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智救魏延

洛阳丞相府

话说诸葛亮昏绝于地,众人大惊连忙救醒。诸葛亮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众人只得在病榻前侍候。

不一会儿,诸葛亮醒来,转头冷声问道:“魏延在哪里?”

费祎见状不妙,连忙说道:“丞相消消气,身体要紧。魏延自知有罪,已反绑其身,此刻跪在帐外待罪。”

“传魏延”,诸葛亮有气无力地下令。

“丞相有令,传魏延!”

只见魏延自缚其身,虽满脸污血,却仍镇定自若走进帐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一言不发。

诸葛亮压住心中的怒火,严肃地问道:“魏延,我一再叮嘱你务必坚守虎牢关,关兴也曾屡次劝谏,你为什么一意孤行,偏要出战?”

“我一时大意,中了敌人奸计。”魏延抬起头来,面色平静地说。

诸葛亮一听怒火中烧,骂道:“一派胡言!你岂是一时大意,你就是贪恋功名!曹睿先示人以弱,再以自身为饵,一般人都不敢追,偏偏就你魏延,胆大包天,敢揽下这贪天之功!司马懿知己知彼,就是以此诱你上钩!”

魏延闻言心中一惊,但仍挺直脖颈,面不改色地说:“我魏延计不如人,累及三军。丞相要杀要剐,任凭处理!”

诸葛亮心中万分感伤,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啊。

六年前,就在这营帐中,自己待若亲子的马谡曾跪在这痛哭流涕。为了严明军纪,自己不得不挥泪斩了马谡。

六年来,也曾悔恨过,如果马谡尚在,自己该不会如此辛劳吧?今日形势,真的要复现当年之景了吗?

费祎见状,心知不妙,再这么下去,魏延就是第二个马谡了!

于是费祎连忙跪下求情:“丞相息怒!骠骑将军不是一般战将,是国家栋梁啊。求丞相看在他功勋卓著的份上,饶他死罪,让他戴罪立功吧!”

诸葛亮摇摇头,不依不饶地说:“自古功过两论,虎牢关是我军命脉,魏延贪功冒进,致使丢关失城,大将横死,三军陷入危难。如果不严惩,拿什么严正军纪?怎么对得起枉死的万余将士?”

姜维见事已紧急,也连忙下跪求情:“骠骑将军虽然有罪,但是他力挫敌军攻城,中计后又临危不乱,在数倍于己的敌军包围下,仍救回重伤的关索将军,率领五六千将士杀出重围,避免了全军覆没。如今虎牢关已失,洛阳危急,正是用人之际,请丞相暂饶罪过,让他阵前破敌立功!”

这.....这......这不可啊丞相!“左将军吴懿有点慌了神。眼下这情形,诸葛亮搞不好真要斩了他的好搭档魏延,可他是武将,平日里嘴笨了点,于是想来想去,也只能连忙跪下,不断磕头:”求丞相饶了文长吧,饶了文长吧,让他戴罪立功!”

众将也都连忙一一跪下求情,就连杨仪一看形势,虽不情愿也一同跪下附议。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紧闭双眼,一言不发的转过头去。

魏延眼见这么多同僚为自己求情,心中感动,又见诸葛亮仍不理睬,自知罪孽深重,也不想诸葛亮为难,于是心一横,大声说道:”谢谢诸位了!我魏延敢做敢当!既然立了军令状,丢关失地,就该受罚!不就是一个死么?没什么大不了的,来吧!“

众人也魏延此时仍然如此狂傲,不禁纷纷摇头叹息。

”文长,你少说两句!“费祎忍不住小声提醒。

眼看陷入僵局,姜维心知诸葛亮虽有不忍,但是为正军纪,怕是会痛下决心。如果斩了魏延,蜀军失一大将,三军士气也会大受影响。如此关键时刻,这等于是给本来就不利的洛阳决战,雪上加霜呀!

姜维思来想去,忽然灵机一动,扯了扯左将军、当今国舅吴懿衣角,使了使眼色,悄声说道:“陛下......”

吴懿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连忙说:“额.....丞相,骠骑将军是国家重将,如果有罪,理应.....理应交由陛下惩处。”

诸葛亮心中一惊,半响过去,缓缓的转过头来。

他看了看姜维,又看了看吴懿,然后叹息一声:“左将军,言之有理,魏延是国家重臣,我无权处理,理应交送陛下,我再领群臣弹劾其罪。”

说罢又转头看着魏延,厉声说道:“魏延是否死罪,确应由陛下裁决。但是,活罪难逃,来人啊,把魏延暂且押下,先军前杖责三十,以正军纪!”

魏延吃惊地望着诸葛亮,忽然猛地磕了一个响头,伏地半响才起。

正当武士押着魏延退下时,魏延忽然转身再次跪下,大声地喊道:“丞相恩德,我魏延铭记于心。只是我尚有一计,不吐不快,请丞相准许!”

众人都疑惑不解,诸葛亮略一迟疑,点了点头:“好吧,你说。”

魏延起身,胸有成竹地说:“我在回洛阳路上,思前想后,知道虎牢关一失,魏军数日内便可兵临洛阳城下。而洛阳我大军尚未集齐,恐非敌手。当今之计,只有拖住魏军使他们无法东进。”

诸葛亮略皱眉头,“然后呢?”

魏延略一迟疑,随即直勾勾地盯着诸葛亮,坦然说道:“我愿领精兵一万,翻越崇山峻岭,取路,出轘辕关!轘辕关是洛阳通往许昌的捷径要冲,不出五日,可到魏都许昌。魏军闻我骤至,必然惊慌。我趁势急攻,就算不能攻下,曹睿担心后方安危,也必然迟疑不敢东进洛阳。待丞相大军齐备,我再自西往东,与丞相两边夹击魏军,则,大事可定!”

众人闻言都大惊,心想魏延太不知道好歹,这个当口还来惹怒诸葛亮。昔日魏延子午谷之计已被诸葛亮认定冒险,今日轘辕关之计简直是翻版。哎,刚刚在虎牢关因为大胆冒险而中计,现在不仅不思悔改,还想再行险招。这个魏延,难救了!

只有姜维若有所思,一言不发。

果不其然,诸葛亮盯着魏延看了半天,缓缓地说:“这些事,就不用你操心了。来人,带下去!”

魏延闻言苦笑地摇了摇头,”都是命啊!“随后哈哈大笑起来,被武士押下。

......

押走魏延后,诸葛亮巡视着众人,问道:“当今之计,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一时议论纷纷。

长史杨仪率先出列说:“丞相,今虎牢关已失,洛阳东面一马平川,魏军数日即可兵临城下。原本待关中和蜀中的援军到达后,我今军尚可一战。如今援军未到,洛阳城中只有数万人马,而魏国十几万大军,数倍于我,又多骑兵,占尽地利。此时迎敌,无异于以卵击石。当今之计......”

杨仪顿了顿,继续说道:“依我看,只有趁魏军尚未攻来,迅速撤离洛阳,退守潼关,力保西北和长安不失!如今危急,请丞相速下决断,万一撤晚了,可能就真的走不了了!”

众人一听大惊,这是要未战就放弃得之不易的洛阳,大失军心啊。可是,眼下,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诸葛亮若有所思,喃喃自语:“魏军为何还不发兵来攻呢?”

“这......”杨仪犹豫不定地说:“大概是因为魏军兵马未齐,或者是在等候后方的粮草军械吧。”

“不可!”刚刚还一言不发的姜维,这会终于忍不住发话:“洛阳绝不可弃!”

众人这才注意到刚刚沉默的姜维,诸葛亮转过头问道:“伯约有何高见,尽可说来。”

姜维严肃地说:“其因有三。

第一,洛阳是大汉旧都,我军夺取后声势日隆,天下子民无不翘首东望。如果不战自退,必定大失民望,也将为魏国小觑。

第二,圣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洛阳民众降我,我军撤离后必定遭到魏国血腥报复。如此大失民心,他日再想重夺洛阳难上加难。

第三,如果我军现在撤离洛阳,须同时放弃孟津关和伊阙关,如此魏国可云集三路大军二十万之众。加上洛阳多是平原,一马平川,利于魏国骑兵,我军又多是步卒,不出几日即会被魏军追上。魏军趁胜而来,士气高涨,兵马又数倍于我,如果趁势急攻,我军败退之师、丧气之众,恐有全军覆没之忧!有此三难,洛阳绝不可弃!”

姜维继续分析道:“我料魏军之所以至今未发兵洛阳,必是曹睿慑于丞相威名,担心路有伏兵,想等到大军集齐,稳扎稳打得步步推进。我军可将计就计,于沿途多设疑兵,拖缓魏军速度。此外,虎牢关虽失,只要后方蒲津渡口安定,我军仍可全力一搏。”

最后,姜维坚定地说道:“此次决战关乎中原归属,拼得不仅是兵马、钱粮,更是决心与勇气!请丞相切莫放弃这千载良机,坚守待援,与魏军决一死战!”

众人一时是战是退议论纷纷,诸葛亮心烦意乱,加上感伤过度,病体未愈,于是缓缓说道:“众人暂且退下,待我三思。”

众人于是都领命退下,诸葛亮自觉昏沉,不一会又昏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