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五章 二过金水桥

不知杨芝草与张尽忠说了什么。

张尽忠答应放人,只把一些值钱的,包括九十九子水晶葡萄拿走,剩下的全部分给土匪。张尽忠还有一个结拜兄弟,叫张森。

这人坏得脚底流脓,心眼最多。

召集了王绍义四人,在关帝庙发了毒誓,要他们三盗清东陵。

这一次目标,放在清朝名声最大,最丰功伟绩的帝王身上,康熙皇帝!

土匪队伍再次出现变更。

张尽忠、张森入伙。

王绍义只能排老三。张尽忠有野心,见过大世面,对黄金白银不感兴趣。他点名了,要王绍义盗康熙皇帝的景陵。

只要一样东西,康熙皇帝的九龙玉杯!

早几十年,评书很火。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评书来来回回那么几段,基本是三侠五义、绿林豪侠、瓦岗五代、水泊梁山这些。

听过评书的,大都知道九龙玉杯。

这可是一件顶尖,没法比的珍宝,经常出现在清代公案小说、绿林轶事之中。

相传盗门高手杨香武,三闯皇宫,三盗御书房,想偷康熙皇帝的九龙玉杯,均不曾得手。此杯可以说,与西太后的夜明珠齐名,号称“东陵二珍”。

九龙玉杯并非古物。

相传由番邦进贡,注入清水,可见杯中九条神龙九九归一,活灵活现。若注入美酒,则玉杯放光,九龙捧圣。

康熙是中国罕见的长寿皇帝,注重养生。

番邦进贡九龙玉杯,同时进贡长白山下开采的地泉。地泉也叫太一精,乃一种冰灵化为的圣水,三伏酷暑也冰凉幽冷,沁人心脾。

据说康熙长寿,与九龙玉杯饮用太一精有关。

张尽忠早年给鬼子做过事,知道东陵有这么一件至宝。他放任王绍义盗陵,存了黑吃黑的心思,眼看东陵挖的差不多,土匪终于瞄上圣祖康熙的景陵。

张森诡计多端。

他知道,盗陵这事迟早会水落石出,届时举国震动,世界哗然,纵然逃到西方也难太平。不如把屎盆子扣在王绍义这伙人身上,他和张尽忠只说是剿匪,撇干净关系。

张尽忠比张森还要毒。

从古至今,对挖坟掘墓,无不深恶痛绝。

尤其王绍义这帮人,不仅破坏皇陵,还鞭尸将满清皇帝挫骨扬灰。哪怕放到现代,杀人不一定死,盗墓大了肯定要吃花生米。

如何避过法律的惩罚呢?

张尽忠身居官场,苦思冥想,终于悟出四个字。

法不责众!

三人盗墓,抓了肯定死刑。倘若三十人,三百人一起呢?纵然国法再大,这么多人,如何抓,如何毙?

要说法不责众四个字,确实是五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

想通这一点,张尽忠干了一件大事。因为这件事,清东陵几乎全盘被盗,如今没剩几个完整的坟头。

他把附近守陵的八个村全部召集起来。

正赶上冀州旱情严重,田里颗粒无收,群众生活艰难。

张尽忠对附近村民煽动道,皇帝是历史上最大的大地主,如今日本鬼子跑了,咱们要打倒大地主,平分财富,推翻三座大山。

又说,满清皇帝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现在该让死人把钱吐出来,大家也好拿了钱度过灾年。革不了活人的命,还革不了死人的?

经张尽忠一煽动,人心如水,民动如烟。

周围村庄的村民纷纷参与进来,人数最多时达两千余人!

就这样,张尽忠拉了许多人下水,对东陵展开地毯式盗掘。派人把住路口,封锁交通,使得这场盗墓案卷入的人数越来越多。

当时外界还蒙在鼓里。

清东陵内,已被搅了个天翻地覆。

凡宗庙的香炉、牌位、门窗、铜花,悉数扫了个干净。捎带地宫金井里,塞的珍珠、小玉石,也都空空如也。

那么多人参与进来,倒霉的不止帝后了。

凡葬于清东陵的阿哥、格格、妃嫔、贵妃,全部开棺扬尸,陪葬冥器一扫而空。这便是建国前,最大的盗墓案!

张尽忠当然不会好心带着村民发财。

他做这件事,主要是法不责众,将来东窗事发,上面没法抓人。

二来,存了心制衡王绍义那伙土匪。只要盗了景陵,他就把王绍义卖出去,自己则混在“群众”里头,借“打倒封建大地主”的大旗躲过天谴。

张尽忠和张森一肚子坏水,王绍义和杨芝草也不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