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已无柏拉图

有学生以熟人的例子问我关于柏拉图恋爱的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世上已无柏拉图,又何来柏拉图式的恋爱?”我的第二反应是:“柏拉图已死,但他的柏拉图式的恋爱也许不死。”那么,什么是“柏拉图式恋爱”?

柏拉图式恋爱,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最早由Marsilio Ficino(马尔西利奥·费奇诺)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柏拉图式的恋爱有以下的意义。

一是,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二是,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三是,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互相都更加尊敬对方才算是平等,而不是互相不尊敬,也不是只有一方尊敬另一方。四是,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百度百科“柏拉图式恋爱”词条)

第一个意义最常被使用,但其实是一个误解。不过既然大家都这样用,也就算是另一个意义了。这误解来自于柏拉图的一部有名的著作《理想国》。该书探讨如何建构一个理想的国度,或许因其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故有人以此来诠释何谓柏拉图式的恋爱。

第二个意义也经常被使用,但基本上也是误解。这误解来自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他认为思想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我们看见的所谓“真实世界”的东西反而不是真实的。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式的恋爱观或两性观。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另一半”这个词也来自柏拉图的理论。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我认为,关于柏拉图式恋爱,世人大多重视第一和第二个意义,这两点在历史上似乎不多见。就我熟悉的领域,西方有但丁和贝亚特丽采,萨特和波伏娃,中国有金岳霖和林徽因,徐志摩和林徽因。沈从文柏拉图了几年,写了几年得不到回复的求爱信,算是略带柏拉图意识,只不过他的目的不在柏拉图,而是要结束柏拉图。古代的牛郎织女不算柏拉图,至少七夕相会共处,连孩子都生了。简言之,能够柏拉图恋爱的都不是普通人,境界都是比较高的。当然也可能有例外,现实中找不出例子,但是在文学作品中是有的。如郁达夫的《迟桂花》里面的男女也许是柏拉图式的恋爱,知识分子与村姑之恋居然达到柏拉图的地步,也是令常人大跌眼镜的。我敢肯定,柏拉图也是做不到柏拉图式恋爱的。他之所以整出这么一个东西来折磨世人,大概是因为婚姻爱情失败,或者追求一个不可能追求得到的爱人。

所以,学生向我说了她熟悉的一男二女的所谓柏拉图恋爱的故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不可能的。我说:“中国不是西方,只能选择最适合自己性格、家庭兴趣的一个,否则就是痛苦或虚伪,故林徽因选择梁思成而非徐志摩,不像萨特和波伏娃相爱终生但能和别人结婚,但是其配偶或恋人也痛苦。”结果的确如我所料,至少男方其实并没有柏拉图的想法,开始的柏拉图只是不懂事的天真或者过于懂事的虚伪和功利。他的所谓难于选择大概是一种无意识的炫耀——我有两个女的爱我,满足一下有的中国男人的一夫多妻的遥远意淫和幻想罢了。最后他之所以结束所谓柏拉图,不是由于性欲就是由于虚伪。那个熟悉的女孩还自欺欺人地以为他还很爱很爱她。她需要认清这个事实。这也许需要时间,也许需要理性,也许需要另一个人更多、更坚定的爱。但唯一的办法是“放下”。

婚姻爱情失败的人对于“放下”,大概会有几种态度。或者很快恢复,很快放下;或者经久恢复,后来放下;或者举得起,放不下;或者从此自我封闭,连自己都放不下,何况爱情婚姻;或者从此自我放荡,这是另一种放不下;或者再次经历挫折,难以放下;或者进入一种信仰和境界,放下放不下都已经不在话下,不存此心。

有个女生说看完《林徽因传》,她很喜欢金岳霖。不仅学富五车,他还能够那么坚定地爱一个人,林徽因死了他都不娶,至死不渝。她说希望有这样的人镇住自己,如果有这样的人爱自己,就会为他做任何事情。她问我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人。

我对她说:“你有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世上已无金岳霖,因为世上已无林徽因,又如何再有金岳霖?即使有金岳霖,就拿你来说,你没有林徽因的才情,没有林徽因的气质,没有林徽因的美貌,没有林徽因的高雅,你又如何配得上金岳霖或像金岳霖一样的人?即使有林徽因,也不会有金岳霖,因为这是个急功近利、浮躁失根的时代,什么都快,且不说像金岳霖这样坚定执着一辈子。现在的人,如果追求,能够为一个人等待一年半载的已经不多,何况等一辈子?!如果分手,能够用一两个月或者一两年去反思冷静的人已经很少,有的人是十足的登徒浪子或水性杨花,可能都等不了一天,何况等一辈子?!”

当然,我并不否定中国有柏拉图式的恋爱存在,有的人的确会仰慕别人,或者互相仰慕,或者曾经是恋人但是被迫分开。如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写到的那样,他们都有柏拉图的可能。只不过这种关系能够持续多久?你是否具有这种境界?这很值得思考。如果你爱一个人,那就不顾一切,大胆表达出来,柏拉图式的恋爱很唯美,但也很痛苦。你看金岳霖的一生就知道了,他虽然能够用他的哲学和理性抵御痛苦,但是他的生命抵御不了痛苦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