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东风纸鸢

转眼已是几场春雨淅沥,放眼望去,处处垂柳藤蔓俱青,空气中都散发着青草的淡淡甜香。

商婵婵手里拿了两个风筝,一路往千秋亭走去,茯苓抱着一件湖青金线的披风跟在后面:“姑娘还是多穿些的好”。

途径御花园,见其中也是一片春景盎然。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甚至还有几只孔雀踱来踱去。

这会子她倒不是要跟五皇子他们去打鸟,而是与荔容郡主等人约好了放风筝。现已四月中旬,前朝忙着殿试之事,后宫女儿家却忙着放纸鸢。

正所谓“清明后,东风谢令乃止,谓之放断线鹞。”这才是京城里放风筝的好时节。不似黛玉所说,从前在江南,都是“正月灯,二月鹞”才过了龙抬头就忙着放风筝。

等商婵婵分花拂柳到了千秋亭时,见其余姑娘早已在了。

案上更摆着许多大大小小风筝,蝙蝠的、美人的、大雁的不一而足。

荔容郡主便道:“早与你说了宫里有的是纸鸢,我更吩咐人拿了许多来,你偏要回去拿你从家里带来的。难道你们保宁侯府的就格外好不成?”

商婵婵笑眯眯不说话,然后站到黛玉跟前,将那美人风筝分了她一个。只见这美人虽是寥寥数笔,却是颇有神韵衣袂飘飘。

商婵婵悄悄道:“林姐姐瞧这做风筝的纸,是在药王菩萨跟前供过九十九日的。前两日大哥才亲自取回来,又亲手画了这美人图样。”

“说这风筝让咱们到时候剪断,看它飞走,就是将病根都带走了。”

“大哥还手抄了数卷《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只等四月二十八日,药王菩萨诞辰,替咱们两个供上呢。”

黛玉笑道:“子承哥哥原是不怎么信这些的,虽不至于毁僧谤道,但只看他连自己的命书都敢改,就知道他的脾气了。”

“如今却肯抄经——都是你上回突然一病,将他吓住了。如今他送来给我的东西,总有一半是养身的补品,连书都是医书,叫我看了也好笑。”

今日的风紧力大,小太监们代为跑了一会儿就见所有风筝都放高了。

诸位姑娘便用手帕垫着手,接过籰子来。

商婵婵与黛玉相视一笑,俱是顺着风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籰子线尽,旁边雪雁和茯苓各自递上一把小银剪,线断后风筝眨眼便无影无踪了。

“好了,从此这病根可都带走了。”荔容郡主笑道:“尤其是婵婵,你那一遭病的可是吓坏我们了。”

除了需要装柔弱的时候,平时商婵婵总会忘记自己这个身体是个体弱之人。

她自打来了这个世界,不知是换了魂心境开阔还是周围人照料妥当的缘故,极少生病,以至于她自己也不当心起来。

月余前,正是春寒料峭之时。他们几人打厌了鸟雀,索性在千秋亭烤鹿肉吃,玩的颇为尽兴。

然而大约是冷风中吃热食以至风邪入体,商婵婵当晚回保宁侯府后就开始发热,且高热来势凶猛,连着几日都退不下来。

商太后在宫里心急如焚,太医一拨拨的派出去。

保宁侯府上下也都吓住了,江氏急的无法,边照顾女儿边求神拜佛。

其后商婵婵烧的晕头转向,还拉着江氏劝道:阿娘少抄两卷佛经吧,这个世上的神佛哪里会管我这种孤魂野鬼。

说完就迷糊了,江氏险些也跟着晕过去。

好在灌了几日苦药后,商婵婵的烧终是退了,没多久她就又觉得自己活蹦乱跳的了。

然而商太后和保宁侯府上下可不这样觉得,对她实行严加看管。

别说再去打鸟了,便是出门上课,逛逛花园都不成。

恨不得让她像张烙饼一样十二个时辰都摊在床上,几乎要将她闷出病来。

于是现在好容易能出来了,就觉得连花草树木都格外可亲。

更是问着诸位姐妹是否都去潼山。朱芸娘便笑道:“你们府上都是随侍皇上的,那里也有房舍,去才是正理,我就不去了。”

皇上的四十圣寿,在外寻觅树根子的忠勇亲王当然也要赶回来,此番也随驾去侍奉太上皇和两宫太后。

而平宁大长公主必是要去的,文杉跟着祖母就是。

商铎和林如海作为天子近臣,也都是奉驾随行。商婵婵跟黛玉自然各自跟着父亲即可。

唯有老相国已经致仕,所以朱芸娘才有此一言。

荔容郡主只道:“你跟着太后娘娘住,再不然住我们家不就是了。”

文杉笑道:“去了怕不也把我们拘在屋中,有什么趣儿呢。”

荔容郡主摇头:“才不会,我去求了皇爷爷,今年的射猎,给咱们姑娘家单独在一旁设一羊皮帐篷,就仿着关外旧时的样子来,让咱们也跟着在现场看看热闹。”

几位姑娘从未见过真正的射猎,听了果然欢喜。

尤以商婵婵为甚。

从三月初到如今四月中旬,她一直被关在屋里。未曾见过谢翎,所以比旁人更要期待潼山之行。

为了让众人感同身受她的无聊,这一个多月她闲来无事,绣了十来个荷包,分送诸人。

父母兄长们自不消说,商太后与一同读书的同学们,也都各得了一枚个人风格极其鲜明的荷包。

甚至连谢皇后也收到一个。

待承恩公世子夫人胡氏入宫时,谢皇后就拿了出来笑道:“当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瞧着婵婵那孩子的手艺,可不就是弟妹刚进门时的样子吗?”

胡氏忍俊不禁:“臣妇瞧着比我当年强呢。”

起码这凤穿牡丹,还是能看出一只拖着长尾巴的鸟盘旋在花中。

胡氏又道:“敢问娘娘,商大姑娘可大好了?”

皇后点头:“这话你已问了好多回,这一个半月来每次进宫都要问几遍,本宫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胡氏拍了拍胸口:“娘娘不知,商大姑娘这一病,听说来势汹汹的。哪里能不叫人悬心?”

“娘娘不知,那几日翎儿跟丢了魂似的,我都不敢放他进宫来当值,生恐出什么意外。”

“回去臣妇还想骂他呢:如何就由着商大姑娘在亭子里坐着,四面八方的风吹着吃烤鹿肉,别说她这样体弱的女孩子,就换个大人也受不住啊。”

“但看他自己懊悔的那个样,反倒不敢开口了。”

皇后听了便嘱咐道:“商大姑娘体弱自然要着紧。但你也要看顾好翎儿。本宫听说他日夜不休的习射,万不可仗着身子强健就过于用功。”

胡氏睁着眼睛,有些懵懂似的:“娘娘不说,臣妇还不知道呢。必是老爷的缘故,他们父子两个近来连人影也不见,臣妾回府就去老夫人那里告他们一状,叫他们回来!”

皇后忍不住想要扶额,胡氏当真是优哉游哉,连着夫君儿子最近在做什么都不晓得。好在她没选进宫里,不然除了天天坐着哭,也没别的下场了。

胡氏并不知道皇后想什么,自己插了一块香梨吃了,忽然开口道:“对了,老夫人还命臣妇请教娘娘一事。”

谢皇后:……合着刚才要不提起母亲来,你这回就忘了是吧。

胡氏仰起脸问道:“老夫人说,商大姑娘体弱多病,从前娘娘说的不许咱们家给翎儿纳妾,是指大婚前呢,还是一直不许?”

谢皇后收了笑容。

知母莫若女,她明白母亲的意思:在邹太君看来,纳妾是为了开枝散叶,乃是事关家族兴旺的正经事,哪里有不纳妾的道理呢。

邹太君倒不是恶婆婆,只瞧胡氏这样天真烂漫却还是稳稳的世子夫人就可知了。

她也希望儿子儿媳举案齐眉,也会出手镇压心思多的妾室,但在她看来,小妾就像丫鬟,是生活必需品,至于孩子当然是越多越好。

拿谢羽册大将军来说,从正经姨娘到房里人,这些年下来,没有十个也有八个。

只是据邹太君瞧着,谢大将军的妾室们都不争气,生来生去都是女儿。

胡氏又是胸无城府的性情,根本不会弹压人,院子里自然少不得有些鸡声鹅斗。

结果把谢大将军给搞烦了,自己出手把所有不安分的都撵了出去,其余的也再不肯见,至此才清静了。

谢羽册唯有一子,本就是邹太君的遗憾,谁成想如今长孙的婚事,居然要求不纳妾!

邹太君也体谅皇后,不愿得罪商太后这个婆婆,更不愿意交恶保宁侯府。可就商大姑娘这个身体,难道一直不许纳妾吗。

谢皇后明白,母亲不是让胡氏来问自己的建议,而是借着胡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此时她只肃容道:“等母亲入宫,本宫会与她细谈此事。另有一事,本宫要叮嘱你:来日不管谁在你面前说任何话,你都不要主动往翎儿房里放人。”

商谢两家联姻之事一旦公诸于众,多得是看不过眼想搞破坏的人。

说不得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挑唆胡氏,叫她给儿媳一个下马威,为子嗣计给儿子放个人之类的。

胡氏摇摇头:“娘娘还不知道我吗?我又不会挑人,便是来日儿媳妇找我要人,我都为难,哪里能主动放。”

想了想又笑了:“不过我倒觉得姨娘也无妨。打小父亲的姨娘们见了我都和和气气的,后来进了咱们府上,老爷的房里人也都俯首帖耳。现在三位姑娘的姨娘,平时还能陪我打个牌呢。”

谢皇后:……要不是你正室嫡出,亲娘有手腕;要不是我弟弟一直护着你,早些年起就不肯见那堆妾室,估计你早被两代姨娘算计到不知什么田地去了。

不由感慨:胡氏这一生,无他,命好而已。

只得再次耳提面命一番:你觉得姨娘好没关系,可以自己享受。但绝对不要给儿子屋里塞小妾。

胡氏乖乖点头,又插着吃完了一整盘梨才告退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