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易安居士

战争的鼓点,即将再次敲响。

此时的王小飞,正在济州城外,与鲁智深一道,操练士卒。

自从山东官制改革全面铺开后,政务方面,王小飞交由吴用等人全权处置。

身为寨主的他,将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军队建设中去。

身逢乱世,能打才是硬道理。

此次训练的,是新招募的三万士卒。

梁山家大业大,盲目扩军并非上策,只要够用就行。

将手中现有的兵卒训练好,使之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才是正确的做法。

……

正演练间,有喽啰传报,说军师找他。

为了搞好与济州本土文化人士之间的关系,吴用组了一个酒局,叫王小飞过去捧捧场。

梁山轰轰烈烈的官制改革,固然为地方治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如此猛烈的行动,还是影响到了读书人的切身利益。

在这个当口,组织一场文化沙龙,找读书人的代表一起聊聊,其实还是挺重要的。

士农工商,士排第一。

尤其是北宋这个特殊的时代,文人的地位相对崇高,他们的话语权,不容忽视。

涉及到读书人利益的改革,必须要慎重进行。

王小飞与吴用的官制改革,预计要裁撤了三分之二的官位。

而剩下来的三分之一,还是需要读书人来充任。

后期攻下的地盘,更是得由官员来治理。

如果一味地打压士人,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梁山的发展。

所以吴用专门组局,召集山东士林有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一起来讨论当前局势,同时促进双边的互信。

此举意义重大,无论对于梁山自身,还是对于济州本土的士大夫群体,都称得上及时。

社会是复杂的,不同立场的群体,从对抗走向合作,才是建立文明的必经之路。

枪炮带来毁灭,建设和交流,才能带来繁荣。

……

王小飞带着随从,来到济州府最大的酒楼——鸿运楼。

鸿运楼开了六十余年,算得上老字号了。

占领济州后,梁山花了大价钱,将这座楼子盘下来,当做官方的招待所。

日常运营还是交由原老板,为了弥补鸿运楼的损失,梁山还给他们在别处建了个分店。

梁山现在已经不同往日,强取豪夺的事情,基本上不干了。

百姓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

入席后,吴用介绍大家认识。

梁山方面出席的有:前东平太守柳正、圣手书生萧让、大词人周邦彦。

济州本土的士林领袖来了两位:一位名叫辛赞,另一位名叫晁迪。

辛赞出身书香门第,他的家族,在济州本土很有声望。

在不久的将来,辛家还会出一位名动天下的人物,那便是辛弃疾。

辛赞是辛弃疾的爷爷,而此时的辛弃疾,还没有出生。

晁迪也是当时有名的文士,他的哥哥,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

众人相识后,纷纷落座。

……

吴用笑道:“还有两位贵客未到,大家先稍待片刻。”

过了十分钟左右,客人终于到了,竟是一对夫妻。

丈夫一身文士打扮,面有倦容,精神状态似乎不佳。

妻子将丈夫扶着坐下,满脸担心的神色。

辛赞关心道:“易安居士,德甫的病,现在如何了?”

“唉,都病了几个月了,吃药也不顶用,真是愁死我了。”

……

听到“易安居士”四字,王小飞打个激灵,瞬间坐直了身体。

原来这对夫妇,正是大名鼎鼎的赵明诚、李清照。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原是汴梁城中的官员,李清照的家族,也是书香门第。

赵挺之被蔡京迫害,在京城待不下去,只能带着一大家子,跑回山东老家避祸。

李清照也追随丈夫的家族,来到济州府居住。

此次吴用设宴,居然把这样的重量级嘉宾,给请了过来。

真可谓是蓬荜生辉!

……

就在大家准备开宴的时候,又进来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名叫黄有实,勉强算是梁山的元老之一。

老黄之前是不法书商,专干盗印的工作,借此牟利甚多。

后来在盗印梁山漫画时,被王小飞亲手抓获。

经过教育之后,被梁山漫画局收编,目前担任梁山漫画局局长。

王小飞有阵子没见老黄了,顺便与他打个招呼。

“老黄啊,咱们的漫画生意,现在咋样了?”

“挺好的,梁山漫画产业已经遍布全国,日售六十万册,后期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王小飞点点头,给黄局敬了一杯酒。

漫画局的工作,完成的相当可以,值得表扬。

……

黄局长主动起身,给大家敬酒。

“俺老黄这次来呢,其实是想当着各位领导的面,给易安居士赔罪。李居士,俺们漫画局之前多有得罪,请您见谅!”

李清照冷哼一声,没有接话。

场面有点小尴尬,众人不禁有些疑惑。

梁山与李清照之间,难道有什么过节?

还有,漫画局是什么玩意儿?

……

吴用笑道:“我的黄大局长,你这人说话,怎么藏头露尾的?赶紧把话讲讲清楚!”

黄局长解释道:“其实就是一点小误会。咱们漫画局原本想与易安居士达成合作,但处置方式失当,与李居士起了冲突。此事错在我身上,今天趁这个机会,来与易安居士赔罪。”

……

这事儿说起来,是黄局长之前的操作,有些操之过急了。

当初王小飞发展漫画产业的本意,是为了给山寨搞点活动经费。

结果漫画产业发展的势头不赖,日后成为山寨当时重要的财源之一。

随着梁山的在南方的势力扩充,山寨逐步掌握了铸币工艺,开立了好多铸币厂。

拥有了“钞能力”的梁山,自然就看不上漫画的那点小钱了。

而且随着地盘的扩大,农业、商业、乃至渔业的产值,都上来了,物资供应也不再匮乏。

虽然不指着漫画挣钱,但近几年间,梁山漫画,并没有停下脚步。

在黄有实局长的努力下,梁山漫画的产业规模,扩大了好多倍。

各个品类的漫画产品,也被开发出来,深受广大少男少女的欢迎。

就连李清照这样的大神,也被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深深吸引。

并且开动脑筋,自己动手画了几本。

李清照的大名响彻宇内,她创作的漫画,受到了不少闺中少女的追捧,一时间洛阳纸贵。

此等现象,引起了各大漫画商人的注意。

随着梁山漫画的风靡,竞争者的身影,也随之出现。

漫画商人们找上门来,要与李清照合作,希望借助她的名气,与梁山漫画分庭抗礼。

正好李清照与赵明诚研究古玩与金石学,需要大量的经费,所以手头一直不是很宽裕。

面对漫画商的邀约,夫妻俩一合计,最终答应下来。

结果自然是一炮而红,李清照创作的漫画,质量上乘,故事性强,叫好又叫座,卖疯了。

夫妻俩赚了一大笔钱,而梁山漫画的热度,因为李氏漫画的风靡,遭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

黄有实局长,有些坐不住了。

李清照这种历史级别的漫画选手,必须要收编过来。

不然的话,梁山漫画产业,将面临空前的危机。

黄局长携带重礼,登门造访,希望李清照终止与其他商人的合作,加入梁山漫画局。

梁山的诚意还是有的,可惜那时的李清照,略微有些傲娇,同时对梁山草寇的出身,存在一些偏见,整个过程,表现得不冷不热。

而谈到最后,她也没有答应黄局长的合作请求。

黄局长再三登门,效仿古时的刘备,要用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李清照。

但李清照不为所动,还是不愿答应。

那老黄也不是泥捏的,有个再一再二,没个再三再四。

既然无法合作,那就只能在商言商了。

双方就此交恶,结下了梁子。

梁山漫画局使出浑身解数,对李清照的作品发起全面进攻。

李清照何许人也,那自然是不甘示弱,与黄局长斗得有来有回。

老黄的优势在于规模,李清照的优势是她的才气。

论创造力和文艺功底,整个梁山加起来,都比不过李清照一人。

这种历史级别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真不是闹着玩儿的。

几番应战下来,梁山与清照小姐姐战成平手。

要不是有几本老漫画撑着,还有被反杀的危险。

拿到战况报表的那一刻,黄局长郁闷极了。

好强,对面真的好强啊!

打不过,真的打不过啊!

怎么办,老子心里好烦啊!

……

军师吴用组的这个局,邀请到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

黄局长得知消息后,动了心思。

合则两利,斗则两败。

倒不如趁此机会,在山寨大佬们的说和下,再次寻求与李清照的合作。

……

听完老黄的解释,在座众人,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真是不打不相识!

得知梁山寨主,居然是漫画产业的始作俑者,李清照本人也是惊奇不已。

王小飞提议道:“老黄,你真是个小气鬼,易安居士既有如此本事,你就应该退位让贤,直接请李居士来做漫画局的局长,你做副手就行,怎么样?”

黄有实一拍大腿:“寨主讲的好哇,黄某早有此意,回头我就打辞职报告,同时把局长的聘书送到李居士手中,工资开到五千贯一日!”

王黄二人插科打诨,配合默契。

众人闻之又笑,李清照也不禁莞尔。

经过一番说和,黄李二人总算是放下芥蒂,达成了合作意向。

……

擅于借题发挥的吴学究,顿时有了灵感。

“诸位都是饱学之士,而我梁山却是草莽出身,双方有些见外,也是在所难免。只要咱们双方放下成见,达成合作,绝非难事。李居士同黄局长的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由刚开始的对抗,走向了合作共赢,他们之间的互动,很有启发意义啊!”

辛赞与晁迪对视一眼,若有所思。

王小飞趁热打铁:“军师说得不错,我梁山虽是草寇,但心怀天下,替天行道的旗号,绝非虚假;所作所为,也是为了百姓的福祉。大宋积贫积弱百余年,冗官冗费早已病入膏肓,若不根治,国家无望啊!”

辛赞拱手道:“我等也并非无理之人,梁山入主济州府,力行改革,确实做出了不俗的成绩。但骤然裁撤如此众多的官员,不免使读书人恐惧。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几年,不就是为了获取功名吗?在下窃以为,改革确实要改,但不可操之过急,还望寨主和军师,能体谅读书人的难处,在‘功名’二字上下下功夫。”

晁迪想了想,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如今山河飘荡,社稷临危,王寨主愿意为百姓做些事情,实属难得。梁山有匡扶社稷的想法,普天下的读书人就没有吗?朝廷被奸党把持,多少饱学之士被埋没,他们的才华无处伸展,终日碌碌无为,凄凉至极啊!倘若贵寨能给这些人一个机会,他们肯定会很感激的。”

……

辛赞、晁迪二人作为士林领袖,他们的意见,很有借鉴意义。

在政治腐败的北宋末年,官员的数量的确很多。

但好的资源都被奸党把持,真正想做事业的读书人,反而得不到相应的机会。

新近崛起的梁山,实际上是需要这些真正有才能的士子的加入的。

只可惜僧多粥少,梁山精简官僚机构的数量和人员,能够提供的岗位着实不多。

这就好比后世的公务员考试,它最大的目的,其实是维稳,而不是真的创造就业。

怎样缓解供需矛盾,成为摆在王小飞和吴用面前的一大难题。

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梁山也无法得到读书人群体的认同,后续也会有天大的麻烦。

士农工商,士排第一位,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北宋时代,读书人还是值钱的。

不像现在,连乞丐都不如。

王小飞给吴用使个眼色,后者心领神会,连忙起身道:“诸位的意见很中肯,也很有见地。这样吧,你们几位先聊,吴某与寨主出去开个小会,看能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

在一部空间内,两位梁山大佬开启闭门磋商模式。

“小飞,怎么办?咱们是不是要让几分利?”

“让?不行,改革大势一旦拉开,断然没有后退的余地。”

“咱们也要为以后考虑,将来地盘大了,又招不到人手干活,那时候可就不好办了。”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农耕时代,懂得识文断字的人,确实是社会上的少数。

……

王小飞来回踱步,突然想到了好主意。

“这样吧,咱们干脆办个文学院,再办个科学院,把那些饱学之士集中起来,咱们提供经费,给他们一些大学士、大博士的名头,让他们搞研究,玩创作去。等有了空出的职位,再择优录用,怎么样?”

吴用眼神一亮:“你是说,稷下学宫的模式?”

“不错,先把他们养起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