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科举制度

大乔只感觉自己娇小的身躯融入了一个温暖的怀抱,整个大脑“嗡”的一下就陷入了空白。

林秦身上传来的阳刚气息,烧得她脸颊滚烫发红,羞得似要滴出血来。

“林,林公子……”

大乔呼吸急促,双眼迷离,双手无力地搭在林秦的后背上,不知所措。

林秦反应过来后,连忙松开了她,讪笑道:“失礼了夫人,只是突然想到了良策,就有些情不自禁。”

大乔羞红了脸,垂着头,不敢再跟林秦对视。

她一颗心脏砰砰跳动着,心中却莫名有些不舍。

“不过,这次多亏了夫人你的提醒。”

林秦精神大振,眼中精光闪动:“我准备除去这些陈规陋习,打开选拔途径,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凡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便可考核入仕。”

听到这个法子,大乔双眼一亮,惊喜无比:“果真吗林公子?”

“骗你是小狗。”

林秦哈哈一笑,在大乔的鼻子上捏了一下。

大乔被林秦的动作捉弄得更加羞涩,但也被林秦的喜悦所感染,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我相信你,林公子。”

她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这一良策,能让更多的英才被发掘出来,助林秦共同开创一片新天地。

次日清晨,林秦在州牧府,立即召集了司马徽、庞统和周通等人,欲就推行新政选拔人才一事听取大家的高见。

首先,司马徽沉思良久后开口说道:“主公有雄心把寿春改天换地,自当大举革新,不可过于激进,引起民怨,但又不能过于保守,否则难有作为。”

林秦微微点头,对司马徽的设想颇为赞许

轮到周通发言,他正襟危坐,沉吟片刻,便严肃开口:“广纳贤才的确为大计,朝廷自古以来便行世家子弟出仕为官的旧规,我们可继续沿用,除此之外,我们倒不如让民间互相推荐有真才实干的贤士入官。”

林秦听罢,沉默不语,看向庞统问道:“士元有何看法?”

庞统闭目沉思良久,开口说道:“如若让民间互相推荐,难免有失公正,也会滋生腐败贿赂之风,若是继续沿用旧规,想要广纳真正的贤才,更是难上加难。”

庞统这番话说得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林秦和司马徽、周通都陷入了沉默。

东汉百姓想要当官,那都是要靠官员推荐的。

光是举荐名目,就有孝廉、茂才、孝弟力田、贤良方正等等。

但是由于寻常百姓距离上层太远,根本进不了官员的视野。

即便你文韬武略,那么当地官衙又怎么知道呢?

所以,这推举贤士,根本就轮不到老百姓。

沉默了半晌,司马徽终于忍不住看向林秦问道:“主公,您可有什么高见?”

林秦环视三人一眼,颔首轻轻一笑:“大家所言看似精辟,然而还是有些过于偏颇。我心中早已有了一个最佳的打算。”

闻言,司马徽、庞统、周通等人皆是正色看向了林秦,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林秦开口道:“我们可在寿春地区施行科举选士制度,凡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门阀贵贱,皆可通过考试为官。由此一举,便可平等吸纳各路英才,助我振兴大业。”

周通听罢,愣了许久,似有不解之色。

然而司马徽和庞统却异口同声发出一声惊叹,满眼尽是震惊之色。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林秦居然能想到如此惊天良策!

这可是直接打破了世卿世禄,为平民也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此举不分出身贵贱,任何人只要通过考试就能做官,斩断了门阀士族的垄断,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此刻,司马徽和庞统因为过于激动,全都从桌前站了起来。

“好!”

“太好了!”

“若是此番制度能够成功实施,这天下也可大同了!”

庞统兴奋得两挫胡子都跟着颤抖了起来。

林秦提出的良策,一旦成功,那绝对是要记入史册的不世之功!

“主公这一创举绝对是震惊四海的英明决断。用科举制吸纳天下英贤,方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妙哉妙哉!”司马徽震惊感叹。

只有周通在经过短暂的反应后,方才恍然大悟,面露吃惊之色:“此举一出,定能为寿春招来天下能士,扶植人才!”

林秦笑了,众人的反应让他意识到,此法绝对可行。

第二天,林秦一纸公文下达,命令三人立即着手准备科举考题,并通过告示的方式,在大街小巷张贴出来,使天下英雄好汉无不知晓。

果不其然,林秦这一创举一经公开,顿时在寿春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家家户户的父老乡亲,都在争相传阅这则消息,而那些久居底层的平民百姓,在得知只要考试就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后,个个狂喜失色,欢呼呐喊。

“如果考中了,我也可以做官了?也可以有食邑俸禄了?”

“婆娘,听说了吗?林大人说了,只要肯读书肯用功,谁都有机会当官!”

“哈哈哈,真是天降大喜!”

“没想到我等草民也有翻身的一天!”

街头巷尾,一派热火朝天的欢腾景象。

谁都没有想到,一纸告示竟然带来如此惊天动地的变革。

寿春的黎民百姓无不对这位新来的林大人敬佩得五体投地,视之为救世主。

自此,一股求学风气刮遍寿春大地,人人都在摩拳擦掌,等待着考试的那一天。

这一变革,几乎彻底改写了每个人的前程。

在寿春西郊一处陋巷中,有间低矮的草屋,屋内居住着一户人家。

家中男主人姓华,单名一个桓字,乃是书香世家,自幼便拜名师受业,读书识字无不通晓。

当年华桓祖上曾是宦官,家资颇丰,只是后来家道中落,一落千丈,沦为寒门书生。

华桓自小就有救世报国的大志,每每读书便怀揣救苦救难的壮志,但因祖上曾经失宦,家中也就一贫如洗,再难梦想仕途。

这日,华桓正揣着一卷《诗经》坐在垆垛草堆上,口中念念有词,一脸认真。

突然,外面街头一阵喧嚣,有人呼喊:“快快,林大人下了新令,施行科举选士了!”

“科举选士?那是什么?”

华桓心中好奇,当即放下手中诗卷,噌的一声站了起来,急匆匆冲出了草屋。只见街上已然熙攘,热闹非凡。

他连忙询问过路人:“小友,这前方为何如此热闹?发生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