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西北三省护军使

“护军是文职还是武职?”

“是只能由武将和文职军官担任,还是可以由文官担任?”

袁可立没有立刻推荐人选,反而提出了这个问题。

朱由检思考了一会儿,觉得纯用武将肯定不行,和地方官员协调的时候,文官有可能不理他们。

但是纯用文官的话,又会让文官势力膨胀,掌握军中内政,权力深入军中。

所以他衡量之后,说道:

“护军都尉、护军校尉是文职军官,由通晓文字的军人担任,管理军中内政。”

“文臣可以担任护军使,作为天子使臣统领护军。负责协调军队和地方,做好军队后勤工作,保护和监督军队。”

这是把护军分成文臣担任的护军使,以及文职军官担任的护军都尉和护军校尉。两者同属于护军体系,却又各有侧重,分工有所不同。

听出皇帝对护军的设置绝不那么简单,那些不愿改变的文臣,已经本能地想要反对。

朱由检却不待他们反对,便拿话堵住他们:

“文武进士通晓文字,都可以到军中担任护军。”

“荫官在太学毕业转为武职的,也可以担任护军,负责军中内政。”

“只要他们的能力足够胜任护军使,就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把文荫子弟绑上这个政策,群臣想反对的也不好说话了。毕竟关系到他们后代的利益,护军使这个职位,极有可能是文荫武职的最高职位。

毕竟特赐元士出身名额有限,群臣没信心他们的子弟一定会被特赐元士出身。这样一来,他们的后裔如果没有考上进士,最好的选择就是转为武职。

但是武职的天花板显而易见,最高也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和卫尉寺卿,职位寥寥不说,而且局限在锦衣卫体系。

如今皇帝设立文职军官,并且专门设置护军一职由文职军官担任。这个需要大量官员的体系,便成为转任武职的文荫子弟的最佳选择。

护军使、护军都尉、护军校尉,一听就知道这不止几个官位。以后边境各镇,都有可能设立护军。文荫子弟能担任这些军职,文官的权力也能在军中深入。

尤其是护军使的地位和提督相当,未来甚至有可能像提督那样署理总督职务。达到这一步后,对于非进士来说已经到了顶点。更高的侍郎、尚书等需要廷推的职务,就不是非进士出身的官员能想的了。

再想到护军主要负责军中内政,相比上战场厮杀的武将风险更小。而且以文荫子弟的出身,也能更好地和文臣打交道,不用担心地方配合出现问题。

群臣在一番商讨后,通过了护军体系设置。决定从西北剿匪开始,设立三省护军使。

没有人反对这个政策,袁可立也因为自己儿子袁枢已经担任西北镇抚使,同样不好反对。在默认这个政策通过后,说道:

“臣以为三省护军使,当从有资格担任巡抚的人廷推。”

“他们多有军务职责,不会完全不懂军事。而且地位足够,足以协调军队和地方。”

这是在确定护军使的地位,把它定为和巡抚相当。朱由检觉得可以接受,说道:

“那就议一议吧!”

“西北三省护军使这个职位,有谁可以胜任?”

督抚需要廷推,护军使地位和巡抚相当,理论上也需要廷推。

但是这个职位是朱由检新设,被他定为九卿廷推,而且作为军职,是由兵部主持。

参加常参会议的九卿自然没有异议,袁可立作为兵部尚书,更是当仁不让,提出几个名字,让群臣从中选择:

“前任户部尚书李起元,曾任三边总督。”

“前任延绥巡抚翟凤翀,因为不肯依附阉党,被削籍为民。”

“已被陛下起复的杨鹤,在朝野素有直名,又曾多言兵事,足以胜任护军使。”

这三个人选,都可以胜任三省护军使职务。但是如果让第一人选李起元担任的话,估计护军使的地位会压过提督,成为主持剿匪的负责人。

考虑到提督和护军使的平衡,朱由检率先排除了这个人,说道:

“李起元起复进京,职位以后廷推。”

“翟凤翀起复,从他和杨鹤中推举。”

群臣商讨一番,决定由杨鹤担任三省护军使。

杨鹤这个人说话太直,群臣都不愿他回到朝堂任职。还是丢到地方,让地方官员头疼。

朱由检虽然不觉得杨鹤有什么军事才能,却也没指望他带兵打仗。有杨肇基这个武将担任三省提督,杨鹤只需要协调军队和地方、做好后勤工作就行了。如果两人配合不好,到时再调换就是。

确定了三省护军使人选,朱由检又让袁可立尽快推举护军都尉。并且商定护军使和提督的职责,护军都尉和护军校尉的职责,和镇抚使的配合等等。把西北剿匪的事情,安排得事无巨细。

群臣都看出了皇帝的关心,心中有些腹诽。觉得皇帝太揽权了一些,连那些琐碎的事情都要安排。

却不知在朱由检心中,早已把西北那边的盗匪,看为第一大敌

历史上覆灭明朝的,就是李自成的农民军。

如今西北的那些盗匪是农民军的前身,朱由检当然很关心,希望剿灭他们。

这样即使以后再有流民起事,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战力。

朱由检甚至期望把农民军压制在未起状态,避免三线作战:

如今大明的现状是,东北在和后金作战,需要十几万人马;西南在和奢安作战,也需要十几万人马。

如果西北乱起来,那就又是一条战线。

两线作战对后世的大国都是极大考验。历史上德国在一战、二战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东西两线作战。

南亚的某个大国,平时牛气冲天,也只敢说为“2.5线战争”做准备,不敢说三线作战。

如今朱由检在西北开启剿匪作战,可以说是开了半条战线。加上东北后金、西南奢安,那就是二点五线战争。

这让他的心中,自然压力巨大

后世的大国都承担不起来,以大明现在的烂摊子,如何能够承担?

所以他希望有一条战线,能够尽快解决。

毕竟每一条战线的开辟,都代表着当地无法向朝廷提供税赋、甚至需要朝廷拨付钱粮。

如今西南五省的人力物力在应对奢安之乱,朝廷为了应对后金更是在全国加征辽饷。朱由检绝不希望西北三省完全乱起来,让大明再开一条战线

毕竟大明一共也就十三个布政司,加上南北直隶也只有十五个省。如果西南、西北八个省乱起来,相当于丢失半壁江山。

这是朱由检不愿看到、朝廷也无法承受的。

他期望朝堂上推选的这些人,能够把西北盗匪剿灭、把西南奢安之乱平定。让大明能集中精力,对付东北后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