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里左右的距离换算成航海习惯使用的海里也就五六海里,这么点儿距离两军对向行驶,很快前锋的小型战舰便短兵相接。
双方使用的小型战舰都是排水量百吨左右的小船,只有船头与船尾装载火炮。约翰牛的小型帆船的船头和船尾各装备两门九磅炮,而华夏海军的小型帆船的船艏与船尾各装备了一门十二磅炮。
华夏海军的小型帆船的长宽比更大,身材更显修长,结合了东西方的造船优点,使得这款小型帆船的灵活性、适航性、更加的合理,操作也更加的简单,前方如刀刃般的船艏使得船只的阻力更小,速度更快。
华夏海军开发的这款船只是为了给即将定型的铁肋龙骨蒸汽船做试验,随着蒸汽机的研发成功,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郑经就提出了将蒸汽机搬上军舰的想法。
两国的船只几乎在相距不到二里的距离上同一时间开火,这个距离上想要在摇晃的小船上开炮击中敌船,全凭昊天上帝的保佑。
不然炮弹能够落到哪里,只能听天由命,这个时候开炮,除了吓唬人之外,还有一个效果就是打击敌人的士气,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
这个时候船只的灵活性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颠簸的大海上,谁能先将火炮瞄准对方,谁就占据了先机,很明显华夏海军的小船机动性更好,更快的转弯,更快的瞄准。
在小型帆船的指挥官的命令下,所有小船的第二发炮弹全部换成了烧的炙热的燃烧弹。这是这个时代海战的惯用手段,不仅华夏海军如此,约翰牛海军亦是如此。
这个时候,先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双方的距离接近到一里之内的时候,华夏海军的第二发炮弹率先打出,虽然大半炮弹打空,还是有七八发炮弹砸在了船帆上。
棉布制作的船帆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这些着火的小船一下子便失去了大半动力,约翰牛海军损管人员抓紧时间对船帆进行更换抢修,然而已经失了先机的船只,却无法参与这近在咫尺的海战。
约翰牛的小船队也打出了第二轮炮弹,不过机动性更好的华夏小船队,很轻松地通过机动航行躲过了这一轮的攻击。
这个时候双方后方的大舰队赶了上来,双方的指挥官几乎是不约而同地用旗语将自家的小型舰队撤离。因为双方都做好了反火攻准备,再用火攻的办法对付敌人就显得十分的愚蠢。
既然无法进行火攻,那就只能用约翰牛根据海盗作战的方法总结出来的火炮远程攒射,正是约翰牛与斗牛国的无敌舰队那次大决战,让西夷各国看到了火炮对于海军的重要性。
接舷战从此渐渐地退出了海军的作战序列,原本海军中有一个职业叫做跳荡手,这个职业可以说是海军中最高危的职业。
如今这个职业已经在各国海军中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都在疯狂地往军舰上堆积火炮,谁的舰船更大,谁的火炮更多,成了海军战斗力的标准之一。
由于华夏海军是逆风逆水航行,与约翰牛海军的顺风顺水航行相比,很难第一时间抢占战列线。也就是说率先完成侧舷对敌攻击的一定是约翰牛海军,这一点一定是熟悉被印度洋水文的约翰牛海军计算好的。
对于一接战就处于不利位置的陈辉来说,如何指挥做出最正确的应对,非常考验陈辉的指挥能力。
若是正常的操作,陈辉应该排成一字长蛇阵,与约翰牛舰队对冲,双方形成两道平行的战列线进行对轰,一个回合过后,掉头回来继续对冲。
这是西方标准的战列线对轰战术,陈辉的想法是将这些西夷全部留下来,若是用这样的战术对敌,就算能够重创敌人,也做不到全军覆灭。
因此陈辉并未采取最稳妥的两军对冲的进攻模式,而是选择了容易被敌人高速驶来的舰船撞击的横队阵列。
若是有一架无人机在上空盘旋,就能看到海面上,两国军舰摆出了一个巨大的‘t’字,华夏军队是一横,约翰牛军队是一竖。
举着望远镜观察着华夏海军的亨利大喜过望,对身边的副官大笑道:“中国人根本不懂海战,这样的列阵可以让我军轻易地从他们缝隙中穿过,能够同时集中两舷的火炮攻击他们,而中国人却因为船只分散而无法集中火力。
若是我是中国人的统帅,这样的海军指挥官应该上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告诉小伙子们,是时候跟着我去踢中国人的屁股了!”
“是!”副官答应一声,转身去吩咐旗语兵传达旗舰的命令。
陈辉是不知道这样的布阵有风险吗?当然不是,他是在堵自家的火炮的射速。随着华夏军功技术的发展,水力锻压设备越来越大,火炮制造已经从铁范铸造法,升级到了实心铁柱钻孔法。
如今的华夏海军,军舰上也已经全部装备了后装的速射火炮,因为锻压过的钢柱结构更紧凑,所有炮管可以更薄,同口径的火炮重量更轻。
由于采用了切削工艺,炮管与炮弹的贴合紧密,而且采用后装子铳模式,每门火炮配备六个子铳,一旦开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将六发炮弹发射出去。
正是这样的速射能力给了陈辉极大的自信,他相信凭着第三舰队比约翰牛海军多出一倍以上的火炮数量,以及更多的大口径火炮。他有信心凭借横队弧形战术将约翰牛彻底击败。
这个时候,约翰牛的舰队首舰‘孟买’舰已经距离华夏海军不到三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已经达到了华夏海军重炮的有效射程。
可是陈辉却没有下令开火,而是死死地盯着越来越近的约翰牛舰队,向副官下令道:“传令两翼向上机动,形成月牙阵型,保证侧舷最大输出火力。”
‘满剌加’号上的旗语兵成了最繁忙的兵种,他们需要准确无误地将陈辉的意志传达到所有主力战舰上。收到陈辉的命令后,两翼大型炮舰开始机动。
现在再从空中观看,就会发现海面上的两支主力舰队,就像一把将箭支搭上弓弦的弓箭,正在引弓待发。
约翰牛海军司令官亨利将军此时的肾上腺素飙升,他仿佛看到胜利女神正在向他招手。他大声命令道:“所有主力炮舰,立刻做好点火准备,一旦冲入敌军的阵列,立刻自由开火,我不要伤亡数字,只要胜利!”
在约翰牛舰队进入一里之内,陈辉终于下达了齐射的命令,首先发言的是底层甲板上的三十二磅长管火炮,三十斤重的巨大炮弹在快速燃烧的火药气体推动下,冲出炮管带着尖利声音飞向约翰牛舰队。
华夏舰队采用四三三阵型,四艘大型炮舰做为拦截主力,在各个大型炮舰的缝隙中还夹杂着大夹板船,这些夹板船上都装着撞角,随时都会做好与敌舰冲撞的准备。
两翼各三艘大型炮舰对约翰牛舰队形成包夹之势,外围更有大量的小型快船做为掩护,看起来有些危险的阵型,其实并没有多少危险,只要能够挡住约翰牛的第一波冲击,马维祥舰队迂回过来之后,就是约翰牛舰队的死期。
此时约翰牛舰队的所有主力军舰全部采用的是船头对敌,虽然减少了横截面积,减小了中弹几率,可是也同样限制了侧舷火炮的发挥。
一字长蛇阵下,只有排头的几艘船能够发挥船艏炮的作用,后面的军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前方的军舰挨打。
四艘大舰上的三十二磅重炮并不多,一侧所有的三十二重炮全部加起来也就是只有二十多门,可是这些三十斤重的炮弹只要砸中了敌人的军舰,就是不小的毁伤。
二十发炮弹虽然大半落空,还是有两发炮弹砸在了‘孟买’号上,一发带着巨大的动能砸在了船帆上,将船帆撕扯出一个巨大的口子,由于船帆的阻挡,炮弹穿过船帆,以自由落体的方式落在了‘孟买’号的中间位置。
炮弹将橡木甲板砸的木屑纷飞,激射的木屑击中几名附近正在忙碌操帆的水兵,木屑如同利刃一般穿透了水兵身上单薄的军服,水兵们顿时一片哀嚎。
另一发炮弹更是直接砸在了船头的水线部位,直接给这艘三级炮舰砸出了一个直径一尺左右不规则的大洞,海水汹涌而入。
亨利铁青着脸大声喊道:“损管!”
负责损管的水兵立刻抱着堵漏塞和填充物冲向底舱,进行堵漏作业。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孟买’号的底舱至少涌入了上百吨的海水,让原本船帆破裂速度已经降下来的军舰更加慢了下来。
亨利将军根据经验大声激励着士兵说道:“中国人的重炮已经发射完,想要完成下一轮的装填,至少要十分钟的时间,其他小口径的火炮并不足以击穿我们军舰的船体,所以这十分钟就是我们的机会,为了英格兰,为了胜利,冲锋!”
可是亨利将军的话音刚落,又一轮的炮弹再次呼啸而至。这一轮的炮击距离更近,所造成的损伤更大,一发炮弹更是穿透甲板砸进了船舵室,将舵杆砸断,失去舵杆的‘孟买’号,一下子变成了无头的苍蝇只能在水面上无规则的飘动。
面对如此出师不利的情况,亨利将军一边命令抓紧时间修理受损的舵杆,一边命令士兵向后方的查尔德发出旗语,请查尔德接替他的指挥权。
在后方的查尔德总督没有想到这么快旗舰就被打的失去了指挥能力,他不敢怠慢,立刻在自己的座舰‘金奈’号上升起指挥旗。
接替亨利的指挥之后,查尔德总督立刻下令,舰队继续向前突击,这时候只有勇往向前才有一丝生路,一旦掉头后退只有死路一条。
两轮重炮轰击就打残了一艘约翰牛军舰,这个战绩连陈辉都有些不敢相信,若是以如此速度对敌,这些约翰牛的军舰用不了天黑之前就能全部干掉。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些许的差距,海上作战不同于陆上作战,尤其是风帆时代,海军作战更是取决于风向、风力。
在陆地上阵型可以保持不动,可是大海上,尽管为了炮击稳定,陈辉已经下令舰队降半帆缓慢航行,可是在经过了十几轮的炮击之后,海军的阵型还脱节。
在两翼大型炮舰与拦截的四艘炮舰联合打击下,付出了近半军舰的损失之后,约翰牛海军舰队还是冲进了华夏海军的阵列。
为了掩护大型炮舰不受损伤,大夹板船开始对约翰牛海军军舰发起了决死撞击冲锋,一艘艘的大夹板船冒着猛烈的炮火一次次地冲击着约翰牛海军的军舰。
尽管每一次的冲击都被约翰牛海军凭借高超的驾船技术化解掉,还是被华夏海军的拼命精神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时候迂回的马维祥舰队也从北向南兜杀过来,马维祥舰队的加入,让战争胜负的天平完全的倒向了华夏海军。
尤其是落在后面的小型帆船更是在马维祥舰队的炮击下四散奔逃,根本不敢再靠近华夏海军。
查尔德总督望着拼命为主力舰队掉头攻击争取时间的华夏盖伦船,深感震撼。没想到东方的中国人海军也有如此让人敬佩的海军精神。
面对兵力、舰船、火力都是约翰牛好几倍的华夏海军,查尔德总督知道自己误判了华夏的形势,华夏海军的强大远不是自己所估量的那样。
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胜负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能够保住孟买这个王国在东方的前进基地,无论如何也要回到孟买,凭借孟买城堡强大的防御能力,挡住中国人的进攻。
基于这种考虑查尔德总督下达了一个让他后悔终生的决定:“传令下去,所有船只自由行动,务必在两天之内赶回孟买,查理国王的孟买不能在我们的手中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