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鼎盛唐朝!铠甲之最!

在稍微缓了缓之后,江南突然冲着一旁的山魈大圣勾了勾手指,坏笑道:

“过来!”

“拿着你的烧火棍,打我!”

“放心!我不会还手!”

主动要求被人打自己,像这种要求,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碰到。

而一旦碰到,必定毫不留情。

可是山魈大圣却犹豫了。

它之前跟江南切磋过,根本不是对手。

此时看着江南的坏笑,心里更是一阵发毛。

就算真的不还手,万一自己把他打出个好歹来,这里的动物们非得把自己生死活剥不可。

想到这里,山魈大圣用力的摇了摇头。

“我只是想要试一试这副铠甲的防御能力如何。”

江南说明缘由,还诱惑道:“打我一下,我奖励你一串新鲜香蕉。”

听到香蕉二字,山魈大圣的眼睛一亮,蹭的就窜了过来。

袋鼠刚子等其他动物也纷纷冲来。

打别人,还有好吃的拿,这种好事必须抢着干。

看着争先恐后的动物们,直播间的观众们当场被逗笑。

有些观众也趁机加入进来。

“让我来!给我一百就成!”

“我来我来!我只要五十!”

“我最喜欢打人了!不要钱!”

“我练过武功,我做合适!还给你一百!”

“我尼玛,这特么的也太内卷了!”

江南无暇去看弹幕,此刻他已经被动物们给团团围住,多少有些手足无措。

“我只实验一下,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帮忙的,你们就先歇着吧。”

“实在不行,等我将香蕉交给大圣以后,你们可以去争抢。”

江南连忙解释起来。

还不忘拉一波仇恨。

如此一来,山魈大圣一定会有些生气,从而下手更重,也就能容易测试明光铠的坚硬程度。

果不其然,听到江南这么说,山魈大圣的脸上顿时爬上来幽怨二字。

袋鼠刚子等动物们刚一散开,江南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它就已经挥动着烧火棍恶狠狠的砸来。

砰!

烧火棍结结实实的砸在江南的后背。

江南坐在原位,无动于衷。

不仅身形没有出现晃荡,甚至都没有感受到疼痛。

再看山魈大圣,一连后退了两步。

仔细打量,它进我烧火棍的右手还在不住的打颤。

这说明刚才反震的力量很大,它差点儿没有招架住。

若是歇斯底里的使出全部的力量,说不定右手就会被震的发麻,彻底抓不住烧火棍。

“不错不错!”

江南欣慰的点点头。

在看了一圈弹幕后,他笑着解释道:

“我身上的铠甲叫做明光铠。”

“明光铠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前胸和后背的左右各佩有一块圆形护镜,提高了胸部与背部的防御力,这种护镜在阳光下能闪烁反光,具有明亮的视觉效果,因而有了“明光铠”的得名。”

“除护镜以外,明光铠在肩上还装有兽头形状的护膊,它既具有保护作用,又能显示出将士勇猛威武的气势。”

“明光铠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一直到唐代才逐渐发展到顶峰,也就是现在的样子。”

“在南北朝的时候,不仅武士,甚至佛教中的护法神衹也穿此装束,以突出其威武雄壮之气概。”

“在东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百炼钢锻法,自然在武器的锻造上有了质的飞跃,从而诞生了我国战刀的始祖‘环首刀’。”

“随着武器装备的进步,原先的防御类装备已经不足以在战场上为战士提供足够的防御力,所以新一代的铠甲诞生了。”

“其中鱼鳞甲,筩袖铠、两裆铠都是在那个时期诞生的强力护甲,而这些也正是明光铠的原型。”

“到了北魏时期,明光铠则是当时军官阶层的豪华装备品。”

“三国时代曹魏曹植在他的《先帝赐臣铠表》中记载有明光甲。”

“其中写到:“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领,两当铠一领,赤炼铠一领,马铠一领。”!”

“隋朝盔甲技术和装备情况跟北朝晚期相差不大,只是明光铠基本上已经排挤了两当铠。”

“在大业七年的时候,我国征高句丽,主力骑兵四个团中有两个团装备马铠和明光铠,而没有一个团装备两当铠。”

“到了隋末,还发生了我国军事史上一件大事。”

“那就是:重装骑兵从汉族军队中消失。”

“与之相对应,马铠不再是汉族骑兵的重要装备了。”

“发生这个突变的原因应该是这样的:蒙古马很矮小,平均体重只有三百公斤。”

“若骑兵的体重以五十五公斤计,其装备总重以二十公斤计,马铠如前面所说,以四十公斤计,这样,战马若披铠,载荷就超过了体重的三分之一,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即使勉强承受,其机动性也要大受影响。”

“而在我国这样辽阔的地方,军队的机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知道军队的威力由打击力、防护性和机动性三部分组成。”

“三部分若不能达成一定的平衡,总体威力就要大受制约。”

“隋末就是如此。”

“当时,隋朝重装骑兵面对农民军轻装长矛手和轻骑兵,却没有体现出与其昂贵成本相称的战斗力。”

“蒙古马不能承受沉重的马铠,重装骑兵也在机动性方面的表现也就非常糟糕。”

“而农民军轻装部队利用机动性优势,在辽阔的战场上战胜了笨重的隋军。”

“继隋朝而起的唐朝,在血淋淋的经验和教训面前,也就无法产生对于重装骑兵的“崇拜之情”。”

“因此,轻装骑兵便成了必然的选择。”

“从唐朝开始,我国的汉族政权不再把重装骑兵视为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装骑兵在战场上的地位一落千丈,以至于到了可有可无的程度。”

“与之相适应,马铠也就越来越找不到市场。”

“实际上,唐以后一直发挥着作用的只有礼仪性的马具装。”

“上述这些,并非我胡乱捏造,而是有证据的。”

“新疆阿斯塔那永昌元年墓出土的骑兵俑,这些艺术品所表现的战马都是不着铠甲的。”

“而敦煌的莫高窟这个唐代洞窟中表现骑兵作战的壁画,所表现的大部分战马也是没有穿着马铠的。”

“到了唐朝,军队盔甲装备比例比前代有了很大增加。”

“从《通典》和《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卷四《军械篇》可以知道,唐朝的标准是着甲士兵占士兵总数的百分之六十。”

“虽然并不是都穿着铁甲,但这个比例比起前面说过的汉代军队着甲比例,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而且唐军在开元年间的数额是五十四万,若足额装备,需要盔甲三十二万副。”

“能够满足这个需求,说明了生产力极为发达。”

“与时代相近的只有最盛时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军队。”

“虽然他们比唐朝军队人数多,但是装备要插上很多。”

“在盔甲种类方面,《唐六典》卷十六提供了资料:“甲之制十有三,一曰明光甲、二曰光要甲、三曰细鳞甲、四曰文山甲、五曰乌鎚甲、六曰白布甲、七曰皂绢甲、八曰布背甲、九曰步兵甲、十曰皮甲、十有一曰木甲、十有二曰锁子甲、十有三曰马甲。”

“从这个描述中,可以知道当时唐朝一共有十三种铠甲,其中明光铠最为突出,也最被看好。”

江南不知不觉的讲完了明光铠的发展历史。

历经好几个朝代,一步一步的发展,明光铠才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最后,江南还不忘补充道:

“关于明光铠的文物证据,最早的是孝昌元年的元熙墓陪葬的手按大盾的陶俑。”

“它们所披铠甲的胸、背部分都是由左右两片近似椭圆形的大型甲板组成的,腰间束带。”

“建义元年的元邵墓中陪葬的陶俑也有穿着明光铠的。”

“这类陶俑高三十点八厘米,而同墓中普通士兵俑高不过十九点一厘米左右。”

直播间的观众们认认真真的听完了江南的科普,再看着江南身上的明光铠,不由的羡慕不已。

“我也好想拥有这样一副铠甲啊!”

“唐朝确实牛逼!不然李世民也不会被尊称为天可汗!”

“帅是帅!不知道明光铠在古代战场上面的战斗力如何!”

“试问,哪个男人不想拥有一副铠甲呢?”

“那是自然,小时候看到《铠甲勇士》中的铠甲,就曾幻想过,长大后还专门买了一套!”

观众们随意的议论着,还莫名聊到了国内最知名的特摄剧《铠甲勇士》。

这部剧根据五行和动物为灵感,分别设计了炎龙侠、风鹰侠、地虎侠、黑犀侠和雪獒侠,最后还有一套帝皇侠。

这六套铠甲一副比一副帅,且更有特点。

曾几何时,很多小孩子都曾幻想过可以拥有。

虽然之后也陆陆续续的出过几部,但不论是剧情还是铠甲都已经大打折扣。

因此这么多年过去了,很多人向往的仍然是这六副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