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帝好奇地看着矣兒从储物戒中拿出一个盒子,她把盒子打开说道:“这是一千枚传讯玉牌,你找个人试试效果。”
华帝拿出一枚玉牌惊奇地说道:“这么快就好了?”
玉牌从表面看上去与温玉差不多,他无法想象,这样的一块玉牌,可以相隔千里,也能通话。
“怎么用?”华帝问向矣兒。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觉得矣兒和矣依很相似,确又有不同。
就是这点不同,让他更加喜欢矣依。
矣兒并不知道他的心中所想,她公事公办地对华帝说道:“想要使用它,就必须滴血认主。”
“你把一滴血滴在上面。”矣兒拿出一千枚玉牌当中的主牌递给华帝说道:
“这枚玉牌是主牌,它能联系所有玉牌,其他玉牌与玉牌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主牌的权限,它们无法相互通讯。”
这也是防止拥有玉牌的人拉在一起相互勾结,会给东夏朝廷造成影响。
矣兒对华帝介绍说道:“这枚主牌的权限非常大,它可以察觉其他玉牌与玉牌之间的通讯。”
传讯玉牌做出了这个特设,也是为了方便华帝管理朝廷的原因。
华帝听了矣兒的介绍,便非常地宝贝这枚主牌。
拥有这样的玉牌,他才能更好地管理
华帝迫不及待地进行了滴血认主。
当认主形式完成之后,他察觉到有一股气息与他相连。
“这就是传讯玉牌?”华帝非常的惊奇。
作为一个凡人,他是第一次拥有这种非凡的东西。
“你试一下吧。”矣兒对华帝说道。
华帝向暗处招了招手,一名暗卫立即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吩咐:“把你的一滴血滴到上面去。”
暗卫不疑有他,直接照做。
当他与传讯玉牌有了联系,华帝才吩咐说道:“拿着这枚玉牌,永不离身,你现在去郡都一遍,到了郡都之后,记得用意志力激发玉牌,给朕之传递郡都的消息。”
说完,他试了一遍传讯玉牌的功能。
华帝和暗卫同在一个御书房里试了玉牌,通过玉牌,他们可以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
玉牌里的声音。
矣兒把东西给交华帝之后,见他一脸兴奋,她便对他说道:“玉牌我已经送到了,就不打扰你们分配玉牌,我先走了。”
说完,她如来时一般,直接闪身消失在御书房。
矣兒走后,华帝开始研究起玉牌来。
此时,他在心底已经有了初步的人选,玉牌送到这些人的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矣兒回到护国侯府之后,就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直接把华帝抛在脑后。
华帝有了玉牌之后,粮种的事情开始安排起来。
华帝在为粮种的事情早做准备,林风华也在仙府空间里浸泡着粮种。
时间很快过去,转眼半个月以过。
现在,东夏的各地百姓都知道,朝廷派发出了新粮种,粮种就放在百货肆的仓库里。”
各地的知府和总兵都得到了华帝赏赐的传讯玉牌,有了传讯玉牌,他们能够直接收到华帝的口谕。
有了华帝的口谕,谁都不敢阳奉阴违,各地的知府早早地与百货肆达成了协议。
各地的知府把百货肆的粮种拉入衙门,由衙门的人进行登记、发布给当地的百姓。
凡是从衙门出去的粮种,都是三文钱一斤,放在百货肆售卖的粮种,则卖了七文钱一斤。
一些在衙门里买不到粮种的人,纷纷盯紧了百货肆的粮种。
一处百货肆里:
“王员外,你也来买粮种了?”一位老地主问着身边的人道。
被称为王员外的人道:“没办法,我这里有一百亩地超出了朝廷支助的范围,这一百亩地的粮种,我只能自己出钱买了。”
老地主烦恼地问道:“王员外,你就不怕这些新种颗粒无收吗?”
新种、新种、新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好。
如果家里的地全部种上新种,到时候出了问题问怎办?
王员外看出了他的顾虑,他嗐了一声说道:“别人你可以不相信,百货肆和皇上,你还能不信么?”
“你见过百货肆坑人么?”
“去年和前年的时候,九州的百姓也像你一样,不相信新种,用了自己留的种,结果?”
“自己的种良种颗粒无收,百货肆的新种却大丰收。”
“好不容易经历了两年,现在九州的百姓已经全部相信百货肆。”
老地主看着王员外买了一百亩的新粮,眼都不眨一下就付了几十两的银子,他也开始动心了起来。
他家的地超出朝廷支助的太多,单单只是买新种,以七文钱一斤的价格来计算,他都要花上几百两银子。
老地主犹豫了一下,才决心买下朝廷推广的新种。
“给我一千亩地的粮种。”老地主对铺里的丁管事说道。
丁管事很快给老地主拉出了新种。
这样的现象各地都是。
那些老一辈的庄稼汉最难相信新的粮种。
要是这件事情还像九州之前那样实施,百姓们肯定会偷偷地把新种未下,然后种上自己的良种。
好在,华帝在林风华那里得到了传讯玉牌。
有了传讯玉牌,华帝紧紧地盯着各地的知府,有了知府的认真把控,百姓们几乎都领上了新种。
说起传讯玉牌。
当初华帝派人把玉牌发放到各地的知府、总兵手上时,他们按照来人的指示,对玉牌滴血认主和操控一番后,突然听到了华帝的声音。
各地知府:……
突然收到华帝的口谕,他们很慌好不好。
当知道这枚玉牌可以一直传讯的时候,各地知府又惊叹怕。
有了这枚玉牌,他们想骗谁都不可能了。
同时,这枚玉牌也像一种荣耀的象征。
得到了它,那就证明他们可以直达天听,属于华帝的心腹。
——
林风华把新种浸泡出来之后,后续的事情直接交给了华帝,华帝能够处理好一切。
时间飞逝,春耕以至。
在春耕之前,冬季里种上冬小麦的人家开始收割。
看着那弯弯的穗子,不用称,所有人都知道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