初生鬼物大多浑浑噩噩没有多少灵智,随着时间推移鬼物便会越来越奸诈,老鬼老鬼就是因此而来,越老的鬼受到人类恶念影响越来越深,也就变得越来越邪恶奸诈。

从邪祟身前死亡到他逐渐蜕变成邪祟这段时间不足三个月,从时间来看邪祟应该处于初生的鬼物阶段,凡事全凭本能行事没有多少灵智,再加之邪祟有一半血尸属性给它增加降智光环,这邪祟应该与那野兽无异才对……可现在邪祟表现出来的种种更像是一个老谋深算的狡诈恶徒。

邪祟想要破解它面临的死局,除了跑出去以外,唯有把那些想要害它的人全部消灭掉,可它现在又无法行动,拥有巨大杀伤力的殃煞就成了他心中最佳的选择!

这种在逆境之中正确找到最佳破局方式的思维,就连许多正常人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想出来,因为正常人遇到危险第一时间就早已慌了神!

这让大巫对邪祟的来历,愈发感兴趣,带着心中的浓烈好奇大巫再次进入入定状态,神魂出窍来到山意结界之中,山意结界里面万物皆是意念所化,在其中山意结界已经化作一座巍峨的灵山发出万丈金光,其下则是如渊殃煞,宛若即将爆发的魔窟,魔气滔滔不断冲撞灵山根基。

而灵山之外,则是漫天遍野的阴邪之气,浩浩荡荡铺天盖日将灵山重重围住,灵山之上的金光都被黑气吞没了不少,显得灵山有些暗淡,阴气如海,波涛汹涌一浪接着一浪的拍打在灵山上,那阵仗就仿佛是山崩海啸每一击都有势不可挡的劲头,可惜它遇到的是巫族人心目中的神山,再无巫族人成百上千年的意念加持下,灵山在意念世界之中早就成了不灭的存在。

邪祟冲击的不仅仅是大巫留下的守护烙印,其中还包括巫族祖巫在内的历代巫族先贤的信念烙印,这股庞大的精神里面又岂是小小邪祟能够亵渎的。

毫无意外邪祟阴气攻势就好似螳臂当车一样可笑,撞在灵山之上更像是快刀披荆斩浪,无边阴海被灵山斩破。

崩溃的阴气不受邪祟控制四散出去,邪祟毫不气馁,重整旗鼓再次汇聚阴气冲击令灵山,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阴气不断外泄,杨木塔外星辰的阴煞便是由此而来。

邪祟汇聚阴气攻击令史的时候又抽取了部分地脉中的阴气,如此往复外泄的阴气自然越聚越多,这里面绝大部分阴气是邪祟利用不到的,正如大巫之前向令史解释的那般,邪祟控制不了如此庞大的阴气,它所能利用的只有一小部分阴气,那些他控制不了的阴气只能任由积郁在杨木塔周围。

看到这里大巫内心里中也逐渐明白,外面那些阴煞并非邪祟控制形成,它们的出现也只是一个巧合,但阴煞已经成型,想要祛除掉可就没有那般轻易了,至少大巫没有办法将成型的阴煞驱散,只能等到明天太阳升起让其在阳光下自行消散,亦或者如他刚才所说点燃杨木塔用烈焰破开凝结的阴煞,让其恢复到阴气松散状态,自行消失在天地之间。

山意结界构成之后牢不可破,大巫元神进来也无法改变什么,他只是想要看看邪祟再做些什么,在看到邪祟无法翻出花样之后,心中便安心了许多,不过他还不能走,按照他与统领等人的约定,他还需拖住邪祟让其无暇分神,别看邪祟无法对山意结界造成破坏,但若邪祟调转枪头用阴气冲击运送木材的农夫,那将会是另一幅场面,他为农夫设置的护身咒可以阻挡阴气侵蚀,那也只是阴气平稳状态下,有限的防御仅能保证农夫他们在阴煞之中拥有不受伤害的权力,其它保护多一点都无法做到,以邪祟冲击山意结界的凶猛,用来冲击农夫等人,那会是摧枯拉朽般的情形,在大家全神贯注构建囚笼的关键时刻,邪祟猛然爆发,大巫用脚指头想都可以预见会是怎样的结局,唯有用灾难可以形容!

山意结界内,大巫元神那张小巧精致的脸上,神态逐渐凝重,他愈发觉得自己还是非常有必要将拖住邪祟的。

该如何去拖又成了一个难题,首先他出手的时机不宜太早,过早出手会让邪祟逐渐失去忌惮之心,一旦两人陷入拉锯战,邪祟便能察觉出其中猫腻,农夫等人摆放杨木制造出的动静就很容易引起邪祟注意,到那时他的意图暴露无遗,以邪祟表现指出来的智商不能识破他的想法,势必会放弃他转而攻击农夫等人。所以他的这个切入时间必须要恰到好处,太早了不行,太晚了也不行,若等邪祟发现农夫等人构建最后一层囚笼再来开始动手,邪祟更不可能上当,只要邪祟那一刻没有脑淤血,它就肯定能分清孰重孰轻,到时候就算他出手攻击,邪祟都不见得搭理他。

所以这个时间一定要不早不晚恰到好处,不能让邪祟失去忌惮转移注意力,又不能过晚,让邪祟发现农夫等人构架最后一层结界,思来想去大巫发现自己唯有在农夫等人开始构架结界前的几分钟时间里开始动手效果最佳,最好不能超过三分钟!

时间精确到三分钟,就比较难把控了,他在山意结界之内是与外界隔绝的,山意结界不仅绝对防御了外界的一切进攻,同时也隔绝了内部向外的一切可能,收不到外界信息他也无从判断,农夫等人会合适动手,无奈之下大巫只好退出入定状态。

突然苏醒的大巫把两个为他保驾护航的宫中禁卫吓了一跳,两人还以是大巫遇到什么意外状况导致势态恶化,立刻紧张起来。

紧紧握住手中武器,紧张的问道:“大巫,发生了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