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引咎辞职杨士奇

严铿回到了内阁,他最后回望着这个自己呆过许多时日的地方,身前,贴身的仆从在收拾着他的物品。

正在这时,门外却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陈国公大人,江西省有奏折。”

一个差役走了进来,他恭敬地把厚厚一叠的奏章递给了严铿。

虽然他已经在朝堂上辞职,但是朝廷的正式公文没有下来,这个小吏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严铿看着这一大叠的奏章,心中暗道,看样子江西省是出什么事了。

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奏章。

但是这和自己已经无关了。

严铿摆摆手,示意差役把奏章放在桌子上,便不打算理会。

然而仅仅是眼角余光的一瞥,就令他再也移不开眼睛。

他看见了两个字。

杨稷。

内阁次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杨士奇之子。

仔细一看,这竟然是一封弹劾杨稷的奏折。

“稷赖其父之权,横行乡里,多为不法,更肆意戕害百姓数十人,视大明律如无物,泰和之民苦其久矣!”

他往后翻了一翻。

都是弹劾杨稷的,并且全部是江西的官员,显然也是忍受不了他的不法之事,联名上书抗议。

毕竟几十条人命,现在又不是什么乱世,算是重大的事件了,在加上泰和县已经民怨沸腾,想瞒也根本瞒不住。

严铿仔细地看了一遍所有的奏折,内心也不由地升起了怒气。

无他,杨稷干的事情实在是过分。

简直是视大明律如无物!

但是作为一名政治家,严铿很快又冷静了下来。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嘴角勾起了一抹微笑。

转身,他向着皇宫走去。

……

杨士奇此时正在府中悠闲地读书写字。

这是最后的轻松时光了,得好好珍惜。杨士奇告诉自己,虽然说的是珍惜,然而眼中那份兴奋与得意却是止不住。

严铿走了,首辅的位置就空出来了。纵观朝野,舍他杨士奇,还有谁有这个资格?

这么多年了,他终于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被严铿压一头的时代过去了,过去了!

没人知道这个老人心中的惊涛骇浪,而也就在他内心激荡之时,一个声音忽然从外面传来:

“老爷,有宫人来了,说是带着皇上的谕旨。”

谕旨?

杨士奇有些疑惑,他整了整衣冠,走出了房间门。

宫人将谕旨交给了他,便匆匆离去,任凭杨士奇怎么询问塞银子都不肯多说。

而随同那谕旨而来的,还有一个包裹。

杨士奇不明所以,但是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他先展开那谕旨。

上面写着一句话:

“汝子上违国法,下逆家规,朕实不可偏袒,如何处置,请君自决。”

杨士奇的心顿时揪了起来——怕不是自己的儿子闯祸了。

他立刻打开那个包裹,果不其然,是一封又一封弹劾的奏折。

他一封封地看过去,越看,越是心凉。

这些年他的儿子仗着他的权势,在泰和横行不法,欺男霸女,杀害百姓达数十人之多,使得民怨沸腾,百姓苦不堪言!

而这些,他根本就不知道!很明显,家里人把这些事情给瞒了下来。

看完了包裹里的弹劾奏章,他再去读一遍谕旨,这一次,他终于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交给你处置,那还能怎么处置?这样的大罪,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杨稷所作所为,是绝对无可赦免的,杀死数十人,你就是把所有权贵们的丹书铁券合起来都不够免死的。

想到这里,杨士奇的脸颊不由地抽搐了起来,原本升官的喜悦早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悲痛。

白发人送黑发人啊!

两行热泪从眼角留下,这个老人趴在桌子上呜呜哭了起来。

但是最后,他却又不得不做出那个令他心痛无比的抉择。

次日,内阁次辅杨士奇上书,历数其子杨稷不法事,请斩杨稷。

正统皇帝应允,命收杨稷入诏狱,秋后问斩。

随后,杨士奇上书,自言有愧朝廷与百姓,请求辞官归故里。

朱祁镇挽留数次,见杨士奇去意已定,也就顺手推舟,令他致仕。

这一年,大明的首辅与次辅,同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父亲,何必如此……”

南下回江西的马车里,杨士奇的次子不解地问道:

“大哥固然……但是您将他处决,大义灭亲,已经足够,何必再辞职呢?首辅之位一步之遥啊!十六岁的小皇帝懂什么,您马上就可以和陈国公一样总摄朝政……”

杨士奇轻叹一口气:

“我又何尝愿意呢?”

“你一直在府中念书却是不知道,有人将此事传播了出去,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

“如今你父亲我啊……如同一个大恶人一般,就连与我同朝的人都看不起我。你说我这个次辅坐的稳吗?我还有脸坐下去吗?”

“我现在不走,到时候就会被御史们的奏折赶着走。如此,还不如自己请求致仕,保留些体面。”

“他们又好到哪里去!一个个都不干净,真当自己是什么良臣了?”杨士奇次子不屑地回应道。

“道儿(杨士奇次子杨道),你切记。”杨士奇轻叹一声:

“有些事情可以在暗地里做,但不能拿到明面上来。”

“黑暗中悄悄地做,就算你我心知肚明,却也只会装聋作哑。”

“可是一旦摆到了光照之下的地方,你就是人人得而诛之。”

“唉……”

马车辘辘,向南而去。

——

“杨稷之案,发生在正统皇帝亲政的前夕。”

“这并不是一起简单的案件。”

“看上去,好像仅仅是内阁次辅的儿子为非作歹,最后内阁次辅受牵连引咎辞职,但是深层次上,却是皇权对于臣权的一次示威。”

“按照一般的程序,这个案件是需要上交刑部定案的,但是这样一来,杨士奇的儿子就是按照司法程序被处决的,过程完全按照大明律,没什么好说的。”

“然而皇帝下达了谕旨,那性质就变了。内阁次辅杨士奇在皇帝的命令下,在皇权的威压下,被迫亲自处决了犯法的至亲!”

“用杨稷的鲜血,皇帝告诉了所有人皇权的至高无上。你是内阁次辅也好,是文官集团的首领也罢,皇帝让你杀了自己的儿子,你也必须照办!”

“此次事件极大地震慑了文官群体,朱祁镇用他的雷霆手段彰显了皇帝的威严,至此,文官集团再无人敢欺他年幼。”

“杨士奇的引咎辞职,更使得这场皇权在这场与臣权的拔河中占据了上风,哪怕是朱祁镇刚刚亲政,他的权柄也是极大的。”

“但是这真的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小皇帝想出来的吗?史学界对此持保留态度。”

“我们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陈国公严铿主导了这一切,但是根据《明实录》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陈国公在离开京师之前,又去了一次皇宫。”

“他是和小皇帝说了什么,还是单纯的告别?我们无从得知。”

——《贾剑明品明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