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期待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然而现实中懂得量力而行的人其实不是很多。

邓锦觉得许敏真的很好了,她清楚自己的目标,明白自己的上限。

邓锦还记得她阿娘给她讲过的安义县往事,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安义县令。

阿娘家里是后迁到府城的,而在阿娘家迁到府城前,是在安义县发展的。

安义县令是个很有意思的官。

说他坏吧,他还从不欺男霸女,贪污受贿。

并且他还严格约束亲属不准仗势欺人。

但是安义县令也绝对谈不上什么好官。

一年时间里他能开一回堂都算是令人感动的了。

安义县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有事莫找县令。

不管是金钱攻势也好,还是有事求办也好,找县丞,找县尉,就是别找县令。

如果有外人不懂安义县约定俗成的规矩,偏偏要找县令。

那安义县令也会出来办事,只不过这效率就有待考证了。

安义县令最擅长用的就是一招“拖”字诀。

事情处理得是不紧不慢,最后外乡人还能怎么办?

他是时间和金钱都不允许他继续下去了。就算是吃了亏,也只能将亏吞到肚子里,及时止损。

地方官有时候真的是掌握了一地百姓生死,一地发展荣枯。

这样一个县令如果对比来看,是不是已经很好了?至少没有乱作为?

单单比县令,安义县令确实不是最次的那一批。

但要是比县,那安义县一定最次的那一批。

县令不理事,那大权归谁?那自然就是归县里的二把手了。

县丞和县尉平分了大权。

他们会怎么做?

为民做主?

别逗了!

他们只会更加狠厉地剥削。他们为民做主没有丝毫的好处。也不是,至少能得到些虚名。

但是也就只能得到些虚名了。

而县丞和县尉往往都是出身于当地的,属于地头蛇。外来县令绝对没有他们熟悉当地。他们更了解当地,也就更清楚当地有哪些可以剥削的,更清楚当地人的忍耐极限在哪里。

而且县令还有被上面追查的风险,但是县尉和县丞有吗?他们的顶头上司不就是县令吗。县令又不管事,这可是极其方便了他们上下其手。

许敏想要就在中央,其实就她目前的成绩来看是有点悬的。

邓锦也希望好友能得偿所愿,不过许敏这个人做事情三分钟热度,还是需要激一下的:“文捷(许敏的字)你还得更努力啊,不然你是极有可能被下放到地方的。要是下放到地方,醉宵楼的美食,你可就是再难吃到了。要是下放到地方,你最近追的《柳惜茜》也无法抢先看了。”

许敏一听大呼一声:“不要啊——没有美食,没有精神食粮的日子怎么能过得下去啊!不行我要头悬梁,锥刺股!”

邓锦微微一笑,抱着找到的资料悄悄离开,深藏功与名。

这一道还是要有一两名友人为伴,不然岂不是太孤独了?

……

管鞅赶了许久的路总算是到了京都,他又得到了吕琤的口谕,允许他先在京安顿好再进宫谢恩。

如果说管鞅根据收集来的情报来看,他对这样一名充满锐气,致力于办实事的皇帝初始好感度是比较高的。

那么在得到吕琤的口谕后,他的好感度至少又增加了十点。

老实讲,他根本没想到,到了京都,一切都已经被吕琤安排地明明白白的了。

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吕琤安排的一切都格外地符合他的心意。

当他走进吕琤给他安排的府邸的时候,他真的是有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虽然他很快地将心情平复了下来,但是无疑,他对与吕琤会面的期待值更高了。

长生,会是他的明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