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一十章

早些年的时候韩非出于爱国之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韩王并未采纳。悲愤不甘之下韩非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著作,传到秦国备受嬴政推崇,当时李斯曾感叹过韩非之材,自诩不如韩非,大方向嬴政举荐韩非之余,李斯内心里自然也是妒忌不已,其后李斯极为认为的拜读过韩非大作可谓受益匪浅,若真按传到即恩师来论,韩非算得上李斯半个师傅,当初荀子未传授给李斯的帝王之术,李斯从韩非这里补全了。

正是因为李斯对韩非的著作都极为熟悉甚至说是通透,所以才能与韩非坐而论道。

虽然眼前韩非的著作都是老瓶装新酒,李斯依旧从字里行间看出许多不同寻常的地方。

道理还是那些道理,只不过内容更加系统凝练,像是韩非把之前写得所有著作从新揉碎了梳理整合重新编辑了一般,看上去更加系统更加连贯。

不知不觉间,李斯便被书卷上的内容吸引,一口气读到最后,李斯倒吸一口凉气。

有些惊诧的望着韩非,忍不住开口询问韩非是否要著书立道!没错李斯在韩非的书中看到了一丝论语、道德经的影子,一旦此书成韩非绝对可以立地成圣,成为法家的法圣,不或许韩非可以开创一个新的流派。

韩非矜持的点点头,内心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随后快速在竹册上写下几行字递给李斯。

李斯接过书册只见上面写道:荀师当年写书立道中道殂死,我想继承老师遗志将老师未完的道路走完。

李斯大骇,原本大家都是一块玩的小伙伴,韩非虽然优秀一点,那也只是大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现在韩非想要成圣,想要立道!性质就变得不一样了,这就跟贫民窟里面出了一个亿万富豪同个道理。

这让李斯更加坚定了杀了韩非的决心,不仅要杀且要赶快动手,一旦韩非将著作完成,单凭这本书韩非便可成为七国君主的坐上宾客,在七国之间变成超然的存在,那时候没有人君王愿意冒着弑圣的危险去杀韩非,谁杀了韩非谁就会被天下人口诛笔伐,被法家一脉视为仇敌。

这部书便是后世的韩非子,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的建立,韩非子的学说是颇有影响的。

可以说韩非子的著作并未完成,如果韩非将此书完成的就会成为柏氏一族的人间规矩,也是荀子至死都在追求完善的东西,这种有违天道的规矩,神魔之气自然不会让其问世,韩非虽然是被李斯设计所杀,但他被下狱云阳的导火索是因为他写了《存韩》一篇,而导致韩非之死的根本原因乃神魔之气,李斯不过是被天道大势所驱使的一个傀儡罢了,向他这种被欲望所遮蔽双眼的人,神魔之气有无数种办法驱使他为己用,命运就像一根根线一头连着我们,一头连着神魔之气,这些线错综复杂的交织,每个人,每一次的交集都是一次命运的交互,神魔之气做得无非是轻轻勾动李斯与韩非的命运之线,让李斯对韩非的嫉妒更上层楼……

秦王嬴政看到韩非的文章和他的治国理念,羡慕的说:“嗟呼!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哎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和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显然和政治实践产生巨大的共鸣,就有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倾慕之心,李斯很清楚嬴政对韩非的重视,这个无情的帝王对韩非有一种近似粉丝一般的狂热,也就说让秦皇嬴政看到韩非的著作,比其他君主看到的后果更加严重到时候只要韩非不造反,秦皇嬴政绝对舍不得杀韩非,甚至还会对韩非加以重用,一想到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被韩非占有,李斯莫名其妙的心痛,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痛,让他说不出话来。

拿着韩非还未成型的巨作韩非子,李斯呆坐了半晌,随后丢下书,心事重重的走了……不过在韩非眼里李斯更像是失魂落魄的走了,双目无神,犹如行尸走肉般离开自己房舍,在韩非看来这是莫大的胜利,李斯这是看到自己著作之后备受打击了~韩非沾沾自喜,桌子自己未完的拙作是如此惹眼,看的韩非心头一热,顿时思如泉涌,立刻盘膝坐下奋笔疾书,这一夜对韩非来说注定是成果斐然的一夜。

一连几日韩非都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之中,可就在这时,韩非收到了一个犹如晴天霹雳的消息。

秦国在李斯建议下再次图谋攻韩之事!初收到这个消息,韩非心中一股无名怒火直往脑门上窜,他忽然有种被欺骗愚弄的感觉。

在官场上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朝堂上的两个政敌,私下里也是老死不相往来,谁若先登门拜访,便意味主动认输。当然这个规定只是君子协议,并没有什么法律约束,前几日李斯登门拜访的举动,李斯自然而然的理解为这是李斯低头认输的举动……韩非性情耿直,却不是傻,同样精通帝王之术,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官场上人心有多脏,正是他认为李斯前来登门认输,所以才会将自己的著作拿给李斯观看,若不然他也不会将自己呕心沥血的著作拿给李斯品鉴,谁会傻乎乎的把自己密作拿给政敌看,这不是等于送把柄给对方,嫌自己名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