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卖报……。”
“大明士兵出兵蒙元鞑靼部最新消息。”
在兜售报纸的小店前,店家用尽全力嚎了一嗓子。
闻言老百姓蜂拥而上,争先恐后的往店里挤。
不消片刻应天府人来人往的大街上几乎每个人手里都捏着一份报纸。
待仔细、认真的看完报纸上的内容后,老百姓们这才放松下来,嘴角也挂上了原先的笑容,仿佛和平常一样。
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喜欢战争,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关心朝廷的事情,再加上旧元与汉族老百姓上百年来的矛盾积累,还是有很多老百姓愿意看到蒙元节节败退,甚至被彻底歼灭的。
对于朝廷刊印、兜售的报纸,除了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之外也为老百姓提供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因为除了北伐蒙元一事儿外再也找不到一个像它那样全民关注、全民讨论的话题了。
在应天府内不论两个人关系远近、认识与否,只要他们的话题和北伐蒙元有关,就能快速拉近他们的距离,让他们熟络起来。
汪府内
朱元璋、朱标和汪维川三人吃过饭后坐在大厅内闲聊,顺便着消消食。
回想起这几日朱元璋吃的东西,韭菜盒子、熬烂糊的小米粥还有老疙瘩咸菜。
这要求也太简单、生活的也太清贫了,原来八哥一直过着这样的苦日子。
意识到这一点后汪维川满眼同情的看着朱元璋说道。
“八哥,刚刚你一定没吃好。”
“什么小米粥、咸菜,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吃的?”
“既然八哥现在来了兄弟府上,那就不要客气。”
“八宝甜粥、莲子汤、银耳枸杞汤……这些在下府上都有。”
“八哥想吃什么让厨房给做什么,八哥要想都尝个遍,也能一起都做出来。”
“在这汪府八哥可千万别委屈了自己,要不八哥就是跟在下见外。”
趁着这个机会汪维川一口气将自己想说的话一股脑全说了出来。
朱八哥来自己府上也有些日子了,天天穿着那些粗布衣服,吃的也很简单,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汪维川对贵客吝啬,是个小气的人。
在今天汪维川实在忍不住了,他根本不需要朱八哥为他省钱,他府上有的是银子,什么山珍海味、鲍参翅肚还是能吃得起的,最次也不至于吃咸菜那么寒酸。
听明白汪维川的意思后,朱元璋先是有些震惊,这汪维川也太实在了!
竟然会因为自己吃的简单、花的少生气,还误以为自己在给他省钱。
震惊之余朱元璋又觉得有些感动。
平日里很多老百姓视自己为天子,将他吃过的、用过的、穿过的视为御赐圣物,看到他以后更是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自己,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朱元璋这个皇上的身份和地位。
可眼前的汪维川很明显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只是单纯的对朱八好而已,这怎么能不让朱元璋感动。
反观坐在朱元璋旁边的朱标,听到汪维川说的话,他只是淡淡笑了笑。
朱标经常跟在朱元璋的身边,从小到大,他一直知道朱元璋的喜好。
朱元璋就喜欢吃这些东西,不知道是吃习惯了还是怀念以前的生活亦或是怀念母后,就算是身在皇宫,有着会做满汉全席的御厨,朱元璋依旧偏好这一口。
意识到汪维川是好心之后,朱标也没觉得汪维川有意冒犯。
回过神来朱元璋笑着解释道。
“哈哈哈,汪老弟,你误会了。”
“咱就好这口,吃了好多次了都吃不腻。”
“尤其是那老疙瘩咸菜,把咸菜切成细丝,再滴上几滴小磨香油,真是香的嘞!”
一说起自己想吃的,朱元璋就两眼放光,根本不管汪维川他们心里怎么想,朱元璋接着说道。
“汪老弟,这些你肯定不懂。”
“那韭菜盒子的韭菜也有讲究,吃韭菜盒子最好的是春韭。”
“春韭就是韭菜长出来的头一茬儿,吃的那叫一个鲜,是贵人的菜。”
“应季的韭菜倒是大把大把的,但割味重,需要多放点虾米皮,再撒点五香面遮味,做出来的倒是也不差。”
“就像咱们吃的,就是应季的韭菜做的,味道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听到朱元璋对着韭菜盒子和咸菜大谈特谈,汪维川才相信朱元璋是真的喜欢这么吃,而不是因为省钱、节俭。
闻言汪维川有些不好意思的摸着脑袋笑了笑,而后说道。
“说起这些在下确实没有八哥懂得多。”
“是在下冒昧了,还望八哥见谅。”
看到汪维川这个样子,朱元璋笑着摆了摆手,而后说道。
“不碍事儿、不碍事儿。”
“不是什么大事儿,不用这么严肃。”
看到朱元璋丝毫没把刚刚的事情放在心上,汪维川又接着说道。
“是八哥宽宏大量。”
“以后就让厨娘按照八哥说的来做,保证八哥吃的满意,吃的开心。”
就在朱元璋和汪维川说话间,管家从外面进来对着汪维川躬身行礼。
“少爷,今天的报纸老奴给买回来了。”
说着管家将手里的报纸递给汪维川。
接过管家手里的报纸后汪维川翻开查看起来。
只见汪维川先看了看大标题,接着又将报纸中间的内容快速浏览了一遍,最后来到报纸的结尾处,确定战争的结果是朝廷胜利了。
而后汪维川暗自松了口气,将手中的报纸递给一旁的朱元璋后接着说道。
“赢了。”
“这一战朝廷胜了。”
听到汪维川说的话,朱元璋和朱标也跟着松了口气。
从汪维川手中接过报纸后,朱元璋仔细查看起来,原来是老三带兵对抗鞑靼部。
报纸中提及老三先是率师至斡难河,接着转至兀古儿札河,得空车百余辆,将还,而胡兵,与晋王战,败之,追奔八十余里,胡兵弃辎重溃去。
接着晋王派遣燕山左护卫指挥谢礼率轻骑疾追之至彻彻儿山,又大败之,生擒五百余人,获马驼牛羊及银印、图书、银字、铁牌等物悉送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