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捆绑主义利润最大化

在得知他们要在这里取景,校长显得非常开心和激动。

但这种激动也让罗英石有些说不出话来。

“这之后的一个月,我们在这里的拍摄工作,就麻烦校长先生您了。”

事实上一个学校的参观根本要不了多久的时间。

而且罗英石来到的这家韩国侨胞寄宿学校,学校整体的规模与首尔那边的看起来没什么差别。

不过,因为学校落成的时间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

并且在90年代的时候迎来了一场翻修。

根据校长的介绍,当时过来翻修的工人,建筑师都是韩国人。

因此在这所学校也算是附近唯一的一个保存着韩国十年代风格的建筑。

纵使有些地方墙壁上的白漆已经脏的不像样子,甚至墙体的表面出现了细微的裂痕,但却恰好的满足了《我的少女时代》这部电影的拍摄需求。

相对而言,首尔那边的中学校,充斥的无不是现代的风格,观众看了也不会有多少的代入感。

这也是一开始,李贤哲就跟他商讨决定把剧组搬到美国的原因。

说起来,他们这么多人过来,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注意到他们是在这里拍电影。

“不麻烦,能够让顶级综艺d罗英石d在我校取景,这是荣幸。”

校长呵呵的笑了起来,指了指自己身边的秘书。

“以后在学校有什么需求,如果我不在的话,罗d可以直接联系他就好,我们学校会竭尽全力配合拍摄工作的。”

“有劳了。”罗英石和对方简单的寒暄了几句,转而掏出一张支票。

“这是我们会长以个人名字对贵校的资助,200万美元,还请校长收下,希望能够改善学校的困境。”

200万美元,说起来在美国人眼里已经算不上是小数目了。

尤其是作为慈善性质。

罗英石身后随行的剧组人员纷纷一惊。

按照汇率来计算的话,200万美元便是20多亿的韩元。

即使在韩国,这种程度的捐款真的足以去惊动学校的高层。

甚至上一次naver的热搜榜都不夸张。

而李贤哲却直接拿出来去捐助美国这边的一所韩裔学校。

消息如果传回国内的话,他们在美国这边的行踪必定会遭到曝光。

“这太谢谢李会长了。”

校长心中一惊,说起来他已经做好了收取场地租赁费用的准备。

只是一开始罗英石根本没提到这些。

兴许是在美国时间久了,校长的身上已经见不到亚洲人独有的“表面推脱”风格,直接将支票接过,小心的握在手里。

“我们会长以前便是在美国读书的,他深知亚裔群体在美国的土地上生活的艰难。

当初还是学生的他,每每便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韩国城购买一些便宜的食材用于制作盒饭,骑着自行车到他住处的附近高校售卖,这一次我们能够来美国取景也是他的注意。”

罗英石本人也是非常热衷于慈善的。

只不过他很多时候做的方式,并不像金泰浩的《无限挑战》那样光明正大。看书网

《无限挑战》节目组每次制作特辑活动,背后的所有收益全都是透明公开的捐赠出去,因此受到韩国大众的广泛赞誉。

而相对来说,他的行善就非常的隐秘,至今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行为。

“亚裔群体的打工族,始终是时代的缩影,在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脏活累活都是我们亚裔群体做的,不管是韩国人,还是华人还是rb人。

只要有亚裔群体的地方大家总是会抱成团,请务必替我跟李会长说声感谢。

如果以后他方便的话,非常希望他能够来到我们学校。

我想代表学校的全体学生以及员工,授予他荣誉校长的称号。”

荣誉校长。

罗英石微微一惊。

如果对方不是在开玩笑的话,那么这件事对李贤哲来说,还真得是值得亲自过来一趟。

商人,尤其是娱乐产业的商人。

最渴望的不是赚多少的钱,而是渴望能够得到文化界的认可。

以往经营娱乐产业的大佬,纵使他们地位再高。

在那些文化界人士的眼里,那就是戏子圈的首领罢了。

干多了“肮脏生意”,就是地位再高也入不了文化界人士的法眼。

但荣誉校长就不同了,这在地位上和学校的校长同级。

虽然没有实权,但对名誉和身份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刻罗英石想到了在韩国那些艺人捐赠给学校善款。

最高的也不过是在镜头下签署捐款协议书,然后和校方高层合个影就完事了。

且大多数都是捐赠给自己的母校,想要在身份地位上得到什么回馈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这里,却是要授予李贤哲荣誉校长的称号。

想来想去,罗英石不得不再一次的审视这200万万美元的威力。

当初李贤哲拿出这张支票的时候,还遭到了他的反对。

并非是罗英石抠门,而是在他对李贤哲的认知里,捐款没必要捐这么多。

但随后李贤哲却老生常谈的回答。、

“《我的少女时代》上映的地区不仅仅是在韩国以及亚洲区域,我们应当尝试把目光放在美国,一所学校的校长,纵使这所学校是韩国人开设的,若是没点能力跟人脉想要从老美的嘴里抠出一片土地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200万美元不仅仅是让你们和学校方面打好关系,还是和学校背后的亚特兰大官方打好关系,有了这个,你们在当地会行事方便许多。

日后电影在亚特兰大区域的院线上映,至少遇到的阻碍会比其他地方少很多。

捐款也是有一门学问的,不是你把钱捐给对方就没事了。”

罗英石自问自己也不是没有捐款给慈善机构过,比如被报道最多的首尔煤炭银行。

但每次都是直接把钱汇入账户就完事了。

他跟很多人一样潜意识里会认为,煤炭银行的职工会把这笔钱利用的很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但明明是好事,反而传到网络上之后,大众的反应却并不是很激烈。

仿佛捐个一亿韩元,五千万韩元,大众对这种数字都麻木了,觉得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