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大青山……大青山那边多了很多来淘金的百姓,但是听说昨儿个夜里有一个地方被挖塌方了,多了很多难民。”

小斑鸠叽叽喳喳的,倒是会挑重点说的。

嚯,有点东西!

“塌方了……”李野草手上的动作没有停,脑子里也飞速转着:“大青山的范围这么广,一个塌方可以多出这么多难民,我怀疑这底下还有好东西。”

一开始李野草只是想着,大家伙儿都淘金,那她也凑凑这个热闹。

花点小虫子和别的粮食可以收买一群鸟兽帮她淘金。

现在心里总隐隐觉得,这大青山她还是得自己亲自走一遭,但也不是现在。

“啾啾不知道,啾啾可以去打听!”小斑鸠理了理自己脑袋上的毛。

毕竟是冬天,大部分的鸟兽都在冬眠又或者是藏起来取暖。

能在外面活动的,都是一些大型飞禽猛兽,以及斑鸠之类的小鸟。

看小斑鸠吃得差不多了,李野草泼了一瓢水把台面冲洗了一下,接着忙自己的。

“那你去吧,我肯定单独给你一条鱼作为报酬。”

“啾!真的吗?!”

小斑鸠兴奋的扑腾着翅膀,直接飞出窗外。

李野草得了空,赶紧把清蒸鲈鱼做了出来,还有那道蒜泥白肉。

两分菜盖好,叫来了葛颂。

葛颂正襟危坐,等着李野草拿过来两杯店里的酸梅汁,才敢稍微放松些。

“你先动筷吃,别等着我,我就是为了叫你尝的,凉了可就不新鲜了!”李野草把筷子往她跟前递了递。

葛颂接了过去。

两筷子的鱼肉下来,她的眼神都亮了几分:“肉质细嫩鲜香,入口即化,老板,我觉得比起琳琅楼的鱼,您做的鱼才是一绝。”

李野草有点质疑:“没在诓我吧?”

虽然她知道自己做菜好吃,也不质疑她做的菜。

可看到葛颂这神色,再有就是她这个夸张的评价,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葛颂连连摇头:“绝对没有!老板,虽然我这几天也在楼里跟大家一起吃饭,但是几位掌勺做出来的菜色和您做的,还是有一定差别的。”

这算起来,也是葛颂第一次吃到李野草亲自做的菜。

惊艳之色是半点不掺假。

“那就行。”李野草稍稍放心了些:“只不过我不会把相同的菜色放出去当招牌菜的,我得研究一个……更高级的菜单。”

葛颂没太明白。

但是她吃着鱼和蒜泥白肉,一口接一口都要停不下来了。

她都想文绉绉几句那些读书人的词儿了,叫什么,神仙难得几回闻?

“吃完收拾收拾,我得琢磨去了。”李野草稍稍有点灵感,直接离了桌。

现在的社会阶级分层明显,士农工商明显是更尊重读书人,如果说做的生意和文化融会贯通……

李野草觉得是个好主意,她得先记一记。

有时间的话,得找陈苓川好好问问。

她自己也没有想到,和陈苓川再见面,竟然就是当天晚上。

李野草回到家中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只剩下门前赵氏给她留的煤油灯还燃着,灯芯烧得滋滋作响。

李野草手里提着一个布袋子,是她给赵氏打包回来的一点小食,想着她要是还醒着,兴许也饿了。

还不到正门,就看见一个黑影忽然窜了出来。

吓得她一个后退,看清楚之后,她嗔怒着一手打了过去,打在一个结结实实的臂膀上:“陈苓川!”

鲜少再像这样直呼过他的全名,还带着一丝丝的怒意。

陈苓川当即收敛了自己的玩心:“好了好了,不逗你了,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我从州学出来就去找你,结果发现你没在店里。”

也是担心了一路,可到了跟前了,陈苓川却有点说不出更肉麻的话来。

李野草非常自然地挽过他的胳膊:“进去说吧,外面凉。”

屋里有炭火,铜炉子里稍微烧一点就非常暖和。

两人现在的关系,夜里就是住一起也不会有人闲话,更何况只是进院子里说说话。

“好。”

李野草点了堂屋里的炭火,铜炉子里亮起了火苗,取暖用的特殊炭火一烧起来,也会有像灯芯一样滋滋作响的声音。

赵氏从里面的屋子起身,慢慢悠悠地出来了。

“小草,火,点火,冷!”

李野草当即就能理解到赵氏的意思,她伸手扶她坐下,又给她加了一件披帛:“娘,您怎么醒了?先坐下,你看看谁来了?”

赵氏是怕他们冷,所以在提醒他们要烧炭火取暖。

前段时间还挺清醒的,这两天又迷糊起来了。

不过赵氏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李野草已经很欣慰了。

赵氏凑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下陈苓川,什么都没说,又自己玩起来了。

李野草冲着陈苓川笑笑:“刚才你不是问我吗?我晚饭前就已经不在店里了,我去周围打听了一些事,所以回来晚了,我还想着明天去找你呢,结果你就来了。”

“那我们算不算得上是心有灵犀?”陈苓川笑谈。

借着铜炉子里的隐隐火光,李野草看清楚了他那个令人晃神的笑意,他侧颜的下轮廓非常清晰,笑起来的时候睫毛也跟着微动,有几分……诱人。

李野草甩了甩脑袋。

野草你冷静点!在想什么!

“算……算吧。”李野草的回答有几分的慌乱,她深吸了口气逼着自己镇定一点儿:“对了,你不是快要参加考学了,怎么还过来了。”

有这时间,她还是想让陈苓川多看看书卷,多学一点。

当然,这话她没有说出口,她还是存了点私心。

现在才知道那些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肉麻话不是夸张,都是真的。

“考学的事不用心切,我都准备妥善了。”陈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