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隐秘的山洞

姚彻抱着何江,手里拿着那张圣旨细细的看。

按照何江的说法,他认真的去看了那个“永”字,确实发现了一些异常。但是确实因为太小,怎么都看不清楚。

何江也知道大限将至,赶紧解释了起来。

这一切还是要从和氏璧说起。

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玉匠,看玉的水平天下无双。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只凤凰。

那个地方是在荆山。

这让卞和非常疑惑。别说在荆山了,就算是在楚地,也没有产良玉之地。

可是现在他居然看到了凤凰落在一块石头上,这就很让人奇怪了。

要知道,凤凰绝对不会落无宝之地,所以那块石头之下肯定会有什么宝物。

卞和取出石头研究了很久,除了能判断里面藏着玉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

可问题在于,这本是不产玉之地啊。

卞和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这里面就是一块稀世宝玉!

他捧着这块石头去见当时在位的楚王,也就是楚厉王。

楚厉王听说有人献宝,于是让宫廷玉工来判断。

宫廷玉工一番敲打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只是一块普通石头,不存在什么美玉。

由此,卞和便犯下了欺君之罪。

楚厉王倒是没要他的性命,只是命人砍下他的左脚。

时间荏苒,楚厉王死了。

接替他的,是楚武王。

卞和再次去见武王献宝。

于是楚武王又命玉工查看。

这时的玉匠也换人了。

这次玉工结果深一步的考察,最后给出的结论仍然说只是一块普通石头。

武王怒,再次以欺君之罪令人砍下卞和的右脚。

时间依旧在过去。

楚武王也死了,即位的是楚文王。

而这时的卞和已垂垂老矣,加上被砍了双脚无法活动,只能抱着那块石头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眼里都哭出血来,给世人留下“卞和泣玉”的传说。

文王得知此事后,派人去询问原因。

卞和的回答是:我不是哭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蒙羞。

这个回答让楚文王震惊了,于是下令直接剖开这块石头。

让世人惊叹的事情出现了。

石头被破开后,露出了一块举世无双的稀世璞玉!

楚文王大惊,下令以卞和的名字命名为和氏璧。

这不仅仅是一块玉,而是一种精神。

楚文王对和氏璧无比爱惜,甚至都舍不得将其雕琢成器,最后决定镇国之宝将之珍藏。

时间依旧在溜走,一晃四百年过去了。

这时候当政的是楚威王。

这哥们可不像祖先们那么在意这块玉。又或者说,他更在意收买人心。

楚威王把这块玉赏赐给了相国昭阳,以表达对他为国家建立功勋的奖励。

昭阳得到和氏璧,觉得自己的人生圆满了。

人在得意时,就喜欢装逼。

昭阳召集友人游玩赤山,兴起时拿出和氏璧给大家观赏。

万万想不到的是,宾客散去后,和氏璧竟然不翼而飞,这成了当时的第一悬案。

物是人非,不变的时间的流走。

五十多年后,在赵国的集市上出现一块美玉。

赵国人缪贤不惜以全家资产把这块玉买了下来。

结果确认是一块世所无双的美玉,但没人知道它的由来。

经过全国最高超的玉匠鉴别,最终确认这块玉就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

当时赵国的掌政者是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听说和氏璧出现在本国。用尽各种手段将之取来据为己有。

消息不胫而走。

这是已经武力强大的秦昭王知道了,派出使者和赵王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事实上从本质来说,这也是一种炫耀武力的表现。

不过,这也奠定了和氏璧“价值连城”这个成语的基础。赵王慑于秦国威胁,最后派蔺相如前去出使秦国,来解决这件事。

秦昭王拿到和氏璧后哈哈大笑,完全避而不谈城池的事。

蔺相如假意和氏璧有缺,设计骗回和氏璧,连夜送回邯郸。

于是又产生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由此,和氏璧便成了权势的象征。

即便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这块玉上也未能免俗。

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得到了和氏璧。端着这块美玉想了好几天,决定让它万世无双。

秦始皇找来天下最好的工匠,把和氏璧雕刻成了一块玉玺,同时命丞相李斯亲自在印章上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大字。

然后下令,这就是传国玉玺,得此者才算得位正。从此之后,颁发的圣旨都要盖上这块玺印,方算是名正言顺。这块有和氏璧雕刻而成的玉玺,也就成了天下第一至宝,正统皇权的象征!

这件事情世人皆知,但其中却藏着一个秘密。

秦始皇生性多疑,对任何人都有防备。

雕刻出传国玉玺之后,秦始皇就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有人趁他不注意,偷盖了大印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自然没人敢这么做。可是万一以后自己生了病,或者是年老迷糊了,这可是个大问题了。端着象征最高权力的传国玉玺想了好几天,还真被他想出了个好主意。

凡玉皆有玉精。

秦始皇决定从这里下手。

和氏璧的玉精就在螭虎腹部,只有黄豆大小的一块。

他命丞相李斯主理此事,将螭虎腹中玉精取出,雕刻成一个图案纹理与玉玺完全相同的传国玉印,随身携带,从不离手。并对太子和几个重臣言明:有大型军队调动和重大圣旨时,必须看到“永”字那个点上是传国玉印,方可确信无误。

当时秦始皇立的太子是扶苏,深得民众信赖。因焚书坑儒之事劝谏触怒秦始皇被外派,和大将蒙恬一起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几年后,秦始皇巡游时病重,命赵高写遗诏。其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大将军蒙恬,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秦始皇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的天下祸起一个宦官。

太监赵高不为扶苏所喜,现在按照秦始皇遗命由扶苏登基,可想而知赵高的结局。

赵高决定赌一把,他找到了丞相李斯。

如果按照后世的说法,李斯本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文员,傍上秦始皇这个大波斯之后,自己才一步步成为当朝第一重臣。很多治国的点子,都是他给秦始皇出的。其中就包括“焚书坑儒”。

而焚书坑儒,恰恰又是秦始皇与扶苏父子产生隔阂的关键事件。扶苏继位后,李斯就算不出什么事情,但怎么都不可能得到重用了。

不过,这还不足以让李斯冒险。因此,当赵高找到他说要改动圣旨,扶胡亥即位时,李斯毫不客气拒绝了。

一件小事改变了这一切。

或者说,一个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改变了整个历史。

已经准备回家安心养老的李斯,回去让家眷收拾东西。可平时俯首帖耳的那些丫鬟婢奴们,虽然明面上没直接抗拒,但李斯却感觉得到她们对自己没平日里那么恭敬了。

李斯笑了笑,心想宰相肚里能撑船,和这些下贱的婢女们计较什么?于是准备出去到周边转一转散散心。

想不到的是,一向像条哈巴狗一样的车夫竟然称病不去。被李斯问急了,直接来了这么一番话:“以前吧,我是丞相门下。俗话说得好,宰相门下七品官。你现在都快成一个老百姓了,我还巴结你做什么?更何况太子即位后,你能不能当个老百姓都难说呢。”

这下可是把李斯气了个三魂出窍。这么多年以来,除了始皇帝之外,这世间哪个人对他不是把头埋到他的鞋上?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到鞋后跟上。

现在居然被这么一个贱到不能再贱的车夫轻视,如何受得了?

李斯明白了,这世上所有的人所逢迎的,并不是他李斯,甚至不是始皇帝,而是权力!

只要拥有了权力,就会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至于拥有权力的这个人,是张三或者李四,甚至一条狗,都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一直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也就罢了,但曾经得到过再失去的话,简直生不如死。

没有了权力,活着将没有任何意义。

李斯朝着那个自己出于“良心”和“忠诚”而拒绝的地方走去。

赵高和胡亥正急得团团转,因为他们怎么都找不到秦始皇随身携带的传国玉印。没有加盖传国玉印的话,太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一眼就能识破是矫诏。

关键时刻,李斯送上了置扶苏于死地的绳索——一张有加盖玉印的空白圣旨。

当初始皇帝让李斯主理制作传国玉印的时候,李斯便留了个心眼,给自己留下了这么一张空白圣旨。假如始皇帝驾崩后,有人对自己不利,就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填上足以赦免自己罪行的“先皇遗旨”。

也正因为这张加盖了传国玉印的圣旨,让太子扶苏深信不疑,因此不听大将军蒙恬劝阻,自杀而亡。

扶苏死后,蒙恬也被那处死。

当然,背叛者李斯和赵高也都没什么好下场。一个被腰斩于市,另一个被夷三族。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偶然。

假设不是那个车夫,李斯或许就不会做那个决定。假如李斯不做那个决定,当皇帝的人就是扶苏。假如是扶苏继位,天下或许就不会大乱。假如天下不乱,强大的秦帝国会持续多久,谁也不知道。

总之,历史的河流将会流向另外一个方向。

何江要告诉姚彻的,他们这次来这个墓,就是为找到传国玉印。

当然,他只是一个盗墓贼,没可能想到夺天下权柄。

之所以要找到传国玉印,是因为他知道了一个确切消息:这个传国玉印,是开启秦始皇目的的钥匙!!!

秦始皇墓,不仅仅是典籍里面记载的那些宝藏。

更重要的是,里面有长生不老之术。

而进入秦始皇陵,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钥匙进入。

而这把钥匙,就是传国玉印!

姚彻讲这些话的时候,秦晓鸾一直暗暗心惊。

当初她和于奇正一起进蛇腹,于奇正交给她的那个,就疑似是传国玉印。

也正因为此事,开始了她、于奇正的跌宕人生。

知道这件事的,除了她和于奇正,还有一个人,就是对她一往情深的杨不羡。

在阎本德他们面前,秦晓鸾没有任何反应。

但当天告辞之后,秦晓鸾就去找了一个人——胡忠仁。

秦晓鸾只说了一句话:“我需要一个人明天死。”

虽然她不知道胡忠仁肚子里面藏着是什么,但她敢确认在这样的事情上面,可以绝对相信胡忠仁。

这叫感觉。

果然,胡忠仁没有问任何原因,只是淡淡地反问了一句话:“谁?”

秦晓鸾说出“杨不羡”三个字的时候,心如止水。

她知道,这将会是自己后半生的日常。

胡忠仁的办事能力很强。

第二天,远在荆州的杨不羡酒后坠湖而亡。

秦晓鸾命秦氏集团以最高规格送葬,并给杨家送去千金,以慰问秦氏集团的开班元老。

搞定这件事之后,她就能去找阎本德了。

双方几乎没做什么交流,就确定了接下来要去考察骊山的决定。

当然,这需要带上一个人——姚彻。

几天之后,她们到了骊山。

这是反复而来的推论。

这行人只有四人,秦晓鸾、李淳丰、阎本德、姚彻。

经过李淳丰的推算,阎本德的计算、姚彻的模糊感觉,最后几人把目光锁定在一片悬崖上。

几人爬到山顶,用吊篮把姚彻慢慢地往下放。

姚彻每下坠一段就拨开藤蔓,用小锤子上下左右的敲打。降到差不多三分之一高度,传来姚彻拉绳子的示意。

上面的三人停了下来。

姚彻把耳朵贴在岩壁上,用锤子轻轻敲打了几下。

秦晓鸾等人知道,他大概是有所发现了。

姚彻晃动绳子,示意吊篮朝左边移动。

秦晓鸾三人急忙移动绳子。

移动了大概一丈半远,姚彻仰起手示意找到了一个洞口。按照之前的计划,将绳子固定在树上之后,几人分别慢慢从上面垂了下来。

三人下到这个高度之后,发现这里还真有一个极其隐秘的山洞。

若不是姚彻一点一点察看敲击,在悬崖上被藤蔓遮住的洞口根本就不会被人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