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沈沧上奏后,李亨也是频频点头,沉声道:“沈太师此言正是朕今日所想之事,科举是我大唐每年一次都有的盛事,为我大唐提供了不少肱骨之臣!”
“这些天也确实到了科举的日子了,不知诸位爱卿有何意见?”
虽然李亨这次已经决定了把科举和武举都交给薛平贵全权处理,不过表面上还是要走一下形式的。
要问一下其他大臣们的意见。
毕竟皇帝也不能独裁不是,得集思广益!
很快,和历年一样,还是文官队伍中的礼部尚书郑天义站出来率先说道:“陛下,我大唐自太宗陛下以来,历届都是我礼部尚书全权负责,再加上诸位同僚的帮助而结束,这次自然如往年一样!”..
这郑天义薛平贵自然认识,就是先前代战和凌霄来大唐进贡的时候负责迎接的人。
不过那次因为王允的插手,他只是象征性的来了而已。
礼部尚书郑天义说完后,文官队伍瞬间就有不少人齐声附议。
见此情况,李亨不禁眉头一皱,“郑尚书所言有理,不过朕以为,我大唐也不可一直以来循规蹈矩,也要偶然来点心意不是!”
“这次就不需要劳烦礼部操劳了,你们礼部也正好好好休息休息,一直以来操劳这操劳那的,朕给你们放例假!”
一听李亨这么说,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先前支持郑天义的不少大臣也直接缄口不言。
李亨都已经这么说了,很明显是已经有了安排。
既然李亨已经有了自己的安排。
那他们自然不会去触李亨的霉头,和李亨对着干。
礼部尚书郑天义脸色也变得有点难看了,不禁暗想道:上次西凉进贡之事本应由我礼部负责,结果却让王允那老家伙负责了!
而这次的科举本来也是应该由我负责的,只是陛下这话肯定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安排其他人负责。
难道是有谁在陛
这般想着,郑天义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点头应下了李亨的安排假期。
毕竟他只是一个礼部尚书,他还并不敢直接去反驳李亨,更别提现在其他的大臣也没有支持他。
不过郑天义还是抱着一丝侥幸的问道:“陛下,臣遵旨!”
“只是陛下既然这般说法,难道是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不成?”
见事情已经被郑天义说的这个地步了,李亨也不好真糊弄下去了,面带笑意朗声道:“郑卿所言极是!”
“朕确实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这次我大唐的科举一事,就由秦王李温全权负责,而且还有武举,也由他一起负责处理!”
李亨的话一出,整个大殿顿时哗然一片,不少大臣都开始说道。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虽然秦王殿下身为皇子,但秦王殿下如今还是太年轻了,又哪里来的学识呢?”
“陛下,不可啊!秦王殿下主持科举的话,那该如何服众?”
“陛下,虽然您说不可循规蹈矩,要有新意,只是让秦王来负责这实在不可啊!望陛下收回成命!”
“望陛下收回成命!”
“望陛下收回成命!”
“望陛下收回成名!”
“…………”
整个大殿哗然一片,基本上全是持反对之意的大臣。
甚至就连原本在一旁看戏的太师沈沧也开始劝道:“陛下,此事确实不可为,望陛下能听老臣一句劝。”
“此次安排一旦下去,科举由一位年仅18点孩子负责,我大唐必会成为其他各国的笑柄啊!”
“更不论还有武举一事了,要是武举科举都由秦王殿下负责,那么不止是其他各国,就连我大唐众多学者也会因此斐议,认为是陛下任人唯亲啊!到时候陛下的威名不保,望陛下三思!”
本来李亨说科举不让礼部负责的时候,沈沧还觉得没有大不了的,而且他也觉得李亨说的挺有道理的。
科举这种大唐的盛世,一直循规蹈矩的让礼部负责确实不太好。
很有可能会使这科举变得不再公平。
只是这会李亨居然说科举和武举都让薛平贵一人负责,这让他沈沧也有点难以接受了,这次科举一事但凡下来,那绝对是打整个大唐读书人的脸了。
众所周知,那些儒家学者都是个顶个的大喷子,经常可以把人喷的无话可说。
而且他们还和其他的普通市井百姓一般,他们骂人基本不带脏字的,甚至就连身为皇帝的李亨也照骂不误!
见到整个金銮殿的大臣基本上都在反对自己,李亨的脸色也微微有些难看了。
不过他还是瞬息之间便恢复如常了。
他在有想把科举和武举都交给薛平贵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个后果了。
所以他自然是早就做好了准备的。
只见李亨露出一摸势在必得的笑容,站起身来朗声道:“诸爱卿肃静!”
立刻,整个金銮殿渐渐的安静了下来。
甚至绝大多数大臣都持反对意见,但是说实话,真的是为大唐、为百姓、为学者考虑的寥寥无几。
基本上全都是看到是薛平贵负责才纷纷反驳的。
他们都是老狐狸,自然是知道这科举负责人的身份所代表的意义,要是普通的大唐官员什么都也就算了。
科举对于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没什么很大的关系。
但是对于薛平贵这个皇子来说可就不一样了,这代表着这次科举上的一切学者都在另一个意义上是薛平贵的徒弟。
在儒家思想,天地君亲师的洗礼下。
师傅的身份非常重要。
薛平贵有着老师的身份,只要他对哪位学者发出橄榄枝,那么基本上没有人会拒绝的。
否则这人在整个大唐文坛都将被视为不尊师重道之人,被人唾弃。
他们各自都有自己所支持的皇子。
自然不愿意看到薛平贵这次直接起飞。
在李亨发话后,大殿也安静了下来。
李亨点点头,然后看向文官队列靠前方的一位大臣道:“赵祭酒,来,你把朕交给你的东西读给大家听听!”
“是,陛下”
紧接着从文官队伍中走出一位看上去学识渊博的老者,老者走到金銮殿正中央。
顿时,整个大殿的目光都汇集在老者身上。
不少大臣都抱着看笑话的态度看着老者,他们倒是想好好看看李亨会有什么说法来说服他们。
要知道,无论是科举还是武举,这些都是大唐数一数二的盛事。
这些盛事里出的人才,基本上通过殿试后还能剩下来的人,未来几十年后都会陆续成为朝廷的肱骨大臣。虽然现在的大唐还是有不少重要官位是由世家担任,又或者是其他人的举荐才担任的。
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科举发展,渐渐的,也有少部分寒门士子渐渐地在朝堂上担任官职。
尽管依旧没有一个正三品的大官,正三品的大官基本上还有由长安各大世家或者上一任大官员、大学士的学生担任,寒门士子只是一些中下等的官职。
最高的也只是从五品的官职而已。
不过他们之所以最高只有从五品并不是因为才华不够,这些寒门士子里有不少人都是才华横溢的。
只是因为身份出身寒门所以得不到重用。
但科举还是依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哪怕有很多大臣都在心里有点看不上,认为这些寒门士子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赶上他们的地步。
科举也最终还是会消亡。
这会站出来了赵祭酒自然成了其他人的关注点,不只是因为他是这次站出来支持皇帝的人,更是因为他一半寒门士子的身份!
“诸位大臣既然说秦王殿下文学方面不够,那不如听听这句!”
“生而未养,断指可还!生而养之,断头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