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大明之良

“这就结束了?”

秦淮河边,承安楼上。

沈松一脸的不甘心。

他们也去了朱雀广场看热闹的。

前面还好。

但是到了后头。

那些士子们被一群工人揍了一顿,这事稀里糊涂的就结束了?

你说朱皇帝要是出动军队镇压,哪怕把事情压下去了,大明朝廷的威望也肯定会受损。

但是现在

是两拨请愿的人互打,一方打不过跑了。

这可和朝廷没什么关系。

“这大明朝廷还真的是挺按照规矩来的.”

白宁苦笑道。

“爷,没想到这事居然就这么平下去了,难道这大明朝就真的水皮不进,一点漏洞都没有了吗?”

沈松叹了一口气说道。

白宁看了一眼沈松。

却摇了摇头。

“未必!”

“哦?爷,您有什么良策?”

“这大明朝刚刚天下一统,正是国势如日中天的时候,岂能被这小小的动乱颠覆?当年大清朝,三藩之乱闹得那么凶,不也压下去了吗?”白宁说道,“不过,这大明朝固然强大,但是也不是没有隐忧的。”

“隐忧在哪儿?”沈松眼前一亮。

白宁看了他一眼,说道:“报纸!”

“皇上,这是两江、两湖、两广、安徽,浙江八省土地清查和各省应纳田赋登记情况,请皇上过目。”

罗芳伯在得到。

朱皇帝笑了笑:“此事,怎如此顺利了?”

罗芳伯摇摇头:“皇上,朝廷在四川逮捕了几百人,来请愿的士子们又挨了揍,地方上的士绅们如何不知道您的决心?谁还敢出头抗税的?所以大家都老老实实的缴税了事了。”

“老老实实?怕是没有那么老实吧。”朱皇帝说道。

罗芳伯无奈道:“皇上明察秋毫,只是这为政者,岂能真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这能基本抹平,地方上不要闹出事情,就算是不错了。”

朱皇帝点点头。

他其实也没打算和整个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决裂了。

既然没办法决裂。

那有些事情。

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没办法的事。

不过现在能做到这一步,朱皇帝已经很满意了。

罗芳伯看了朱皇帝一眼。

他知道。

朱皇帝现在要扶持新学的学子上位了。

为此,他这个首相,其实就已经有些碍事了。

因为新学党的领袖天然就是随朱道桦从欧洲回来的顾松。

因此。

这个首相的位置,得把顾松提拔上来,让他来为新学的学子们保驾护航。

而与此同时。

朱皇帝也需要对在朝堂有相当影响力的湖南帮进行一定的妥协。

政治,就是妥协的智慧么。

因此

朱皇帝已经开始盘算着提拔彭浚来做次相,来平衡朝堂。

罗芳伯既是国丈。又是国公爷。还当了这么久的首相。

继续做下去已经不太合适了,是时候急流勇退。

想到这里。

罗芳伯主动说道:“皇上,臣这些年做大明丞相,也已年老体衰,臣希望.”

朱皇帝摆摆手,说道:“大舅哥,你我何必说这种话,现在朝堂上两个广东人丞相确实不太合适,不过你不做丞相了,可别想就这么退休了。”

罗芳伯一愣,不由得问道:“皇上还要老臣去做什么?”

“大舅哥,你以前是在南洋开公司的,对这工商之事也有所了解。”朱皇帝说道。

罗芳伯脸上一红。

什么开公司。

其实就是开黑社会堂口。

一开始是依附于天地会,后来和天地会闹翻了,就自己出来单干,把天地会的人踢走之后,还在婆罗洲成立了兰芳公司,后来还成立了兰芳共和国。

履历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了。

朱皇帝见状微微一笑。

这人才其实都是历练出来的。

历史上。

刘邦身边的都是沛县老乡。

朱元璋身边的也大多是安徽凤阳老乡。

难道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人在那个时刻发生了变异,一下子就涌现出这么多能臣武将?

当然不是。

这只是因为,他们跟随在刘邦、朱元璋这样英主身边,有能力的人得到了锻炼之后,自然就涌现,冒头。

成为了一朝名臣了。

三国演义里面,刘备得关羽张飞,是偶然得之。

历史上的刘备真的运气那么好?

这肯定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但更有可能的是。

在刘备身边,最开始参加创业的那些小兵们都死光了,最后关羽、张飞这样的猛人,就在这样的残酷的淘汰之中涌现,成为了刘备身边的左膀右臂。

如今朱皇帝身边也是如此。

要说名气。

朱皇帝身边的臣子们,在历史上能有什么名气?

但是现在。

谁敢说,他们不是一代名臣?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自古以来。

莫不如此。

罗芳伯也是如此。

在历史上,他就是个科举不地的读书人出来创南洋,开黑社会开出名头。

但是也仅限于此了——那个时代,给罗芳伯这样的人物的舞台也就这么大而已。

但是现在。

在已经开始在画的【新大明功臣相】中。

罗芳伯位列诸功臣第一位。

日后等朱皇帝嗝屁后,他的画像是要跟随着朱皇帝一起入皇陵的。

等日后的历史课本上。

罗芳伯肯定能和李善长、房玄龄、萧何张良等人并列的。

“朕有个想法,打算成立一个工商促进会,大舅哥,这促进会会长的位置,非你莫属啊。”

“工商促进会?”罗芳伯一愣。

“是啊,咱们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于工商产业,促进工商,就是促进我大明之繁荣。”

“现在我们大明已经开始分税制改革了,这地方上收税越多,他们的利益就越多,现在他们的薪水都是和税收挂钩了,朕相信,在这等情况下,地方上的官员肯定是有动力,促进工商,提高税收的,但是.这地方上的官,大多数都是一些儒生士大夫,脑子里面没有工商这一条线,所以,成立一个工商促进会,就是要教会我们大明朝的地方父母官,如何发展、促进工业,商业的繁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