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直到终老都是独立女性

关于“告别仪式”的筹备工作,莫宵野则是通过在殡仪馆工作的小白,帮着联系了一个专业团队,毕竟“遗物整理工作室”并不处理此类业务。

关于仪式的很多细节,莫宵野还是听钟爱转述才知道的,毕竟她与王老师的交情更深,不论有什么进展,王老师则是会直接告知她。

钟爱说葛阿姨与薛阿姨,还专门花钱聘请了专业化妆师,说是要化着美美的妆容,去参加“自己的告别仪式”!

听到这一说法,莫宵野不禁感慨,“别说她们这个岁数的人了,感觉至今仍有不少Z世代也做不到:生前目睹自己的“告别仪式”吧?”

“可不是嘛!所以说观念的进步与否,与年龄段只有一部分关系,却绝不能说老年人的思想,就一定是落后或保守的!”钟爱也佩服两位老阿姨。

“到时候咱们去告别仪式现场,其实也算是提前‘预习’吧?”莫宵野觉得此番,目睹了住进养老公寓试点的老人们,以年龄差大小结合的搭配组合,也能生活得挺好,尤其是她们在都能自理的前提下,因为同龄人常聚在一起,气色反而显得相当不错!

即便是像蔡阿姨这种,在某日清晨没能再次醒来,可她的遗体也及时被同层居住的其他“老姐妹”发现了,并未遭遇“好多天之后才被人发现”的悲惨结局。

既然她们的这种“养老方式”值得借鉴,那两个老姐妹要提前目睹自身告别仪式的决定,是不是也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呢?

莫宵野觉得有朝一日,倘若自己与钟爱、林听,也活到了像葛阿姨此刻的这个岁数,是否也可以趁着身体硬朗,提前举办告别仪式?

前去养老公寓之前,没想到竟会有这般“意外收获”!

“说得就是啊,我还挺好奇在仪式现场的葛阿姨与薛阿姨,会呈现出怎样的姿态呢!”钟爱的语气中,透着些许兴奋感。

“我也是。”莫宵野确定钟爱与自己的感受相近。

“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你。”钟爱突然转了话锋。

“你说~”莫宵野预感到她的问题,可能会是关于“互助式养老”的延展话题。

“你和游警官,大概率是要结婚的吧?”钟爱终是问出了心中好奇。

“目前来看,好像会是这种结局。”莫宵野语气清浅回道。

“恩?”钟爱的语气间透出几分惊异,“你俩的感情基础那么深厚,怎么还会说从现阶段来看会是这样?”

“因为感情,确实是流动的。”莫宵野笑道。

“此话怎讲?”钟爱反问,语气显得愈发好奇。

“因为现阶段,我俩是相爱的关系,但未来还很长,不是所有的情侣或是夫妻,都能走到‘共白头’的。”关于这一结论,莫宵野是在父亲出意外离去后,便隐约悟到了一些。

直到听说蔡阿姨的丈夫,是在她三十岁出头时去世的,而且后来她也没有选择再婚,最后她唯一的儿子也离开了,便愈发深刻理解了一点:陪着走到最后的,可能也只有“自己”了。

“这句......确实是实话。”钟爱微微顿言,“我从来没跟你讲过我爸的事对吧?”

莫宵野闻言,心口微微收紧,确实没想到今日她会提到这一话题!“只要你愿意说,我就愿意听。”

“他和我妈,其实算是露水情缘。”钟爱语气清浅道,“当时我妈确定自身怀孕了以后,觉得孩子是无辜的,便决定要把我生下来,哪怕后来独自抚养遇到的难度,比她之前预计的要大得多,可她依然对我很好很好。”

莫宵野不知如今是自己岁数渐大泪点变低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听到最后这半句时,眼眶不禁微微发烫。

之前听过太多实例或是新闻报道:有一些“单亲母亲”生下孩子后,才意识到养育孩子,不在自身的承受范围内,便毅然选择弃养了......

可是钟爱的母亲,从未怨恨过女儿分毫!也正是这一原因,以致钟爱自小给人的感觉,都是偏温柔、安静的。

“后来我妈其实又遇到过我爸一回,是偶遇的那种,但她没告诉对方:他其实有一个女儿。”钟爱讲述这些时,语气冷静又平稳。

莫宵野暗暗佩服:若是换位讲述,自己绝对做不到如此!“所以......你对男女之情,应该不太相信吧?”

“倒不是完全不信,只是不会沉迷。”钟爱答得理智。

莫宵野隐隐觉察到:钟爱兴许早就做好了“独自过日子直到老”的准备!

“这些话,咱们就别对着林听丫头说了吧?”钟爱突然笑了。

“关于人生的感受与经验,还是需要她自己去悟,咱俩的活法与既往种种,又不能代表她对吧?我甚至觉得:每个人的经历与经验,都只适用于自己一人而已。”莫宵野也笑了。

“说得对!即便人生重来一次,根据自身当时的阅历与眼界,应该还是会做出一模一样的决定。”钟爱赞同她的说法。

“是。”莫宵野点了点头,“告别仪式当天,还是由我开车去接你俩,然后再一起去仪式现场?”

“成!我在群里再说一声,让林听也知晓一下。”钟爱说完,又回复了她一个可爱风格的表情包。

莫宵野不禁笑了,明白她这是在称赞:此番的遗物整理预约,接得很值得!不仅让团队有了一定的收入,还看到了更加丰富多样的生活态度!

怀着期待的心情,终于等到了葛阿姨与薛阿姨“特殊告别仪式”正式举办的这一天。

莫宵野是在看到两位老姐妹的一瞬,才意识到:自己先前关于她俩“思想前卫”因果关系的猜测,还是生出了一些“偏差”......

原本以为薛阿姨能够接受这种形式的告别仪式,是受了葛阿姨的影响,听了王老师介绍薛阿姨之后,才惊然发现:薛阿姨的想法,其实更加“年轻化”!她不仅思考过许多时髦、前卫的计划,甚至还将它们,通通化作了“现实”!知行合一,才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