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尧舜之世

公子恒所言,可谓是十分的大胆。

不过,他能在庆忌要设立「登闻鼓」、「路鼓」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提出设立诽谤之木、敢谏之鼓这两样东西,实属不易。

庆忌眯着眼睛,并没有准奏,因为他的心里还在盘算着,是否要按照公子恒的说法,设立这种可用于抨击时政的东西。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

「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存亡安危,勿求於外,务在自知……」

庆忌缓声道:「有敢谏之士,司过之人,可为社稷集思广益,完善国政,固然难能可贵。」

「二三子,尔等是否赞同公子恒之请?」

此言一出,陛台之下的群臣,都不禁面面相觑。

「大王,臣以为不妥!」

让人感到颇为意外的是,这一回首先提出异议的,正是一直支持公子恒的廷尉邓析。

邓析站起身后,朝着庆忌慨然道:「大王,国家大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夫吴国,大国也,民之数百万,官吏士子不可计数。」

「举凡大国,何有士子越级而向国君进言者?今时不同往日也!」

「集思广益,固然可贵,然国政非朝臣官吏而不可参与,倘若人人皆可参政议政,要这朝堂,何用?」

邓析一针见血的指出了设立诽谤之木或者敢谏之鼓的弊端所在。

不过,对于邓析的这一主张,一向是鼓吹恢复礼制的右丞相孔丘,却是不敢认同。

「大王,臣以为廷尉所言大缪也!」

孔丘手持牙笏,须发皆张的朝着庆忌朗声道:「臣闻尧舜之时,谏鼓谤木,立之于朝。」

「帝尧者,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

「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而今大王若立敢谏之鼓,诽谤之木,纳诤言,从善如流。」

「其功德必可远追尧舜,盛过汤武!如此打造一番盛世,岂不美哉?」

「……」

孔夫子的确能忽悠。

尧舜是何许人也?

那可是上古之世的贤君,被世人传颂的千古圣君!

庆忌何德何能,敢拿自己跟尧舜相提并论?

当然,历史过于久远,庆忌也不晓得,尧舜究竟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伟大。

「右丞相此言差矣。」

邓析嗤笑了一声,说道:「为尧舜之民者逸于尧舜之臣,唐、虞世界全靠四岳、九官、十二牧,当时君民各享无为之业而已。」

「臣劳之系于国家也,大哉!」

「是故百官逸则君劳,而天下不得其所。」

「如此,右丞相又怎敢说尧舜之世甚光美?」

邓析的这一番话,可谓是「杀人诛心」。

其意为:当尧舜之世的百姓,比当尧舜之世的大臣要自在安逸,尧舜的时候全靠四岳、九官、十二牧这些官吏。

当时的君和民都安享无为而治、安居乐业的生活。

大臣的辛勤管理维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真伟大啊!

所以说,百官闲暇则国君劳累,而天下人还不能各得其所。

值得一提的是,四岳、九官、十二牧,皆为尧舜时代官名。

四岳,相传是为羲和的四子,分管四方诸侯。

九官,即伯禹为司空,弃为后稷,契作司徒,皋陶作士,垂为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夔为典乐,龙为纳言。

十二牧,则是十二州之长官……

「邓析!」

还不等孔丘涨红着脸发怒,坐在一边的治粟内史曾点,就忍不住瞪着眼睛,怒气冲冲的指着邓析,唾沫星子直飞的骂道:「匹夫!」

「尧舜这样的千古圣君,上古之世的繁华,也是你这等蝇头苟利之人,所能恶意中伤的吗?」

「真是岂有此理!」

「呵呵!」

邓析不屑一顾的冷笑道:「天下熙攘皆为利往,庙堂蝇营皆为名来,我邓析,正是为名利而来!」

「尔等有论道天下之心,实无自证自辩之癖!」

「殊不知,纵然天命所归,仍需人事努力耶?」

「一味地恢复古制,而不思革新鼎故,于国可有益哉?」

「你!」

对于邓析的这一番话,曾点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去辩驳的。

毕竟,吴国而今在庆忌的统率之下,上上下下,都在以「革新」为一种主流!

见到没有任何人敢与自己争辩,邓析又暗暗思索了一下,遣词造句之后,这才向庆忌躬身行礼道:「大王!」

「治世用端人正士,衰世用庸夫俗子,乱世用憸夫佞人。」

「憸夫佞人盛,而英雄豪杰之士不伸。」

「夫惟不伸也,而奋于一伸,遂至于亡社稷!」

「故明主在上必先平国人之情,将英雄豪杰服其心志,就我羁靮,不蓄其奋而使之逞!」

「若大王效仿古制,设立敢谏之鼓、诽谤之木,臣唯恐士子蜂起,皆以抨击时政为荣,致使我吴国朝政有失,山河倾颓!」

「请大王明鉴!」

闻言,坐在御座之上的庆忌,心中是一阵的无语。

邓析这厮,说话文绉绉的,让庆忌需要消化一下……

邓析的意思,大概就是治平的时代任用端人正士,衰败的时代任用庸夫俗子,混乱的时代任用女干邪谄媚之徒。

女干邪谄媚之徒兴盛,英雄豪杰之士就得不到伸展。

因为得不到伸展,心中郁闷,奋而一伸,国家就会灭亡。

因此英明的君主当政必先使国人心情平和,使英雄豪杰有用武之地,来为我所用,不让他积蓄愤懑,以免他逞奋时带来亡国之祸……

所言有理!

要是庆忌随便设立敢谏之鼓、诽谤之木,固然能为他得到举国上下的一片赞美之声。

但,对于国家有什么利益?

可能是为吴国广开言路,让更多的士子一展所长。

然而,这弊端也是不少,而且贻害无穷。

这让庆忌不由得想起了历史上的「言官制度」。

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通称言官。

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

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