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0944【岳云也来了】

第949章0944【岳云也来了】

兀剌海城,又称兀剌城、兀纳城、兀剌孩城、兀郎海城、斡罗孩城。

史书上,成吉思汗五征西夏,其中三次都涉及此城。

它被蒙古前后打下来两次,而且都没费什么劲。

第一次是用间谍进行恐吓,伪装成牧民进城散播消息,说只要城内敢死守就屠城,搞得守军不愿拼死抵抗。由于蒙古粮草耗尽,又继续往南打不动,于是在城里抢掠一番便撤军了。

第二次更干脆,西夏大军在河西(岳飞奔袭闪击那里)战败,吓得兀剌海城守将直接向蒙古投降。

这座辖地兵额七万、西夏北部最重要的坚城,面对蒙古大军似乎没发挥什么作用。

如今面对大明呢?

岳飞、韩世忠攻克天德军城,粮草从山西源源不断运来。他们让老弱妇孺各自回草场,各族酋长带着青壮跟随西进,麾下兵马已超过三万五千人!

大部分士兵,来自草原各部。

这些草原骑兵的装备,全看自身经济实力。也非全都无甲,有些铁甲和皮甲,父死子继传了好几代,从爷爷辈儿传到孙子辈儿,修修补补还能继续凑合着用。

岳飞属于客军远道而来,韩世忠自动担任主将。

他们号称有二十万大军,沿途驱赶还未逃走的零散牧民,让这些牧民去西夏军队那里传播恐惧。

由于攻打天德军城耽搁时间,李察哥的先头部队已至兀剌海城。

西夏撒出数千轻骑,在草原上打探虚实,顺便跟大明轻骑争夺主动权。

韩世忠、岳飞主力还在三十里外,双方的草原骑兵就打起来。互有胜负,算是平手。

“两位都护,朝廷派兵来援!”

“来了多少援兵?”

“三百重骑!”

韩世忠与岳飞面面相觑,没想到皇帝把重骑兵也扔过来。

不多时,三百重骑来了。

却有两千多匹马,八百多号人,十多辆骡拉四轮车。不但每个重骑兵都有专属扈从,还配备有一些公用的后勤人员。

那些扈从也能骑马作战,而且装备碾压普通的草原骑兵。

“拜见韩都护、岳都护!”李世辅下马行军礼。

韩世忠笑着回礼,他跟李世辅不熟。

岳飞却高兴道:“几年不见,你竟也统领重骑了。”

李世辅说道:“这三百重骑,是陛下两年前打造的。人铠与马铠,皆用新式重装棉甲,就连辅骑(扈从骑兵)都是从全军当中挑选。”他转身一指,“将军且看这是谁?”

岳飞抬眼望去,那人已经下马,上前行礼道:“拜见岳都护。”

正是十九岁的岳云!

岳飞喜道:“你怎也来了?”

岳云回答说:“去年军校毕业,先给重骑兵做辅骑,除了训练就是打杂,没好意思在信里跟父亲说。今年有个军官升迁,调去了陕西那边。孩儿因为表现优异,就转到重骑做军官,目前能够统兵三十人。”

“将门虎子啊。”韩世忠颇为羡慕的点评道。

老韩早年久在军队,被调来调去打仗,跟妻子聚少离多,一直都没有诞下子嗣。还是在投靠朱铭之后,妻妾陆续给他生了二子一女。

大儿子刚刚成年,可惜不喜兵事,打算考科举做文官。

岳飞笑道:“你那长子听说极有才学,今后戴大头巾才算光宗耀祖。”

韩世忠嘀咕道:“老子最烦戴大头巾的!”

众将闻言,哈哈大笑。

继续前进一段路程,韩世忠选个地点靠河扎营。

岳云献宝似的穿上铠甲,甚至还给战马披甲,跑去老爸那里嘚瑟:“父亲,快看俺威风不?”

“着实威风。”岳飞点头微笑。

其实这种全套棉甲,就外形来看,远远不如札甲威风。

不清楚底细的,还会认为这是样子货!

但它比传统札甲更轻,防御力比札甲更强,日常保养维护也更方便,缺点是制作成本要高一些。

如今,大明的重骑兵部队,已经扩编到五千人,在去年全部替换成重型棉甲。

大明的骁骑兵部队,数量则扩编到三万,大概有六成替换为中型棉甲。

另有六万禁军步兵、十三万北方外镇步兵,也都陆续换上各式棉甲。

之所以没有一股脑儿全部换装,并非军械厂的产量跟不上,而是不知道换下来的札甲往哪里扔!

如今,一些地方州县的二线部队,披甲率都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所穿铠甲就是大规模换装时淘汰的。

岳云低声说道:“父亲,听说北方三大都护府,所属骑兵部队明年就要开始换棉甲。”

“你从哪里听来的?”岳飞问道。

岳云笑着说:“军校老师啊。枢密院和兵部的大员,好多都要抽空来军校授课,他们会讲许多不那么保密的内情。孩儿在军校表现优异,几位郡王、国公都对俺极好。”

……

李察哥终于带着援兵到了,他见面就问:“明军到底来了多少?”

“不太清楚,听说是二十万。”李全禄羞惭回答。

“胡说八道!”

李察哥大怒:“这里若有二十万明军杀来,明军在陕西那边早就全面出兵了。天德军城丢了,河西之地也丢了,你竟然还没搞清楚敌军的数量。”

李全禄只能辩解道:“侦骑探马很难冲过去,草原上到处是明军的轻骑。以前的辽国草原各部,全都投靠了明国,这次也被带着杀过来。真……真搞不清楚明军来了多少。”

威福军司的监军曹煜说:“晋王殿下,不如死守兀剌海城,等到天降大雪明军自退。”

“守城还是野战,这个先别决定,把明军有多少搞明白了再说!”李察哥越说越气。

他分遣三千步兵,增加沿途碍城的兵力,同时派出更多轻骑出去打探。

而韩世忠、岳飞那边,则沿途攻打碍城。

那些碍城,是一个个小城堡,要么建在黄河边上,要么建在阴山南麓。

西夏稍微富裕的时候,每个城堡都要屯足粮食,并且每隔两三年进行修缮。但现在不行了,屯粮严重不足,城堡也多年不修,个别城堡甚至呈现荒废状态。

为啥会这样?

一是朝廷拨款不足,二是钱粮被贪污。

西夏朝堂上的君臣,自然害怕大明,认为应当振兴武备。可地方文武哪管恁许多?尤其是在天德军城以西的地区,这里距离大明边境还远,一个个都觉得不会打仗,经手的钱粮可劲儿贪掉。

就在昨天,韩世忠、岳飞分兵杀向一处碍城。先头部队距离城堡还有十余里,城堡里的守军就纷纷弃城而逃。

谁死守,谁傻瓜。

夯土城堡的一面墙都快塌了,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已经三四十年没有修缮过!

上次修缮,还是宋徽宗刚登基的时候。

从各处城堡逃回的西夏守军,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全都讲明军至少来了十万,有人甚至称明军来了三十万。

李察哥派出去的轻骑兵,同样无法接近明军主力,只能在中间地带的草原跟明军轻骑缠斗。

直至明军把西夏碍城拔除七八成,终于有西夏勇士领着十多个轻骑,在广袤的草原上钻空子潜入,伪装成契丹骑兵接近明军大营。并且还绕去明军大营的来路,仔细查看明军造饭留下的灰烬。

又有西夏轻骑绕去黄河南岸,白天躲在沙漠地带,夜里顺着黄河疾驰,摸到天德军城外偷偷观察情况。

李察哥终于大致摸清楚明军的兵力:天德军城有数千兵留守。韩世忠、岳飞的主力,应该不超过五万人,甚至可能仅仅只有三四万。

李察哥开始纠结,是该野外决战,还是该据城死守。

这些日子,威福军司在疯狂抽丁,本地兵力就已超过三万五千人。

李察哥带来的援兵,共有步骑四万多人。

更西边,镇燕军司的援兵,也来了一万多人。

也就是说,李察哥麾下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九万之数,是明军兵力的两倍有余!

但是,威福军司、镇燕军司久未打仗,兵甲奇缺战斗力着实有限。

李察哥从南方带来的援兵,相对来说要精锐得多。

铁鹞子自然不用赘述,就算是抽丁出来的士兵,也至少都能有一件祖传皮甲,甚至还有很多穿着祖传铁甲——那里的部落更富裕,而且祖上经常劫掠宋国,个别部落还有朝廷赐下的铠甲。

李察哥心里盘算着:明军主力杀来三四万人,很多来自草原各部,那些草原骑兵不算什么。那么明军真正的精锐,恐怕也只

有一万左右。一万明军精锐,我麾下的将士能否打得过呢?

换做以前,李察哥不会想这么多,早就带兵杀过去了。

可他在河湟谷地,被杨志用火器打出了心理阴影,还又被金国骑兵打出了心理阴影。大明又把金国给灭了,这让李察哥对明军的战斗力更加恐惧。

以至于,手握两倍于敌的兵力,李察哥却不敢贸然出战。

“晋王殿下,京师发来急信!”

李察哥拆信一看,顿时火冒三丈、郁闷无比。

他之前已经收到定州叛乱的消息,现在收到的却是静州、怀州、顺州也有部落造反。

朝廷正在四处平息起义军,由于粮草难以快速筹集,须从朝顺军司的军仓调粮——那里是李察哥的军粮始发站。

李察哥茫然望着城外,他已经无法据城死守了,必须出城跟明军打一场。

九万大军,人吃马嚼,粮草撑不住的。

以威福军司的存粮,本来可以撑过冬天。

但那该死的李全禄,上次带兵救援天德军城,莫名其妙不战而逃,还扔下大量粮食和牲畜给韩世忠。李察哥甚至怀疑,那家伙是不是贪污太多在平账。

李察哥召集众将,也不说粮草不够,只云淡风轻、自信满满的笑道:“我已摸清敌军虚实,明军主力虽有三四万,真正的精锐却只五六千。尔等各自回去准备,我择日就与明军在草原上大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