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7章 赵佶的苦恼

“可为何事情发展到了现在,除了当时朝廷方面派出了一支规模足有十余万的禁卫军,去追捕那伙草寇强人的踪迹之外,在此之后,便再也没有听闻朝廷方面,派下大军去征剿水泊梁山了呢?”

“难道,难道朝廷方面至此之后,便不再想追究这件事了吗?”

对于菊若秋所说这事儿,她的其余三个小姐妹,也都甚感好奇。

唯独柳梦璃的心中,在听闻这件事之后,却莫名地欣喜起来。

因为就以她的视角来看,无论那水泊梁山的势力再怎么强大、再怎么厉害,那也绝对不可能是朝廷正规军的对手的。

如果在此之后,朝廷方面真的派了十数万大军乃至数十万大军,倾尽全力大举进攻水泊梁山的话……

那她记挂着武植的安全,岂不每日都睡不好觉了吗?

现在,既然朝廷方面有了懈怠这件事的主观意愿,那她的心中,也终于能安心一些了。

可是柳梦璃却哪里知道,现在整个大宋朝廷,没说带兵去征剿水泊梁山上的那伙土匪强人了,即便是来自于金、辽两国的联军,以及童贯那处的叛军等势力,都已经应接不暇挠头不已了。

……

这不,随着那个蒋校尉再一次把前线的战报,送到赵佶的案桌之上,整个朝堂内,便又愁苦一片暗叹不已了。

在赵佶最开始的打算之内,待他服用那些仙丹妙药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他便会立时幻化成五爪金龙。

到了那时候,莫说盘踞于大宋境内的诸方草寇乱党了,即便是那金、辽联军在他呼天喝地的神通之下,那也得尽皆投降。

可是,在他询问那些道教仙君们,自己再服多少灵丹妙药才能得到飞升的时候。

那些道教仙君们,却给出了一个令他恼火无比的答案:

“回禀官家,因为在此之前,官家所服用的那些道家仙丹当中,其材料里所含之杂质颇多,所以便直接影响了那些道家仙丹的功效。”

“若按照这种进度而言,官家你至少还得连服十年,方才有得到羽化飞升的可能。”

当赵佶,从那些道教仙君们的嘴里,听完这话的时候,险些没把他当场气晕了过去。

因为他可是记得,就在月余之前,这些道教仙君们可不是跟他这么说的呀。

先前的月余之期,直到现在的十载之后,如此大的时间跨度,怕是他赵佶还没等羽化飞升、还没等转化为金龙真身呢,那金、辽联军,以及大宋境内的诸多叛贼乱党,便先将他的骨灰给扬了。

到了这一步,他真的很想派自己的禁卫军们,将这些道教仙君们统统抓起来,然后再给这些仙君们统一定一个忌日。

可是这会儿的他,又怕得罪了那些道教的先祖们,进而令他们赵氏一脉埋下祸根。M..

所以他便只能先行按下了这口恶气,待到他赵佶扫平内乱肃清外敌之后,回过头来的时候,再找那些仙君们算账。

坐在龙椅之上的赵佶,先是回顾了一下这段时间以来,大宋境内所发生的事儿。

在轻叹了数声之后,他又瞧了瞧立于金銮殿内的满朝文武们。

微微摇头之际,便轻声道了一句:

“据刚刚那个蒋校尉所传递回来的战报当中所言,现金、辽联军那里,以及童贯叛党所部,现在已于河间府内修整完毕。”

“此刻,已然集结了几乎全部的兵马,向着真定府开拔而去。”

“那份战报上所预估金、辽联军,乃至童贯叛逃所部原本有兵马,四十七万余。”

“在经过了上次战役之后,共计伤亡了两千余。”

“自此以后,仍剩四十七万左右。”

“而在河间府攻防战当中,那金、辽联军,又在我先前从其他州府那里指派过去的十五万大宋兵、将当中,俘虏了近十万余。”

“除去那些老、弱、病、残的,不适合四处征战的,大约还能留下六万余大宋俘虏。”

“这就使得金、辽联军那里,所有调动的可战之兵,已然达到了极为恐怖的五十三万余兵马。”

“据战报上称,他们现在,已然留下了两万余的大宋兵马,一万余的金、辽联军,用于驻守河间府。”

“随后又帅大军五十万,统兵大将二十九员,其兵锋直取真定府。”

“而真定府那里,在此之前就因为被太原府借调了数万兵马去支援河间府的缘故,所以现在真定府那里,即便把老、弱、病、残统统加在一起,也仅仅只有六万多兵马而已。”

“现在那真定府的局势就是,以老、弱、病、残加在一起仅有的六万余守城兵马,对抗即将滚滚而来的五十万金、辽联军。”

“诸位爱卿们,都议议吧。”

“此战,咱们又该持何种战、和策略?”

赵佶这话越说越是低沉,到了最后,甚至已然都没什么声响了。

虽然这赵佶,在此之前所研习的都是些琴、棋、书、画之类的房中文艺,对那战术兵策当真没有什么研究。

可他却也知道,五十万对六万哪多哪少。

在兵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那真定府若能守得住,除非真定府内的六万余人,全是关公在生、吕布在世。

否则的话,万难可能。

而位于金銮殿内的文武百官呢?

在听了赵佶刚刚所读的那封奏报之后,于此刻便纷纷你望望我我看看你的。

满脸的愕然之色,溢于言表。

如果让这些文官们,谈论一下诗词、歌赋,鉴赏一下文章、美女的话,没准他们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可若让那些文官们分析一下战报,制定一下战术策略的话……

那可真就有些难为他们了。

所以这时候,大宋朝廷之上的文武百官们,愣是大眼瞪小眼地瞧了许久之后,却也仍然没有想出一条能够解决面前之危难的办法来。

就在赵佶心中焦急不已,眉头缓缓皱起的时候,那个往日里总会知乎者也的孔有道,却于此时缓缓出列了。

赵佶对于孔有道的此般举动,在心中虽然颇感疑惑,但这时候有大臣能够为国出策为他分忧,对他来说,也当真就是一件好得不能再好的事儿了。

所以此刻,还没等那孔有道走到玉阶跟前呢,坐于龙椅之上的赵佶,便当先来了一句:

“孔爱卿不愧是国之柱石,国家栋梁呀。”

“总能于国家危难之际,直言献策。”

“孔爱卿不必多礼,快快将你那心中的锦囊妙计道将出来吧。”

“若说得好说的在理,我不仅当即采纳,而且还会重重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