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巨变

“李尊祖还没来吗?也该到了……”

漫天的炮火之中,朱由崧立在高楼上,眺望远方,喃喃自语。

辽东总兵李尊祖麾下,还有着一支精锐在,虽然没有逆转大势之能,但是至少可以使得京师多固守一些时日。

他身边陪伴着的宦官欲言又止。

李尊祖多半是不会再来了。

他现在的心思定然是,谁赢他投靠谁,反正坐拥数万兵马,统帅辽东诸地,谁都得拉拢他。

弘光皇帝又何尝不知道这些,他只是在心中保留了一线希望。

现在的京师,防御力量并不足,只能指望各地的部队来援。

虽然说京师的驻军,在上一次战斗中有所损失,不过很快就补齐了。

但是如今,在国库空虚发不出饷银这种情况下,再多的大军也没有用,连京师的军兵,也开始陆续逃亡。

众人一阵沉默。他们明白魏藻德的意思,在座的各位,也都不是什么愿意为大明赴死的忠臣。

“当此天变之时,诸位也当为我等自己考虑。”

随后又被王崇祖手下大将田见秀挡在了居庸关。

有时候,他都不愿清点兵马。每次下令清点兵马,他都能发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他都已经开始变卖皇宫里的家当来准备钱财,可是根本不够。

到了王崇祖率领顺军来到北京城下的时候,京军总兵力已经只剩下六万多了,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日渐减少。

魏藻德淡然说道。

这座平日里护卫大明王朝的坚城,此时已经被大顺自内部攻破,反而成为了阻拦大明生存的生死线。

“我想,不必在犹豫了。”

不过话虽这么说,但是要是直接就站出来表达自己的态度,那未免也落了下乘,会被人嘲笑。长久的沉默之后,魏藻德才率先开口说道:

“大顺皇帝陛下已经据有好大一片江山,民心所向。反观朝廷统御之地却已是一片狼藉之状,天命所在,已有定论。辅佐圣君一匡天下,不正是我等的愿望吗?”

“京师守不了多少时间了。如此激战,损兵折将,京军已经只剩下四万多人了,各勋贵的家丁更是死伤殆尽,城破是早晚的事。”

……

士兵们的士气已经愈发低落,而且城中的粮食也是已经不多。

结果因为顺军的进攻,根本没有多少赋税抵达京师,很多在路上就被拦截了,有的压根没送出去,现在国库里的钱已经得一干二净。

夜,一众文臣聚集在一间密室之中,其主持者,乃是刚刚接替陈演成为内阁次辅的魏藻德。

洪承畴倒是率军八万多回援京师,但是他的部队在行进过程中不断逃亡,等到进入北直隶的时候,已经逃得只剩下六万多了。

但是兵力差距太大了,而且手头上还没钱来激励军心。顺军进攻的时候,本来应该是各地的赋税运至京师的时候,虽然不多,但是好歹也还有一点。

勋贵们把自己的精锐家丁派了上来,兵力增加了一些,这些士兵都是精良之辈,吃好喝好敢杀敢战,短时间内遏制住了顺军的攻势。

光靠京师,朱由崧知道,大概率是撑不过这一劫了,但是其余各地……或是被顺军的军威所摄,或是也是准备看看战局再决定投向一方,真正驰援京师的只有少数几支军队,当年勤王的盛况已然不再。

话说开了,并且还找了个借口,众臣便也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为天下百姓所想,该当易主了……”

“臣择明主而侍,不可愚忠也……”

于是计议已定。

不久之后,魏藻德便派出了自己手下的心腹管事,秘密收买了守城将领,趁着夜色正浓时缒城而出,进入了王崇祖的大营之中,送去了他的信件,表示愿意里应外合,一举夺城。

王崇祖看着那封信,还有些不相信,疑惑地问道:

“你家老爷这么大的官,受尽明帝恩宠,为何来降朕?”

管事谄媚道:

“陛下乃是天命之子,您长剑所向之处,天下莫有敢当者。我家老爷又岂敢逆天而行?”

王崇祖闻言大笑,疑虑尽去,遂约定三更之时举火为号,群臣开城投降。

三更之时,已经被魏藻德收买的守城将帅打开了北京城门,一众臣子穿戴整齐,跪倒在城门之前,欢迎大顺军的到来。

先锋的主将纵马入城,见此情形,已经是疑心消了一大半。进城之后见畅通无阻,更是疑虑尽去,大喜过往之下,立刻发出信号,指引大军前来。

坚固的城防就此而破,虽然城内还有四万多的明军,但已经再无回天之能。

当正在熟睡之中的弘光皇帝被惊醒的时候,他看见北京城中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他知道最后的结局终于来了。

他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饮下了人生之中最后一杯酒。

“好酒啊,好酒!”

他嘴里喃喃念叨,随后闭上了眼睛。

弘光四年,正月。

北京城破。

……

严时昭最后看了一眼北京城,虽然此时已经很远,但是依然能看见冲天火光下那犹如巨兽般的城池。

自从他的叔父出事之后,他便一直被软禁在自己的府邸之中,已经有十二年了。

在老家起事之后,朝廷的看管愈加严格。

皇帝没有杀他,但是却也不会再用他,陈国公一脉之人也再不能被录用,全数被严密看管起来。

他本以为自己会老死在这里。

没想到,最后竟尔等来了这样的结局。

身边有人催促道:

“陈国公,快走吧。京师马上就要陷落了,兵荒马乱的,此地也不安全。”

严时昭看了身边的人一眼,就在不久之前,城内大乱之际,看守他们的锦衣卫不知道去了哪里,随后他们便找上门,自称是情报司的密探,奉命接他们一家老小去大华朝。

在城门附近,这些情报司的人带他们进入了一个地道之中,等到再出来时,便已经出了顺军的包围圈,还有早已经准备好的马车马匹与衣衫。

“走吧。”

他一扭头,带领着众人向东进发。

那里有准备好的船只等待着他们,随时准备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