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又有何难

当然了,因为血缘关系,这门亲事被康家给抢了也不可惜。

也就是康家抢在了前面,要不然王家真同意了如兰嫁过去。

为了避免以后会有什么残疾,智障的外甥、外甥女。

盛长柏还要想办法阻止,难免会让王家觉得,盛家还没有兴起来就开始忘恩负义。

前二十年,王家帮衬了盛家许多,现在盛家刚有兴旺起来的苗头,就看不起王家,不愿意和王家结亲。

盛长柏没有娶王家女,那是因为要娶海朝云,海家声势比王家要好很多,王家还能稍微理解,这是为了盛长柏仕途。

如果如兰也拒绝和王家结亲,然后结一门各方面都还不如王家表哥的亲事。

难免就会让盛,王两家生出许多嫌隙。

虽然现在王家已经没有太多的政治资源,已经帮不到官位做到中高品的盛紘。

盛紘长袖乱舞这么些年,走到这一步也结下来不少亲朋故旧,有了一些羽翼。

盛家对王家没有了依靠,看着是两家闹掰了问题也不大。

但家族与家族之间,不是这样处的。

两族结下了姻亲,是为了能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守望相助。

现在王家逐渐没落,盛家逐渐兴起。

之前王家照顾盛家良多,盛家欠下王家好多的人情,现在正该是盛家照应,回报王家的时候。

盛家如果和王家生隙,闹掰,看似盛家没有什么损失。

不用去回报,帮衬,照应王家,短时间内省下了好多麻烦。

但这么一干,盛家的家族声誉直接就没了。

家族失去了信用,在政坛上哪还有什么家族,愿意带着盛家玩。

政治虽然讲究利益,但玩政治的也是人。

是人就要同样讲究人情世故。

不说其他,单是德行有亏,盛家人的仕途就暗掉了大半。

再一个,如果盛家真不管王家,背着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也不会有家族愿意和盛家结亲。

盛长柏和海家的婚事,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会不会黄了不好说。

但盛长柏

“这么些年,如兰的亲事,母亲心中可还有考虑过其他人选?”盛长柏继续问道。

“本来我也想过康家的,但就算不提康家现在有多败落,你康姨夫的后宅有多乱。就凭你康姨母,抢了如兰和王家的亲。我也不可能让如兰嫁过去。”

应该是康家声势还在,如兰还小的时候,王若弗考虑过康家。

现在来说,从家世,资产,样貌,品性,才学,各方面王若弗都看不上康家。

王若弗的交际范围有限,思想也很传统,为了如兰这个骄横无脑的性格,不被婆家嫌弃。

嫁人之后,能有一个相对宽和的生活条环境。

自然先往亲戚家里想,希望婆家看在亲戚的份上,能对如兰温和一点,担待一些。

最先考虑的就是自己哥哥,姐姐两家。

“母亲既然没有合适人选的话,不妨考虑一下年轻的举子。过些天,父亲会筹办一个文会,邀请一些年轻的举子到家里来,母亲不妨也过去看上两眼,试试能不能挑上一个中意之人。”

男子选妻,基本都要从家庭出身、身份地位、美貌、德行、学识等方面权衡。

如兰占着个嫡女的身份,也只算是家庭出身还可以。

虽然父兄都在朝做官,但盛紘现在五品,盛长柏七品,如兰这个身份地位在汴京也没高到哪里去。

说美貌的话,如兰样貌一般般,属于四个兰里面最普通的一个。

德行的话,天真善良不算什么选妻的德行,如兰跟温柔贤淑不沾边,可以说没有什么为人妻子方面的德行。

学识方面如兰仅限认字,这么多年根本就没好好读过书,可以说也没有学识。

如兰和样貌、学识出色,还伪装了一副好德行的墨兰对比,能选夫婿差不多也就是一个档次。

干脆也在寒门举子里面挑一个潜力股,也就完了。

如兰倒是有基础在门当户对的官宦之家挑一个夫婿,但是如兰自己不优秀,样样不出色。

想挑一个品性,样貌,才学样样出色的那也不现实。

“那不行,我可是听说了的,你父亲为了墨兰选夫,邀请的都是一些寒门举子,寒门出身的穷举子,那哪行啊。如兰她从小就是在家里锦衣玉食长大的,是那种能过得了穷日子的人吗,她过不了!再说了,我王若弗的女儿,又岂能跟她林檎霜的女儿混为一谈。”

王若弗很激动,主要的是堵气,自己的女儿,不能和林檎霜的女儿,嫁同一个档次。

寒门是寒门,不是穷门,只要不是累世官宦的大族世家,剩下的都是寒门。

不是所有的寒门,都是只能勉强读的起书的自耕农。

有一些富商、地主,只是祖上没有做过官,或者是祖上做过官,但是断了传承,家道中落。

这些人也是寒门,但是这些人家中也是挺有钱的。

“母亲,文会这不都还没有完全定下来的吗?母亲愿意相看一下的话,咱们自然可以多邀请一些家境殷实的举子,甚至是官宦子弟过来,母亲喜欢什么样的举子,咱们就邀请什么样的举子过来。”

在家里办一场文会,搞一场活动,也挺折腾的。

只给墨兰一个人相亲,太过浪费一些,不如顺便的也给如兰相看一下。

“那伱去与你父亲商议吧。”

虽然王若弗平常嘴硬,但是心里也知道,如兰远不如华兰优秀。

优秀如华兰,也只嫁进一个落魄伯爵府。

如兰自然高嫁不到哪里去,合适的其实也就这么个档次,还是应了下来。

……

盛长柏和盛紘提了之后,盛紘想起来了自己除了墨兰,还有其他女儿。

都是自己的女儿,虽然有所偏爱,但盛紘只是忽略了如兰,没有完全不管如兰亲事的意思。

老太太有能力张罗一桩合适的亲事,王若弗显然没这个能力的。

父子两个就又各自的多邀请了一些人过来。

挑选了一些才学还算可以的宦官子弟,家境殷实的举子过来,算是给王若弗一个面子。

但这种家里有背景,不差钱人家,真正的才学不错,有科举中

也不会在中进士之前,冒冒然的就给自己定下亲事。

聪明的也不只是盛紘一个,是个明白人都知道中进士之后,能找到更好的亲事。

邀请这些人过来,最大的意义,还是为了王若弗面子。

真正给两个兰挑选的潜力股,还是要在家境贫寒的举子里面挑。

文会地点就选在了盛家的后园,园里面有片池塘,池塘里面种了不少的荷。

邀请一些文人过来赏,吃酒,写诗,作文,当然算是一件雅事。

从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出世,赋予了莲高洁的品质之后,荷就得到了不少文人的喜爱和追捧。

盛家以满塘盛开的荷为由,邀请一些文人举子,到家里赏,也算适合。

文人毕竟要含蓄一点,不能说盛家举办的文会,是给家里女儿准备的相看会。

就是别人问起来,也要说办这次文会,是为了帮着盛老三扬名。

盛紘毕竟是绯袍官又是长辈,留在后院等人过来就行。

盛长柏虽然也是官员,但官位不算高,和这些举子又是同龄人。

这些举子里面有不少人,都比盛长柏年纪大。

所以盛长柏就陪着了盛长枫等在门口迎客。

又送了一波人进去之后,盛长柏回到门口,就听到了有人叫自己。

“则诚!”

叫字的话,当然就是关系不错的熟人,不熟人的人,叫盛长柏都是探郎或者官位相称。

“顾二,你什么时候回汴京了?”

听一听声音,盛长柏就知道是顾廷烨。

就是喊个名字,顾廷烨也比普通的文人,喊的要奔放,豪爽一点。

就是去书院读过几年书,顾廷烨骨子里还是武人的做派,习惯是一个武人。

“刚回来没两天,听说你们家里办了文会,我就过来参加了。”

顾廷烨自来熟的说道。两个人的关系,顾廷烨要跑来参加,确实不需要请柬。

“你搞清楚了没有,我们家办的是文会,不是请人来看摔跤相扑表演?”

文会这种东西,不在顾廷烨的喜好范围之内。

除非是去哪个青楼,听里面魁唱艳词,勉强和文学性沾得了一点边。

“我是有点事,要托付于你,刚好就趁着这个机会过来找你了。”

“咱们进去说话,刚好我也想了解一下,这一年的时间你都去了哪?”

想找到孩子,没有那么简单,问起来也是徒增伤感,盛长柏就没问。

真要找到了的话,顾廷烨自然会说。

把顾廷烨引进了院里,两个人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坐了下来。

“离开了徐州之后,我和石头就去了……”

离开了徐州之后,顾廷烨去找了自己长随石头的大哥。

石头的大哥和大嫂是混江湖的,在漕帮里面,还是不小的头目。

当然了大周朝的漕帮,还不是黑社会,也不是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现在只能算是一群以漕运,码头生活的人,一些跺工、水手聚集在一起,以团结互助,互帮互济,江湖义气为思想,成为的互助自保组织。

每一路有各自的头领,有各自的帮规和标志。

石头大哥所在的是漕帮,位于淮南路境内,控制着汴河到江南最主要的一段。

如果曼娘是往江南去的话,必走这一段。

顾廷烨去找石头大哥帮忙寻人,确实是一个办法。

以漕帮茫茫多的帮众来说,曼娘要南下江南的,肯定和漕帮有过接触。

想法是不错,但是顾廷烨在漕帮混迹了一段,并没有发现曼娘的踪迹。

曼娘可能带着孩子,跟漕帮帮众有过接触。

但是漕帮,只是一些低层的辛苦打工人,赚钱养家都已经不易。

哪有时间,心情去关心其他别的事情。

就是之前有船工见过曼娘,可能也早忘记了。

然后南边发生了民乱,顾廷烨就又投军平乱去了。

顾廷烨这个人在武将之家熏陶了这么些年,骨子里面就喜欢打仗,喜欢上战场。

有人会躲,顾廷烨是上赶着找这种事。

“既然是去平乱,仲怀你现在不是应该在军中,怎么回汴京来了?”

都快小一年了,乱军从南边,乱到了汴京附近。

然后在汴梁外被禁军冲散,四处流窜,东躲西藏,还是没有被剿灭。

虽然乱军的实力不行,正面作战连工程兵厢军都打不过,但是跑路够快。

起码一些老弱病残被落下之后,剩下的都是跑路快的。

一边跑还能一边的打,砸,抢乡镇农村补给,还能裹挟民众,补充人手。

朝廷的湘军,因为没有调令不能出辖区的原因。

把乱军赶出自己的辖区,就算完成了任务。

乱军如果再窜回来,再赶走就是了。

各路厢军因为不能统一指挥围剿,给了这些乱军生存的空间。

朝堂上的皇帝,大臣都忙着储君之事,没什么人把这伙乱军放在心上。

一些连厢军都打不过的乱民,对朝廷只是疥癣之患。

让各路的厢军,慢慢的赶着这伙乱民玩就行。

实在围剿的困难的话,给几个官位,把乱民头领给诏安了就行。

“淮南路的乱军被赶了出去,没有了战事,想起来好久没有回来,我回来看看蓉姐儿。”

顾廷烨这算是打仗告一段落之后,中场休息回家看女儿来了。

“你回宁远侯府了吗?”

盛长柏有点好奇,顾廷烨有没有想着回家看看自己媳妇去。

两个人结婚已经一年多,也不知顾廷烨到底和自己媳妇见过几面。

“还没。”

“你该回宁远侯府看看的,起码看看你的大娘子。”

一年多都不管自己媳妇,找一个不正经人的话,都能让顾廷烨喜当爹了。

“这个再说,我这次回来,嬷嬷说我家蓉姐儿年纪大了,该读书明理了。我又不知道汴梁有什么女子书塾,就只能找你来了。”

大周朝识字的女人那么多,不是所有人家都有钱,有一些官宦之家家道中落,或者是耕读之家的女子也有习字,这些女子都愿意给人做塾师。

没有女子书塾,可以往家里聘塾师。

顾廷烨说找不到,就是在装糊涂,盛长柏也就跟着装了起来:

“这有何难,你只要出的起束脩,聘的一位能教蓉姐儿读书习字的女塾师又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