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电影银行

场面话谁都会说,但实际的事儿,大多数人都不会去干。

方逸华这几十年担任出品和制片人,什么样壮怀激烈的话,都听过。

但真正实行的,却没有几个。

邹文怀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之前在邵氏,吵吵着要电影工业化,职业化。

但自己开创嘉禾之后,还是走邵氏的老路,半点不提工业化,职业化的事儿!

可笑的要命!

但陈一说出这些话,方逸华倒是认真思考了一下。

这小子倒是个实干家,出来只有两年,算上手里再拍的电影,也只有四部,但已经开始为港岛电影未来铺路。

方逸华之前也想过搞一个国际电影节,毕竟港岛是整个亚洲的电影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位置。

亚洲电影都在看港岛电影的风向,之后才敢决定自己拍什么电影。

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可是食肉者鄙,这些只想往腰包挣钱。

陈一见到方逸华有点意动,于是继续鼓动道:“邵氏是港岛电影业的龙头,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

“我们宝禾,很欢迎邵氏的回归!”。

方逸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点了点头,之后思考片刻,之后认真说道:“你有什么想法?”。

陈一见方逸华已经同意,于是立刻说道:“我准备成立港岛娱乐财团,欢迎各大电影公司投资。”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您也知道,电影工业化的前提,就是海量资金。”

“有一些好的电影导演,并不喜欢跟大公司合作,他们都是独行侠,喜欢自己干。”

“我的武术指导是袁和平先生,他就属于独行侠,但是他拍出的电影,很受欢迎。”

“但因为形单影只,时常找不到资金,来拍自己喜欢的题材。”

“方小姐,这些人在港岛电影业不在少数,也是港岛电影业的中间力量。”

“我们之前的做法,就是将他们收入各自的公司。”

“我认为这倒大可不必,但好人才,就是好生意,收到自己怀里,的确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成立财团之后,就没有这样的负担了。”

“我们可以学习好莱坞的办法,成立一家自己的电影银行,有需要贷款的电影,就包装成金融产品,让投资者购买。”

“公开,透明,参与度也高,也能更加促进港岛电影业的发展。”

“不瞒方小姐,这件事儿,我现在就在筹备,就是不知道邵氏跟不跟?”。

电影银行这个概念,早就存在,只是没有独立的银行从事这个行业。

但在这些大银行的眼中,电影就是一个好生意。

虽然风险不低,但回报率却是惊人的,外加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就算是吃拧了,也不敢欠华尔街这帮银行家的钱。

那帮手眼通天的大佬,可以用繁多的手段,给你请出董事会。

资本雄厚的福特家族,就做出过这样勇敢的事情,赖掉华尔街银行家的钱。

之后的故事就喜闻乐见了,公司股价狂跌,被人疯狂做空。

要不是福特二世迷途知返,加上家底够硬,早就失去福特公司的控制权。

洛杉矶作为美利坚第二大城市,体育财团和娱乐财团非常的多,他们需要海量的资金。

北美的银行业非常发达,所以专门给他们设立了灵活的贷款项目。

前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内地电影业发展迅速,大片层出不穷,票房日渐火红,开始出现第一个吃螃蟹的。

04年的时候,华谊从深圳发展银行借贷拍摄《夜宴》,打响了民营电影公司向银行贷款的第一枪。

而到了09年,工行分别向华谊兄弟和保利博纳提供1.2亿元、5500万元的贷款,成为大型商业银行首次介入民营文化产业的标志性事件。

早在07年,《集结号》的成功。已经让银行业开始意识到,影视产业也隐藏着丰厚利润。

特别是在当前内地影视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电影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2010年国内电影票房收入达101.72亿元。

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影行业在前期的影片拍摄制作和后期的市场推广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融资问题便更为明显地凸显出来。

以电影版权抵押、没有第三方公司担保授信的银行贷款形式则始于2007年。

关键事件,就是招行向华谊电影公司提供5000万元贷款,用来投拍《集结号》。

但在此次贷款中,除了电影版权做质押担保外,还加上了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的个人名义担保。

当然条件也是苛刻的,但也不是无法接受,就是将《集结号》票房收入专设帐户监管,作为担保。

而影视业版权质押第一单,被公认为是2007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与电视剧《宝莲灯前传》签订的600万元贷款合同。

至此以后,版权质押才逐渐成为影视行业贷款的主要质押物。

但怎么做也是有风险的,影视业属于高风险高回报行业,需要独特的融资和风险管理。

好莱坞就是通过这一方式进行运作的。

在好莱坞,从导演、编剧到演员、美术指导、摄影等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投保,一旦发生意外,就能从保险公司得到相应的偿付。

同时,为控制影片制作风险,在好莱坞的融资过程中,通常是由保险机构为影片按照商定时间、预算与质量完成交付进行担保,向银行融资。

这个想法,虽然在港岛或者整个亚洲是超前的,但好莱坞已经推行了二十几年。

方逸华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也明白里面的风险。

说实话,她对电影财团没有多大的兴趣,因为这就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是个样子货而已。

她更加感兴趣的是,电影银行的构思。

邵家一直想成立自己的银行,好将触手伸进金融业。

这些年,邵逸夫主持的邵氏基金,在股市上运作,挣了不少的钱,就有心进入金融业。

但港岛富豪和财团,分为好几拨,相互合作,但并不相互帮忙。

尤其是这种进入对方领域发展的过分想法。

“陈先生,你的野心很大,但我必须提醒你一句,整个亚洲,只有内地才能承载你的梦想。”

“不用我提醒,你也知道,港岛承载不了你的野望。”

“我们邵家对你那个电影财团没有多少兴趣,我想陈先生也不想集团当中,有太多意见相左的人吧!”

“银行这件事儿,我们倒是可以考虑。”

“邵家手里正好有一张银行的执照,你也知道,现在这样重要的执照,需要花费大力气,才能申请下来。”

“只是不知道,邵家在里面会有多大的话语权?要是少了,我们也就不耽误陈先生闷声发大财了!”方逸华淡淡的说道。

陈一明白,方逸华想要主动权,他最近是挣了不少的钱,但是跟邵氏家族相比,还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

每人出资多少,就代表未来在银行的话语权多大。

但独木难支,陈一必须要尽快拉拢住一帮盟友,要是拉拢失败,自己就必须要走奈飞的路,靠海量高质量电影,堆积口碑,持续发展。

“方小姐,这些都可以谈,您我都是想让港岛娱乐业越来越好,毕竟这是我们的根!”陈一认真的说道。

听到陈一恳切的话,方逸华也认真地点点头,之后对陈一说道:“这件事儿,不是我一个人能做主的。”

“我尽快打给邵先生,听取他的意见。”

“不过,我个人对陈先生的想法,是表示赞成的,时间不等人,要是失去了主动权,我们就失去一切。”

“那我们就成了历史的罪人!”

“但作为您的领路人之一,我必须要给你一个建议,有时候盟友,是累赘!”

“目标不一致,终点一定也不一样,这样的组合,不会有任何的进展!”

“我用了十年,才明白这个道理!”。

陈一明白方逸华的含义,就是不要寄希望于任何一人。

这些老家伙,已经没有雄心万丈,他们已经很有钱了,所以就不需要去把这笔天文数字翻番。

创业难,但守业更难。

老家伙们现在唯一关心的,就是将这笔天文数字传承下去。

富不过三代,虽然是个悖论,但不肖子孙败光家产,在他们漫长的生涯中,不是稀奇事儿。

他们在寻找一个将家产传承下去的办法。

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还在寻找,邵逸夫就属于还在寻找的那一拨人。

把这帮人当成合作伙伴,的确是让人担忧。

陈一沉思片刻,也就不在谈论合作的事儿,开始认真吃饭喝酒。

晚宴很快结束,方逸华带着张小燕离开,返回马赛市区的大酒店。

陈一目送两人离开,就返回饭桌旁,继续喝着闷酒。

王京和杜琪峰也没有离开,而是继续坐在桌子旁,见陈一有点闷闷不乐,两人对视一眼,统一了思想,就由王京开口说道:“阿一,方逸华他们参加,就咱们兄弟搞。”

“不就是拍电影吗!”

“咱们都是喜爱这行,就算累死也乐意!”。

陈一听到王京的话,心里暖暖的,于是肯定的点头,笑着说道:“好!求人不如求己!”

“这帮老家伙都想吃现成的,那老子就给他们做出来。”

“但那时候,可不是他们想下筷子,就可以下筷子的!”。

第二天,张小燕就拿着合同找陈一,陈一让法务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没有问题,就签署了自己名字。

这些杂事儿已经处理完,陈一等人又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又一次放在了电影拍摄上。

等到五月份的时候,《非常人贩》的全片,已经全部剪辑完。

邹文怀十分看重《非常人贩》这部电影,亲自飞到马赛,观看电影。

全片时长一百六十分钟,王京为了证明自己,对电影的细节,扣的很仔细,加上拍摄资金充足,让王京有耐心补拍很多片段。

邹文怀对成片很满意,这种老江湖,自然明白,这是一个欧美故事,很适合北美观众。

有些努力,从一开始就是错误。

港岛导演,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市井,这些文化底色,让他们拍摄黑帮片,信手拈来。

可北美黑帮跟港岛黑帮,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样同等的道理,也可以运用到观众上,那就是观众的审美不同。

邹文怀在剪辑室点燃了一根哈瓦那雪茄,递给了陈一,之后又给自己点燃了一根,满意的称赞道:“这电影拍的不错。”

“王京这个小胖子,拍摄手法真是越来越熟练了。”

“成片明天就送回港岛,准备刻制。”

“上一次《碟中谍》的首映式,就在洛杉矶举行的,港岛的媒体,将我骂的狗血淋头。”

“这次我要搞两个首映式,洛杉矶和港岛一起首映。”

“一周之后,再在东京,汉城播映,这次声势我要搞到最大!”。

陈一没有想到,年过半百的邹文怀,居然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但电影是嘉禾投资的,自己只是打工人,实在没有立场阻挡邹文怀的大操大办,只能鼓掌祝贺。

港岛的生意,都是妮可管理,虽然她也是股东之一,管理的名正言顺。

可是她毕竟不是超人,无法同时照看那么多的分公司,几次打电话汇报工作的时候,都会询问陈一何时返回港岛。

既然《非常人贩》拍完,陈一就让王京跟邹文怀一起返回港岛,回去照看生意。

因为《电锯惊魂》还没有开拍,陈一只能继续留在马赛,处理问题。

《电锯惊魂》之所以耽搁怎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场景没有搭设成功。

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度,浪漫到散漫,因为主场景当中,有大量的木材,必须要有消防证明,证明这些木材的不会失火。

为了这个证明,陈一找了无数的人,最后还是法国电影协会出面,才彻底解决。

拿到这个证明,陈一才敢让道具师把场景搭建起来。

1983:重回港岛当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