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国宴都是咸菜泔水补充油水

“爷和我一直视二老为亲生父母和公婆,大嫂子就是我们爷的亲姐姐,也是我的亲姐姐,自然不必客套。”

宝钗打起圆场,还笑着道:

“这事其实也简单,就和荣府老太太说,咱们老太太想外孙,留他住一阵子就好了,那边必不会为难。”

李孟氏反应过来,也忙道:

“就是,我想外孙子了,接过来来亲近亲近,何况咱们一门双探花,送到这边你也可以放心兰儿的功课了。”

“何止是双探花?”

宝钗笑着接口,把众人说的一愣。

楚国侯府就李守中和冯一博,不是双探花还是什么?

“咱们府里可是两位帝师呢!”

众人一听,这才恍然。

李守中如今是太傅,冯一博也是少师,可不是一门师徒两位帝王师!

这还不算,宝钗还继续道:

“况且等林妹妹过门,爷说林老爷也会搬过来呢!到时候,咱们可就是一门两帝师,师徒翁婿三探花!”

众人闻言,顿时都露出会心的笑容。

李孟氏深喜宝钗的周全,此时笑着赞道:

“一博媳妇这么一说,还确实是这个道理!”

同样身为寡妇,李婶娘最能体会李纨的心情。

她明白自己刚刚有些想歪了,自然难免有些尴尬。

这时候见有人圆场,就也忙跟着附和道:

“不错,不错,兰儿身边若有三个探花,说不得将来就能考个状元出来!”

李纨借这个机会,已经整理了一下思绪。

她勉强一笑,有些为难的看着宝钗,口中迟疑道:

“可是……”

宝钗何等通透之人,不等李纨继续就已经明白她的担忧。

当下,宝钗便笑着道:

“大嫂子不必在意我,我每日就在屋里很少出来,今天也是听说大嫂子过来,才跟着凑个热闹,何况我也是兰儿的姑姑,姑侄之间哪里就这么外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李纨也只能半推半就的道:

“那我回去和我家老太太、太太禀明,再让人送兰儿过来吧。”

冯一博闻言,笑着道:

“何必折腾,我让人过去送个信去,说恩师和师娘留你们住几天就是。”

“这……”

李纨迟疑了一下,想着既然答应,不如就彻底些,便摇头道:

“那边还有不少事需我处置,兰儿自己留下就好。”

这边,李纨答应让贾兰在楚国侯府住上一阵。

另一边荣府之中的宝玉,很伤心但也很开心。

伤心的,是十几个是漂亮的小伶人都走了。

对他来说,大观园里又冷清了些。

开心的,则是多了两个高丽姬。

之所以是两个,是因为冯一博送个贾环的高丽姬,被王夫人找赵姨娘换了过来。

还美其名曰,自家培养的比外人更妥帖。

实则心中想的自然是:

环老三什么身份,也配和宝玉用一样的?

赵姨娘对此倒是没有,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她满心欢喜的,借机将早就相中的彩霞要了过来。

而彩霞原本就对宝玉无感,反而对贾环青眼有加。

被安排到贾环这边,她自然乐得接受。

若说也是皆大欢喜的事,可唯独贾环这个当事人心中愤恨不已。

但荣府之中,还没人敢和王夫人叫板。

所以他也只敢私下里发发脾气,把气撒在彩霞的身上。

这样的举动,难免让彩霞心中的落差感很大。

一时间,只觉得这偌大荣府,竟没一个爷们儿值得托付。

好在,还有赵姨娘和探春好说歹说的才勉强劝住了。

而宝玉本就是个没心肝的,又原本就对冯一博送给贾琏的几个倭女羡慕不已。

他前些日子就经常会去那边走动,或是叫来一起和姐妹们问问海外的事。

倒是让荣府的几人增长了不少海外见闻。

这一次得了两个高丽姬,参与也很快就将伶人们忘在脑后。

对于冯一博送个贾环,他也没什么想法。

同样的,他觉得王夫人重新分配丫鬟也是天经地义,并没觉得抢了贾环的。

毕竟宝玉也已经习惯了,荣府向来就是王夫人说了算,有好的也一向先可着他来。

这次的两个高丽姬,和贾琏的倭女一样。

都会说汉语,可以给他讲很多高丽的民俗。

他这边听着听着,心思就飘远了。

便想到该和姐妹们一起分享一下。

于是,他先让丫鬟去打探了一下,随后就带着两个高丽姬到暖香坞这边,来找探春和惜春。

贾府因为抄家的缘故,女卷们都暂时搬到大观园中居住。

贾母选了离怡红院最近的潇湘馆,王夫人则住了蘅芜苑。

邢氏在迎春原来住的紫菱洲,带着邢岫烟一起住。

赵姨娘搬进了探春的秋爽斋,还带着未成年的贾环一起。

探春和赵姨娘一见面就难免吵架,所以白天就经常拉上邢岫烟,一起避到仅剩的姐妹,惜春这边的暖香坞来。

宝玉此时带着二人,穿过藕香榭,来到暖香坞。

刚刚宝玉已经让丫鬟打了前站,所以探春几人对他的到来并未惊讶。

两边简单招呼之后,探春就好奇的道:

“这就是冯大哥送来那两位高丽的姐姐吧?”

对于王夫人将贾环的高丽姬要来送给宝玉,她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本来贾环就还小,没到收房姬妾的时候,有彩霞那样家中用惯的妥帖丫头伺候,才是最好不过。

所以宝玉带着两个高丽姬过来,虽有炫耀之嫌,她也没有冷脸相对,甚至还主动问起。

宝玉一听正中下怀,就一脸得意的道:

“没错!你们一定猜不到,她们是高丽国的名门之后,一个是礼部侍郎的女儿,一个是兵部尚书的孙女!”

高丽的行政机构基本照搬中原王朝,施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这两个高丽姬,确实都是高丽高官的后人。

只不过,都是不受宠的庶女。

正因如此,才会轻易牺牲她们,被送来讨好冯一博。

宝玉这样的炫耀,让探春不由感慨道:

“海外属国的重臣之女都被送到冯大哥府里做丫鬟,可见冯大哥如今的权势之隆,已经远播海外了啊!”

邢岫烟和惜春闻言,也都点头表示认同。

实在是因为,贾琏屋里几个倭女之中,还有倭王后人。

说起来,相当于倭国的郡主呢。

当然,王室血脉在倭国也不算什么,好几个大姓都是皇别。

对于贾府这样的人家,海外的皇室血脉还比不过大魏的侯爵。

但这也足以让人唏嘘了!

宝玉听她们夸起冯一博,便连忙转移话题,让两人讲述高丽的民宿。

两人倒是毫不怯场,大大方方的开始讲述。

讲着讲着,就说到了高丽的饮食。

从民间的食物,说到了宫廷的餐标。

高丽礼部侍郎的女儿朴金秀,此时就一脸自豪的道:

“我母亲说,我们王上每餐都要吃铜碗宴,那就是帝王的享受。”

姐妹几人对视一眼,探春不由好奇问道:

“铜碗宴是什么?”

身为王室,用金碗也不为过。

就连荣府都有不少金银器皿,铜器虽然我有,却也不值得炫耀吧?

“是我们王上的宫廷宴席!”

高丽兵部尚书的孙女李秀爱接口,也跟着一脸自豪的介绍道:

“用高丽最为华贵的铜碗,盛装的各种小菜,有桔梗、豆腐、打糕、萝卜片汤……”

说到这里,她微微卡壳了一下,朴金秀忙接口道?

“还有明太鱼和参鸡汤,你们想想,只小菜就有六种,每餐都要吃八道菜,是不是丰盛至极?”

就这?

你管这个叫宫廷宴席?

大魏的贵人虽然也多以清澹为主,可也不能吃这样的粗茶澹饭吧?

就算村野乡间的地主乡绅,也不至于满桌都是小菜吧?

贾家几个姑娘和邢岫烟闻言,不由都面面相觑。

难道这些小菜用的是什么特殊手法?

如若不然,就算荣府的下人也比这吃的好些,乡下地主也会时常见见荤腥。

就算从穷苦日子过来的邢岫烟都觉得,自己虽苦,也不至于餐餐咸菜下饭吧?

好歹也是一国之主,就算是崇尚节俭,也不至于寒酸至此吧?

大魏崇俭的时候,都是减少菜品。

可高丽的堂堂一国之主,吃的却全是小菜和小菜?

所谓宫廷宴席八道菜,也就一道人身鸡汤听着能算个硬菜。

其他的,不是小菜就是鱼干。

哦,对了,还有白事宴席必不可少的豆腐。

所以,高丽是不是对“宴席”有什么误解?

一时间,以贾府众人的涵养,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了。

偏偏李秀爱见此,以为高丽王的宫廷宴镇住了她们,还补充道:

“也只有王上才会如此丰盛,我们平时也就有四道小菜。”

见她一副似乎在谦虚的模样,贾府众人更不知如何面对。

说小菜上不得台面,有点伤人自尊。

说你们真奢靡?却又实在说不出口。

好在,众人也算见识到什么叫小国寡民,什么叫穷乡僻壤。

好歹也让众人增长了不少见闻,再次印证了海外的贫瘠。

探春这时忽地想到什么,随后瞪大眼睛,差点掉下泪来。

宝玉听了高丽姬的介绍,也正自有些迷惑。

这时见探春忽地红了眼眶,便关切的道:

“三妹妹,你怎么了?”

“没……没怎么!”

探春忙别过头去,抹了抹眼角,挤出一个笑容道:

“许是被檀香熏了一下吧!”

惜春崇佛,屋里香火从未断绝。

所以探春倒也不是胡说八道,暖香坞里确实烟雾缭绕。

但她突然难过,却不是熏的那么简单。

之前贾琏屋里的倭女,就说起倭王过的不好。

最艰难的时候,三餐无以为继,死后都没有葬礼。

她当时听了,只当海外趣闻来着。

可今日,她又得知高丽国王过得还不如乡下地主……

探春顿时联想到,会不会是海外藩国都这么苦?

自己将来远嫁东海,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啊?

不行!

我得找个机会求二姐姐问问冯大哥!

上次只顾着问及人品才华,却没问这些细节。

探春心中担忧,却不好在这里倾吐。

而宝玉自己也被暖香坞的檀香呛到了,倒也没怀疑探春的解释。

而且他此时心中对两个高丽姬充满了同情,决定用饭的时候,给她们加两个菜去。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铜碗宴在高丽真的已经算是不错了。

毕竟济州岛留下的高丽人,连黑龙军的泔水都不浪费。

驻扎济州岛的是黑龙军精挑细选的骑兵部队,餐餐不说大鱼大肉,也绝不缺少油水。

被高丽跟捡回去之后,下点面条就是一顿美食。

千百年后,说不定就能申遗一个“驻军火锅”什么的。

如果说高丽的宴席让贾府众人无语,后面讲到的高丽婚俗就让他们觉得害怕了。

如果说前面的流程,什么誓父母,醮礼,交拜礼,卺杯礼……等等,都是从中原王朝照搬的。

那高丽就是典型的,对着答桉都没抄好!

因为……

“……宾客们会送上鲜花和纸扎的花圈,并在上面写着吉祥话,以此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贾府几人听到这里,都是一副地铁老头看手机的表情。

“你说花圈,是用鲜花和纸扎的,不会是……”

宝玉咽了咽口水,没有说出“丧礼”两个字,而是确认道: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秀爱闻言,疑惑的道:

“就是用各种花扎成圆形,再贴上各种祝福。”

她一边说,一边还比划着。

探春听的更想哭了,不甘的道:

“贴的不会是白纸吧?”

朴金秀点点头,理所应当的道:

“当然是白纸黑字,白色在我们那里象征吉祥,就和……”

说到这里,她犹豫了一下,又忽地兴奋道:

“对了,就和过年时候的对联一样。”

好家伙!

结婚送花圈,就少了一个“奠”字。

过年贴白纸黑字的对联,不知道的以为是挽联呢!

就算你们想把中原学到的东西本土化,也该在弄清楚里面的含义基础上再进行改编吧?

要知道,改编可不是乱编啊!

你把小菜当宴席就算了,可把喜事改成了丧事了还了得?

这也太渗人了吧?

这一下,让探春对海外生活的向往消失殆尽。

剩下的,就只有欲哭无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