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景恪疑惑的时候,朱标问道:
“景恪,可知曹国公所患何病?”
陈景恪点点头回道:“具体不好说,不过根据御医的诊断,我以为应当是心病。”
“他似乎受到了惊吓……可我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事情值得他如此恐惧的。”
“心病?”朱标愣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
不过他什么都没说,而是问道:“你可有办法治疗?”
陈景恪摇头道:“没有,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一来我不知道他的心结是什么,二来也不擅长治疗这种病。”
朱标颔首道:“我知道了,此事你不用管了。”
“我正好有事要写一封信回应天,正好将此事一并说了。”
陈景恪笑道:“那感情好,省了臣许多麻烦。”
之后陈景恪就借故离开。
等到了无人处,脸上的笑容陡然消失,变成了庆幸。
朱标的反应,让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真相。
能让堂堂曹国公如此惧怕,甚至吓出病来的,整个大明朝只有一个人。
朱元璋。
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李文忠如此恐惧?
只能说细思极恐。
这里面定然隐藏着极大的秘密。
而朱标的反应,说明他是知情人。
他让自己别再过问此事,其实是在保护自己。
想通了这一点,陈景恪心中无比的感激。
他虽然很好奇,可还不想死。
有些事情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还好,自己先一步离开了应天,否则以自己的医术和名声,是必然躲不过去的。
到时候不论能不能治好李文忠,恐怕都落不了好。
一想到这里,他心中就无比的庆幸。
或许这就叫吉人自有天佑吧。
说起来还真踏马要感谢一下朱樉。
要不是他把朱标气出病,自己很难躲过这场是非。
只希望自己回京之前,这件事情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陈景恪不知道的是,他还真是逃过一劫。
前世李文忠病死,朱元璋怀疑给他看病的医生下毒。
将淮安侯华中降爵,全家驱赶到苦寒地区,没多久华中就死了。
其余医生尽皆满门抄斩。
具体发生了什么,已经没有人知道。
但从朱元璋的反应来看,是有些不正常的。
以陈景恪的重要性,即便参与治疗,朱元璋杀他的概率也不大。
但肯定会惹一身骚。
这次意外避开这场是非,确实是运气加身了。
另一边,看着手中的诊断书,朱标也是非常的无奈,又有些气愤。
他自然知道李文忠在害怕什么。
当年在军中嫖妓,被自己父亲训斥,他因恐惧准备投降张士诚。
后来父亲在母亲的劝说下熄了怒火,写信安抚。
他又改变主意,并把自己的同谋给杀了。
李文忠自以为事情做的隐秘,可老朱是什么人?
到处都是眼线,他做的事情早就被知道了。
事后李文忠自己也意识到,事情瞒不过朱元璋。
于是就落下个心病。
说起这件事情,朱标自己也感到无语。
李文忠是自己的亲表哥,朱文正是自己的亲堂兄。
俩人竟然都有过投敌的举动……
老朱家怎么就出了这么多奇葩?
朱文正已经有了实际行动,所以处罚较重,被抓起来圈禁。
没多久就死于惊惧。
李文忠只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没有实际行动。
再加上朱元璋也是事后才知道,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此事。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李文忠自己还没有放下。
朱标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知道的也更多。
其实从数年前开始,李文忠就有些不对劲儿了。
事情还要从朱文正说起。
虽然他因为惊惧而死,但他有个儿子叫朱守谦。
从小被朱元璋和马皇后抚养长大。
后又封其为靖江王,封国也放在了桂林。
可以说,完全是将他当亲儿子对待。
但朱守谦性情暴戾引的天怒人怨。
朱元璋就将他叫到应天批评,他非但不知悔改,还写诗嘲讽。
说我们本来就有杀父之仇,你假惺惺什么,搞的我多稀罕伱的爵位一样。
老朱彻底怒了,废了朱守谦的爵位,圈禁在凤阳守陵。
或许是因为兔死狐悲,从那时开始李文忠的情绪就不对了。
前几天李文忠又因为某些政事上书劝谏,被朱元璋斥责。
估计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心态彻底崩了。
朱标想的更深。
朱樉被废之事,恐怕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亲儿子都能废,一个外甥又算得了什么?
但朱标深知,自家老爷子是真的已经将当年之事放下了。
否则又怎会容许李文忠活到现在?
完全是他做贼心虚,自己解不开这个心结。
但朱标又完全能理解李文忠的担忧。
首先朱文正死的太快,你说是被吓死的,证据呢?
估计在所有人心里,都已经默认是被秘密处死的。
其次就是自家老爷子杀人太狠了,开国功勋杀了一批又一批。
胡惟庸案更是杀的血流成河。
连自己这个亲儿子都有些怕,更何况是李文忠。
又恰好赶上朱樉被废。
只能说,时也命也。
面对这种局面,朱标也实属无奈,提笔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
将陈景恪的诊断写上,然后直言他是心病,只能靠自己解开心结。
然后又给马皇后写了一封信,让她去开导开导李文忠,希望能有点作用。
之后他就不再操心这个烂事儿了,实在管不了。
十二月不知不觉就走完了,洪武十七年悄然到来。
朱标没有返回应天,而是留在了长安过年。
给朱元璋和马皇后的信里,他写明了原因:
陪陕西百姓过个年。
也以此为朱爽之事画下一个句号。
朱元璋和马皇后那是非常心疼儿子,自然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朱标不走,陈景恪自然也回不去。
再说还有李文忠那摊子烂事儿,他也不愿意回去沾染是非。
就给父母写了封信,并寄去了很多陕西特产。
今年的陕西百姓,确实过了一个欢乐年。
扒皮王朱樉被废,朝廷又免除一年的赋税。
朱标又将秦王府的钱财,拿出一大部分购买物资,发给十岁以下的孩童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
手中有了点余粮,日子有了奔头,百姓自然高兴。
看着笑容满面的百姓,朱标也发自内心的笑了。
心中的郁结之气也消散大半。
年刚过完,朱标就带着人出发了,实地走访考察陕西的具体情况。
最终得出了几个关键性数据:
陕西冬季变冷、降雨减少。
粮食比二十年前减产两斗左右。
要知道此时的良田,亩产也就二十斗(两石)左右,少两斗就相当于减产十分之一。
陕北和河套地区的情况更加严重,耕地面积比之唐朝时期,减少了一半左右。
产量更是减少到只能勉强保本。
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朱标更加直观的认识到,陕北和河套的问题有多严重。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一月底,朱标拿着详细数据,离开了陕西。
陕西百姓自发的从四面八方赶来相送,无数人跪求朱标不要离开。
很多人直接躺在车轮前方,请求他留下。
朱标感动的几度落泪,随行人员无不动容。
陈景恪心中也酸楚不已,百姓是多么期盼有一个好官啊。
但作为皇太子朱标怎么可能留在这里,车架还是一点一点的前行。
十余日后,在百姓的挽留声中,离开了陕西。
听着身后隐约传来的挽留声,朱标揉了揉眼睛,说道:
“我终于理解,为何父亲会如此痛恨贪官污吏了。”
陈景恪被噎的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您的感触?
在这种感动至深的时刻,您觉得说这话合适吗?
果然,你们老朱家脑回路没几个正常的。
过了半晌,他才说道:“您要是找个机会将广通渠挖通,陕西人民会更感谢您。”
朱标深吸口气,表情恢复正常,说道:
“此事之前咱们讨论过,我已经将广通渠放在备忘录里了。”
他拿出一张地图,说道:“上次没有说完,趁现在有时间,你继续给我说说。”
陈景恪凑过来,说道:“好,上次说到哪了?哦,这次迁都应该走一步,看两步。”
之前陈景恪将他在应天,给朱元璋说的那番话,给朱标也讲了一遍。
并且强调了广通渠对陕西的重要性。
其实到了这一步,新都的所在地已经毫无悬念。
就是洛阳。
倒不是说只有这个地方合适,而是综合考虑客观条件,再加上朱元璋和朱标两人的主观因素。
洛阳是最符合要求的。
陈景恪自然知道,北平才是潜力最大的地方。
靠近渤海湾,海权时代占据的优势实在太大了。
然而陈景恪自己知道什么叫海权时代,却没办法给朱元璋和朱标解释。
难道要告诉他们,再过百年欧洲人就会开启大航海。
全球即将进入海权时代?
完全没有说服力啊。
打开地图,看看现在的世界局势。
中东亚地区,帖木儿帝国已经进入巅峰期。
这个国家有多强呢,永乐二年,他们的君主帖木儿组建了二十余万人大军,准备东征大明。
只是在行军途中病死,此事就此作罢,之后就陷入内乱了。
别管能不能打赢,就从他们能组建二十余万人大军,还能筹集足够跨越西域的粮草。
足见这个国家的实力有多强。
顺便提一句,帖木儿的五世孙率领残部南下印度次大陆,建立了莫卧儿帝国。
再说中西亚地区,奥斯曼帝国正在快速崛起。
而未来将主导世界的欧洲呢,此时比二十一世纪的中东还混乱。
告诉朱元璋和朱标,这群正在互殴的弹丸小国,未来会开启海权时代?
他们会信才见鬼了。
就好像现在有人说,百年后中东将主导世界,估计也没人信吧?
道理是一样的。
继续看地图,沿海基本全是落后的小国。
比较大的国家,靠现在的航海技术想要到达,需要的时间是按照年来计算的。
怎么搞海权?
闹呢?
不是朱元璋和朱标没有前瞻性目光,他们能迁都北方,已经是很有前瞻性的表现了。
实在是海权时代离他们太远。
所以想要说服他们将首都放在北平,太难,难到几乎不可能的地步。
而且陈景恪也认为,将首都放在洛阳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呢。
看看前世的国家局势就知道了,曾经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原地区,变成什么样子了。
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陕西人和河南人,能因为一部动画片里,李白和杜甫的见面地点争吵。
陈景恪只觉得心酸。
说白了还是太落魄了。
要是家里阔,谁还会在乎仨瓜俩枣的?
正因为落魄,一点点不起眼的东西,都能放在眼里都要去争。
难道真的是这些地区不行,发展不起来吗?
只能说,懂的人都懂。
要是都富了,谁去干脏活累活?
你纵使有登天的本事,只需要轻飘飘的一条政策,就能将你锁的死死的。
陈景恪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局面。
将大明京师放在洛阳,确保中部地区拥有一座政治中心。
整个中原是一体的,有一个地方发展起来,就可以辐射大部分地区。
陈景恪拿起一支笔,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说道:
“广通渠挖通,洛阳的经济影响力,就可以借助水运辐射到长安。”
又画了一条长线道:
“黄河回归故道,下游的山东河北,处在黄河水运的要道上,也可以被辐射到。”
朱标不禁再次颔首,这也是他想将京畿放在洛阳的原因之一。
陈景恪又画了好几条线:
“还有大运河,事实已经证明,大运河沿岸的经济,发展的都比别处好。”
“隋唐运河拐了个弯路过洛阳,辐射的区域更广,使得更多的地方受益。”
“而蒙元却从未考虑过这些,他们只是为了更方便从南方运粮,就将这个弯捏直了。”
“虽然缩短了八九百里路程,却也削弱了大运河的经济辐射能力。”
“在他们眼里,大运河就只有运粮一个功能,别的通通无视。”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蒙元缺少大一统国家的眼界。”
“我们可以重新开通隋唐运河……”
“如此一来,洛阳只需要通过水运,西可直达长安,东入大海。”
“北通北平,南至余杭……”
看着面前多出许多线条的地图,想象着陈景恪勾勒出的宏伟画面。
朱标也不禁激动起来,连声道:
“好好好,好呀,如果你的计划能全部实现,大明将重现汉唐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