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两大两小买的是卧票,正好包下了一间上下铺总共四张床的卧票车厢。
嘉信正坐在下铺认认真真地翻着他自己的台词本子,一些生字不认识,但过年时宋震业曾跟他凑在一起研读,贴心的嘉信爸帮他在生僻汉字上方标好了拼音。
嘉信是懂拼音的。
“信哥,吃橘子不?”
小孩儿靠在嘉信身边,胖乎乎的小手抓着个大橘子。
嘉信回过神来,说:“信哥不吃,幼幼吃吧!”
俩孩子一个七岁,一个四岁了。
宋幼眠悄悄瞄了他一眼,心说之前吃午饭时,嘉信就没啥胃口,怪叫人担心的。
“信哥你是不是心情不好?”
嘉信抿了下小嘴儿,摇晃一下头,“没有。”
但鬼使神差地说:“幼幼,你说,我要是大伯二伯的孩子,该多好。”
宋幼眠:“???”
想起她大舅二舅,莫名地看了看嘉信。
咋,她三舅揍她信哥了?
要不咋突发感慨,竟然连亲爹都不想要了呢?
“信哥,是三舅收拾你了吗?”
嘉信摇着头,“没有。”
他再次低下了小脑袋。
他就是觉得,他如果不是他爸的孩子就好了,如果他爸没结过婚,没生过他,就好了。
心姨挺好的,他爸也挺好的,是他这个小拖油瓶不好。
孩子的精神世界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大人总以为孩子岁数小什么都不懂,但其实很多孩子心里都有数。
有些孩子嘴巴比较笨,自己嘴上表达不出来,可心中的感受却丝毫都不少。
尤其像嘉信这么懂事又早熟的,心态上或许还稚嫩了些,但其实在考虑一些事情时,思维已经逐渐向成年人靠拢了。
宋幼眠挨着嘉信坐了半晌,就搞不明白她信哥到底是因为啥才闹小情绪,问也问不出来,嘉信偶尔蹦出的那么一两句话,也让她稀里糊涂。
她捧着小脸儿直叹气。
但隐隐觉着问题根子应该还是在宋三舅身上的。
下了火车,一行人见到剧组派来接站的人。
“谭老师!您好您好!”
一名工作人员笑呵呵的,主动帮谭问心提行李,接着又看了看嘉信,以及嘉信身后的宋晴岚和宋幼眠。
“这两位是?”这工作人员忍不住多看这母女俩几眼,心想这娘俩长得可真好,绝对能当明星了。
大的清冷又美丽,睿智的神色又有种韧性,而小的那个唇红齿白玉雪可爱,瞧着就十分的灵动讨人喜欢。
宋晴岚笑了声,说:“我们是嘉信的家属。”
“哦,原来是这样,来来来,您请您请。”
小演员出来拍戏,身边跟着家属才是正常的。
就这么一行人上了车,但路上连着辗转了两天,才总算是抵达拍摄场地。
“同志们!!《烽火》电影来我们北山大队取景了!”
“知道啥叫剧组不?就是拍电影的,演电影的,就是咱上次过年时在打谷场放的那种电影!”
“咱大伙可得配合好剧组同志的工作,都听明白了没?”
因为山路不好走,一行人坐着牛车抵达了北山大队,没等进入大队就先听见生产队的大队长牛洪亮那中气十足的喊声。
这地方简直穷得不可思议。
都八七年了,外面一些地方早就发达起来了,甚至街上随处可见的小汽车,百姓的穿戴打扮也逐渐向香江那边的流行靠拢,穿戴逐渐时髦了起来。
可这北山大队竟然还过着相对原始的生活,听闻连吃水都非常困难,真是难为剧组竟然能找到这么一个地方当做拍摄场地。
当然,大队长牛洪亮这么热情也不是毫无缘由的,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好客,另一方面是因为剧组给钱啊!
租用场地,听说要用到他们大队的打谷场,村委办,还有住处,那些黄泥混杂稻草的土坯房子等等。
这些可全是要给他们大队钱的,这可是一笔意外之喜,这份收入对他们大队来讲那可是相当重要了。
正月里的天气还很冷,
北山大队安排剧组住在以前的知青点中。
都已经八七年了,早年一些知青要么回城了,要么就是在乡下成家有了自己的小家。
这知青点也就这么空置了下来。
土坯房子大通铺,倒是还算宽敞,就是一进门屋子里便一股土腥气,不过这边主要是住着道具组等片场员工,而像谭问心这种演员是住在另一个地方。
这时候的演员倒是并不矫情,拍戏也是一个吃苦的差事,好几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也是常有的事儿。
谭问心几人来得比较晚,但剧组已经把她住处安排好了,跟大队长牛洪亮沟通过后,就把几人送进了当地一位老乡家。
“老蔡婆,这就是城里来的那几位同志,您看着给安排一下,屋子都收拾好了吧?”
牛洪亮带着几人来到一户农家小院,半人高的土篱笆里圈着几间低矮的破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看着能有八十多岁了,手里端着个磕得坑坑瘪瘪白铝的鸡食盆子,院子里散养着一只大公鸡,还有两只小母鸡。
洒了一把鸡食后,老太太佝偻着腰背转过身来,她看东西不大清楚,脸上全是苍老的皱纹,头发全白了,甚至牙齿都掉了几颗,就连嘴唇附近都是皱皱的。
她咳嗽着说:“收拾好了,都换上洗干净的床单被套了。”
“那成,那这几位同志我就交给你了,城里来的不一定会做饭,您这些日子可得忙着写。”
老蔡婆点点头,然后驼着背转身给几人带路,等推开一扇破木板子的房门后,她指了指里头说:“就是这儿了,您看还成不。”
老蔡婆模样拘谨,瞧着不是话多的那种人,也好像有些胆怯,看几人的眼神似乎有点害怕,仿佛在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