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太空建筑师!

“泄露核燃料已完成收集工作,正在更换管道。”

刘生汇报完成后,开始使用飞船内的工具进行拆卸工作。

伴随着温度的下降,管道内部的熔盐核燃料早已完成冷却。

变成坚硬无比的固体块,塞满了锆合金管道。

刘生小心翼翼地完成拆卸工作。

好在这些事情,在他过去工作的十多年之中经常干。

已经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

“破损管道已拆卸完毕,正在准备进行装箱。”

管道内的核燃料首先被取出,装在铅盒之中。

还带有微量发射性的管道,则是装在另外特制的铅盒之中。

忙完这些之后,刘生稍微松了一口气。

虽然穿着防核服,但是依然会感觉到一丝恐慌。

将层层密封好的箱子,装进货仓之内。

只等下一次返回地球,将它给带回去。

“已经完成装箱工作,正在准备进行管道更换工作。”

将一根崭新的管道,换装到反应堆上。

这一次任务,就算是大功告成。

“准备进行分离,返回空间站。”

从货运飞船内,飘回工程飞船内的刘生,放松地对薛峰说道。

“这下我的工作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刘生在此次任务之中,主要负责和反应堆相关的内容。

比如,反应堆的实验任务基本上都是刘生来负责完成。

而薛峰的任务,则是负责搭建星港的第一个舱段,以及第一台反应堆的安装工作。

首台空间用钍基熔盐反应堆的功率为335兆瓦。

足以支撑起一座庞大的空间站。

而现在,它仅仅是给星港的一个舱段进行供电。

可想而知,星港的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空间站。

即使是目前最为庞大的天宫空间站,在它面前也仅仅是个弟弟。

“首個舱段的建设材料,已经从地面发射过来了,明天我们就可以开始动工了。”

舱段建设包含大量的设备,纷繁复杂。

舱段主体加工材料,各种姿态调整发动机,以及关键的自旋发动机。

还有大量舱段内部的电子设备,在地面上等着发射。

回到天宫空间站,两人首先飘在舱室内休息。

对于其他人来说,天宫空间站是实验和生活场所。

这之中实验部分占比更高一些。

对于刘生和薛峰而言。

空间站更多是一个后勤港湾。

在这里除了能够进行补给之外,还能够和别人交流。

“今天刚到的一艘货运飞船,上面是你们新的装备。”

刚休息没一会的时间,聂海胜就拿着一张清单飘了过来。

薛峰接过单子看了一眼,上面主要是各种小型加工设备。

星港本身是具备造血能力的。

虽然理论上,从地球上发射各种成品才是最优解。

毕竟加工都是有损耗的。

但是考虑到发射时长的问题。

最终还是决定在星港内添置一部分加工设备。

否则星港上如果急需某种零部件,临时从地面调拨。

需要最少二十个小时的飞行时间。

这还是在不考虑火箭发射窗口,发射场当地天气情况下的理想时间。

星港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大型太空港口、制造综合体。

按照张星扬的规划,未来太空采矿发展之后。

从月球、火星、小行星带采集到的各类资源,会现在星港上进行初步提炼。

甚至会直接制造一些太空工程船、太空战舰等等。

薛峰收起物资清单,先到货仓清点了一番加工设备。

确认无误后,才又进入休息状态。

第二天,太阳第12次从他们的舷窗里升起。

空间站内,一天能够见到接近五十次日出日落。

“路上注意安全,有什么问题随时呼叫我们支援。”

聂海胜在两人离开之前叮嘱道。

从空间站前往星港所在地,还有三万多公里的距离。

以当前的技术而言,用载人飞船飞这么远。

几乎相当于第一次环球航行。

一路上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意料之外的危险。

上一次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就不会遇到风险。

“我们明白,我们会及时通报遇到的情况。”

薛峰点了点头说道。

刘生在星港建设任务之中,更多是起到辅助作用。

真正进行建设工作的,还是薛峰。

两艘天工工程飞船以及数艘货运飞船组成组合体,一同飞向三万六千公里的星港轨道。

刘生驾驶的是上一次徐英乘坐的天工二号工程飞船。

薛峰驾驶的是最新款的天工三号飞船。

上一次徐英回到地面之后,提出了许多有关于工程飞船的建议。

作为第一位实际进行太空工作的工程师。

他的意见得到了充分重视。

终于在薛峰他们这一批乘员组上天之前,完成了新款工程飞船的研制工作。

新工程飞船首先改进的是推进系统。

徐英在回到地面后,就提出一个问题。

那就是工程飞船在加速过程中,容易出现持续振动问题。

虽然没有产生实际的危机,但是让乘坐的人员感觉到强烈的不适。

研发人员在飞船内部增设了非常多的减震装置。

同时对推进系统进行了调整。

让它在加速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少振动的出现。

飞行的十几个小时,对于两人来说不算难熬。

上一次,徐英一个人还略感孤独。

但是两个人随便聊聊天,很快就过去了。

“报告指挥中心,即将到达指定轨道。”

在接近了星港之后,薛峰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道。

星港庞大龙骨上的霍尔推进器,时不时的启动一下,喷出淡蓝色的等离子。

调整星港的运行轨道。

以防止它和其他轨道上的物体相撞。

虽然以钛镍合金的硬度,很难有东西撞得过它。

“正在准备和天工一号对接。”

薛峰汇报了一下之后,刘生开始操作飞船组合体。

调整角度,预备完成对接工作。

现在的他们乘坐的天工组合体。

拥有两个工程飞船,四个货运飞船。

想要不受影响地完成对接,必须要调整好角度。

否则很容易产生各种磕碰。

角度调整完毕后,组合体首先加速飞行到星港前方。

然后缓缓减速,完成和天工一号飞船的对接。

天工一号目前负责着星港轨道维持的工作。

它事实上成为了星港的推进器。

薛峰首先释放了一艘货运飞船。

初期的星港建设工作,就此开始。

星港的圆环状舱室,目前还无法一体成型。

原因有很多。

首先就是大尺寸加工,在地面环境下本身就有难度。

想象一下,加工出一片高度在200层楼的铝合金。

并且要保持它的表面光滑。

而这样的铝合金片,需要最少几十片,才能够组成一个完成的圆环。

加工难度本身就很大。

其次,大尺寸物体的发射也是个问题。

目前最庞大的火箭,也仅仅能够装载不超过折叠后长宽二十米大小的物体。

除非立马完成太空电梯的制造。

掌握大批量向太空运输物质的技术。

否则这几乎是完全不可行的事情。

而太空电梯技术,是需要超大型空间站作为前置科技的。

因为太空电梯的太空端,本身就可以看做是一个超巨型空间站。

为此龙国的科研人员另辟蹊径。

决定采用另外一种办法。

那就是将原材料运送到太空之中,然后再在太空中加工出超大尺寸舱段。

这样就能够解决大尺寸构件带来的各种问题。

货运飞船十分灵巧地从组合体上分离。

然后货运飞船上一个非常小巧的盖子打开。

出现了一个大小仅仅为十几厘米的接口。

货运飞船巧妙地飞行到龙骨的正前方。

然后龙骨正好从接口中进入。

好像穿糖葫芦一样,直接贯穿了整个货运飞船。

在一端抵住中央主轴龙骨后,接口自动向内收缩,将原先的缝隙完全压没了。

货运飞船被直接固定在龙骨上。

它的内部搭载了用于加工航空铝合金的熔炼炉。

可以加工出大尺寸的航空铝材。

这方面还要多亏空间技术研究院,通过在大型真空实验室内摸索出的真空铝材加工技术。

否则舱段的加工制造可能会拖延更长的时间。

薛峰将四个相当于工业母机的货运飞船,一一在伞状龙骨上固定住。

这一过程就持续了超过四个小时。

原因还是在于龙骨本身比较纤细。

而无论是星港还是飞船本身都是处于高速飞行中。

稍微出现一点点偏差,可能就插不进去。

为了两者能够对齐。

薛峰还消耗了本就不多,星港临时推进系统的燃料。

“即将开启铝材试加工工作。”

薛峰向地面汇报说道。

同时将工作进度,汇报给同样在太空之中的空间站。

熔炼炉开始在电加热下,熔炼内部的铝材。

铝合金其实在地面上就已经完成了冶炼工作。

薛峰的任务,只不过是将他们重新进行塑性。

低温状态下,宽度在十米左右的铝合金板材被连续不断地加工出来。

随后在飞船另一端,被卷板机卷成一卷。

随后,这一卷铝材被机械手臂转移到太空之中。

再通过调直、卷曲等手段,塑造成弧度很小的圆弧。

第一块弧长六百米的高强度航天铝合金板,终于完成了制造工作。

放在太空之中,它也是一个无比庞大的巨物。

而这样大小的铝合金板还需要四块!

第一次进行太空建设任务的徐英,仅仅是在同步轨道待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然而第一块高强度铝合金板的加工,就花费了薛峰四天的时间。

虽然后续四块板的速度有所加快。

但是仅仅是为了加工板材,薛峰就花费了大半个月的时间。

更别提后续将板材固定在龙骨上,组成一个直径900米的圆环又花了小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经过这一个月的建设。

星港终于不止能够看到原先的龙骨架子。

也出现了大面积的实体。

“我们先回去补充一下物资,顺便接收新一批材料。”

完成了第一个圆环的建设工作之后,薛峰对刘生说道。

目前已经完成的圆环,实际上就是一个直径900米的圆柱。

还需要在它的两侧进行封闭。

以及在内部再添加一个小圆环。

大圆环和小圆环之间,才是人类可以生活并进行生产、制造、科研的区域。

小圆环到主轴这段空间,因为自转问题,不适合人类长期生活。

“我们目前的飞船速度还是有点慢,什么时候能够再快点就好了。”

刘生略带抱怨地说道。

目前他们每一次往返同步轨道,单程就需要十几个小时。

很多物资补给,都只能每隔一个月才能够补充一次。

如果能够将时间压缩到一个小时之内。

那么他们甚至有可能实现,住在空间站、工作在星港的生活。

“现在的发动机只能够达到这样的比冲,想要更短的时间,除非我们不计较成本。”

薛峰倒是看得更开一点。

国内不是拿不出能够达到更大速度的发动机。

但是更大的推力也就意味着消耗更多的燃料。

目前阶段,性价比依然是星港建设需要考虑的一环。

如果成本过高,那么将会拖慢整个星港建设进程。

“我这也就是说说,我也知道这不可能。”

刘生这段时间一直是飞船驾驶员,他很清楚自己驾驶的这艘飞船。

如果真的满功率运行,要吃掉多少燃料。

新一批次的设备和材料,已经随着最近几次发射任务到达了空间站。

只等着薛峰将他们带走。

这里面包括数台高精度机床和3D打印装备。

用来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加工工作。

“这次可是运来了不少的好东西,你们运气真不错。”

聂海胜热情招呼着两个刚刚从万里之外返回的人。

“这一次和货运飞船上来的,还有不少的新鲜水果,到时候你们可以带走一部分。”

想要在太空之内吃上新鲜水果,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

一般的补充,都只有各种水果干或者冻干水果。

像新鲜水果,也只有少数几次出现过。

而且每次数量也很少,每个人只能够分上几个。

让薛峰他们带走一部分,剩下的可能也就够他们每人吃一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