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在这里能遇到两位大人。”
孙德海恭敬的对两个人说道,侯大人只是第一眼看着林夕不作声,林夕也是笑嘻嘻地看着两位行礼。
“怎么?大毛娘你认识这两位差爷呀?”
一边的孙里正赶紧上前打招呼,有认识的熟人就好办多了,原先以往来收公粮的差爷们都会收取一定的提成的,现在有认识的熟人,他们会不会这个提成就不收了呢?
收提成是指他们会让装粮食的筐满满冒尖的,然后用棍子将冒尖的那一部分推平,落在地上的粮食就是他们的提成了。
“是啊,这两位是我在码头上做工的时候认识的两位大人,这位姓朱,这位姓侯,都是脾气很好的两个人,没想到他们竟然来我们村了。”
林夕赶紧介绍的。
“那太好了,这两位大人忙完之后就别走了,留在我们村里吃顿便饭吧。”
“今年这收成啊可是不易,先是涝灾又闹了黑壳,这好不容易才收了点粮食,比起去年的颗粒无收,今年多少能给我们留点粮食了”
孙里正感慨地说到。
“既然都是熟人,那我们就开始吧。老侯呀,是按照老规矩?”
朱大人回头望着他身边的瘦子。
“收点粮食不易,不了吧。”侯大人的心里还是有林夕的,虽然林夕拒绝了他,但是他也不忍心就这么让林夕白白受了一年的苦。
所以他们在收粮食的时候,看着筐堆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喊停,根本没有去年那个冒尖的样子,孙里正先是不解,最后就高兴到直撑两位大人厚道。
其实朱大人是知道,侯大人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这个妇人,可是既然没有缘分,那就不要纠结,还是早点完成任务,早点回县里复命比较好。
这一整天将公粮交上之后,村民们仿佛都轻松了很多,今年看着家里还有的那些余粮,这是第1次感觉家里有余粮有余钱是多么的幸福。
有余粮是因为大毛娘,有余钱也是因为大毛娘。
大毛娘在这一年里已经做出了很多,甚至让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县令大人嘱咐人来村里盖学堂也已经开始动工了,家里的男人纷纷去帮忙,每人每天还能拿到三文钱的工钱,现在是有钱有粮孩子有学上生活,真的是充满了希望。
除了每天备货,林夕也都上前帮忙做饭,吃过林夕做的饭的人无不都在夸赞林夕做饭好吃,甚至有很多外村的人也来请林夕去做大席,林夕忙不过来就带着村里的几个妇人一起学习,让他们有事没事的时候也能去帮上一手,好歹挣两个钱,其中受益最多的就是孙德海的媳妇翠翠了。
孙德海家的孩子已经半岁了,翠翠时常用个布兜子将孩子背在背上,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二嫂子,我发现我们村真的是越来越好了,以前都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孩子们既然都有学堂了。”
“以前我嫁过来的时候,我爹死活不同意,说孙家村穷,去年都饿死了人,我没见过面的公公婆婆就是在去年没见的,可是现在我的日子感觉越来越有盼头了,我爹娘也就不用担心了。”
翠翠将后背的孩子抱过来搂在怀里。
小家伙白白胖胖的,眼睛大大的,很是可爱。
“是呀,农民不就是想着能有点余粮好好过日子吗?越来越有盼头的日子,每个人都很向往,以后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孙家老宅。
“娘,我这后天就要赶考了,你这银子还没给我凑出来,我怎么去啊?”
老四现在在家里正发着脾气呢。
“刚收了粮食,我让你三哥推到县城去,卖把银子给你。”
孙王氏有些着急,现在刚收了粮食,还是能换几个钱的。
“就这点粮食就算是都卖了能换几两银子呀,我大哥呢,你一直没去问我大哥要是不是我大哥在县城里做着买卖开着店呢,三五十两银子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任何问题,你去问他要。”
秋闱是在每年的8月份,收水稻是7月中旬,还有几天的时间就要进行乡试了,可是现在的孙明俊竟然还没动身。
他明明早知道考试的时间,可是就不着急,一直到了临出发前才回自己的老家要银子。
“你大嫂你又不是不知道,当初你大哥是倒插门进你大嫂家的家中钱财他根本管不着啊。”
“怎么着管不着就要断送我的前程,是不是啊?我不管这银子你们今天给我凑不出来我就不去考试了。我已经准备妥当,就差去考场大显神威了,要是因为这点银子我没法去考场,我白白丢失了那功名算谁的。”
孙明俊就是这么不讲理。
“你别着急,娘现在就想办法,娘就算是挨家挨户地借,都给你借出来行不行?”
孙王氏现在真的是没办法了,这儿子考举人算是头等大事了,怎么能马虎啊
从来不求人的身亡是此时终于知道钱财的重要性了,他先是到了里正家。
也不管现在家里正正在盖学堂,上前就开口借钱。
“他叔啊,不管怎么说你得借我五两银子,老四马上就要赶考了,需要50两银子呢,家里实在没有这么多,我这就想着东家借点西家借点好给他赶考用到时候一定还你。”
“二嫂子,你这话说的,就跟我们家多富有似的,前段时间我们家已经拿出钱来修建堤坝了,现在村里盖学堂,这吃饭的钱都是我们家出的,现在我们家是真没钱了。”
里正媳妇就看不惯她这种。
张口就来借,还真说得出口啊。
“你们家怎么没钱啊?没钱的话还带这么好的学堂啊。”孙王氏的不讲理也是没谁了。
“前些年欠我家的钱也没见你还过。
怎么着我们家这点银子就得给你儿子做服务的就是了?你们自己家人都好好的,尽把眼光放在别人的身上,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出去多赚几文钱,老得在家里混吃等死,少的在家里天天找事儿,就让老三自己一个人出去干活供你们一家人吃喝。
老四今年都已过而立了,考了十几年,到现在没考上个举人,这些年花了家里多少钱了?老四家两口子在县城里租着院子享清福,他们家进京赶考,他们怎么不自己想办法呀?为什么为难孙家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