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焕得到刘彻诏令,便了解了刘彻的目的,趁着夜色,驾一轻舟,在三五士卒的护送下,向着临安的方向前去。
吕文焕抬起头,繁华入眼,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
自己等人舍生在前,临安却还是歌舞升平,与这些虫豸一起,怎能做一番大事。
只是可惜了李庭芝,一代豪杰,竟然要为这样的赵宋皇室陪葬,真是可悲,可叹。
吕文焕漫步在拥挤的人群之中,人群之中,看着吕文焕一身甲胄,身旁又皆是魁梧之士。
虽然宋朝重文轻武,对武人打压到了极点。
但是民不与官斗,哪怕这些武人常被文人轻视,也不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能够得罪得起的。
“走,去太师府,寻贾太师。”
吕文焕稍作思考,便决定前往去寻贾似道。
这时的南宋乃是第六位皇帝赵禥主政,赵禥为人昏庸,软弱,喜淫欲,且智力非常人。
登基之后,便将朝政大局全托付给了贾似道,封贾似道为太师,授其平章军国重事,朝政大权委托于其手。
先是准其三日一朝,后又十日一朝,每次退朝之时,赵禥还要目送贾似道离开,才敢就座。
宫中之事,则设置春夏秋冬四夫人管理,自己每天只需要沉溺于酒色财气就可。
吕文焕以为,自己等人舍生忘死为国尽忠,恐怕朝堂之中的皇帝陛下,还未可知吧。
“太师,襄阳守将吕文焕来了。”
听闻左右之言,贾似道微闭的双眼,突然睁开,眼中流露着芒光。
“他回来做什么?”
左右微微摇头,示意不清楚吕文焕来此何事。
“把吕文焕带到这里来。”
贾似道沉吟片刻,便下了决定,不管吕文焕所为何事,先将其叫上来,听听他的要求。
此番元朝进攻襄樊,贾似道并未将实情全盘托出,反而将消息隐匿了下去。
要是襄樊丢失,自己这个太师也就做到头了。
哪怕是皇帝再怎么看重,朝堂之上的政敌和民间百姓的民意,就能将他贾似道挫骨扬灰。
“太师,吕文焕带到。”
左右将吕文焕引入座,出声提醒道,看到贾似道回过神来,慢慢地退了出去,将门带了过来。
“文焕,不知深夜来我处所为何事?”
贾似道端起身旁的茶杯,用杯盖将茶叶推开,小喝了一口。
“太师,襄阳未失。
末将此番前来,是向陛下报喜来的。
多亏几支义军的帮助,我们不仅抵挡住了元军的进攻,还修复了原来被破坏的防线。
只是....”
贾似道沉浸于吕文焕所言,手中的茶杯都以忘却,茶杯抛出一道弧线,将衣袍打湿,茶杯清脆的声音,唤醒了贾似道。
“只是什么?”
皇帝不知道襄樊之战的惨烈,但是他贾似道可是知道,蒙古军队来势汹汹,自己派出去的运粮队伍,都未能击溃元军的海军。
原本看到吕文焕以为是襄阳丢失,他还想着怎么将一切代价丢到吕文焕身上,保全自己。
没想到吕文焕还真是个人才,竟能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想到这,贾似道上下打量着吕文焕,越看越满意。
至于义军,贾似道早已习惯了,从有宋开始,宋朝的叛乱和义军就没少过,到时给他们封点官,赏赐些金银财物,就能将这些义军首领打发了。
就算是不慕名利,一心报国之士,也可以借由皇帝的名义,让其乖乖让出军队。
当年的八字军、岳家军不都是如此吗。
“太师,只是襄阳如今钱粮不济,还请太师给予支持,文焕必然以死报之。”
“好好好。”
贾似道听到吕文焕所言,眼珠流动,笑容已经抑制不住了,连说三声好。
在贾似道看来,吕文焕这是准备投效自己,虽然宋朝重文轻武,但是坐到贾似道这个位置上,只要是愿意效忠,又有本事的人,谁人能不喜欢呢。
更何况,吕文焕刚刚保住襄阳,这可是大功一件,更能加深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文焕,我必不负你。
等明日早朝,我保举你做襄州、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
“多谢太师提点。”
看着天色渐明,距离上朝也没有几个时刻了。
“事不宜迟。
等我换上朝服。
文焕,且随我入宫。”
贾似道上前,抓住吕文焕的衣袖,急切地说道。
“是。”
。。。。。
“太师。”
端坐在龙椅之上,赵禥看着满脸喜悦的贾似道,有些迷惑,但还是站起来迎接贾似道。
“恭喜陛下,陛下万年。”
贾似道一上殿,便向着赵禥恭喜道。
“喜从何来?”
“陛下,蒙古举二十万士卒,进攻襄樊。”
“啊!
哪里有喜。”
赵禥脸色煞白,声音有些颤抖,看向贾似道,眼神中有些希冀,期望贾似道能有挽救之道。
朝堂众臣,听闻贾似道之言,无论是否与贾似道为朋党,皆面露难色,议论纷纷。
看着皇帝的表现和文武百官的丑态,贾似道颇为满意,这更能表现出自己与他们的不同,不由得高声打断这嘈杂的议论。
“官家,臣请陛下允许咱,准许襄阳守将吕文焕上殿。”
“吕文焕?”
殿中文武百官,皆心中不解,只是贾似道威望太重,无人敢质疑。
满朝皆为贾似道朋党,哪怕是皇帝也以贾似道为肱骨,反对派早已被打压到寂寥无声。
“那就听太师所言,召襄阳守将吕文焕上殿。”
吕文焕走上大殿,殿中文武百官皆目视吕文焕,有些惊异,襄樊虽然对本朝十分重要,但是与在座衮衮诸公比起来,还是不值一提。
“官家,既然吕文焕已经上殿,那就由他来讲解一下襄樊之战吧。”
说着,贾似道退到一旁,等待着吕文焕的表演。
吕文焕看着殿中文武百官和端坐于上的陛下,原本有些激动的心情,平负了下来,于是便将襄樊之战娓娓道来。
只是其中将李煜等人,描写成为义军,对其作用轻描淡写。
朝中百官不懂武事,对义军的了解,也只限于民团,以为是一帮扶君救国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