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汉中太平

夏侯渊的是真很快赶了回去,把张鲁邀请夏侯渊过去的消息传递给了李瑜,这一切并没有出乎李瑜的预料,他笑着对夏侯渊说道。

“秒才,你就在这里安心的防备马超,如果对方不主动进攻,你也不要轻举妄动,保持一切的稳定即可。”

“我去会一会张鲁,想办法劝他投降。”

夏侯渊也担心李瑜的安全,他连忙说道。

“先生,主公统一天下的大业可离不开你呀,你接下来还是应该小心为上,千万别中了人的奸计。”

李瑜笑呵呵的说道。

“放心吧,张鲁不可能杀我,他没这个本事。”

李瑜说完也不再犹豫什么,便带着几个护卫直接前往汉中去了。

这一路上,李瑜一直在观察着整个汉东地区的民情风貌,想看看张鲁统治之下的汉中老百姓到底是过的怎样的日子。

李瑜本来以为,这个张鲁满脑子都是传教,不像个政治人物,反倒像是一个教主,在治国理政方面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才能。

然而当李瑜真的来到这里,看着整个汉东地区的老百姓安居乐业。

李瑜这才改变了想法,没想到这个张鲁居然还能够做到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能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这就已经比绝大多数的军阀强多了。

李瑜颇为感慨的说道。

“这个张鲁可不是什么读书人,他不信仰儒家,但是却比那些读着圣贤书长大的读书人强多了。”

“看在汉中,老百姓安居乐业,这应该是天下为数不多的净土了。”

跟在李瑜身边的护卫。,有一些就是当年在青州,被李瑜招降过来的青州军。

他们之前也曾经参与过叛乱,就是朝廷眼中的黄巾贼人,他们对于张鲁,张角等人的想法其实理解的更为透彻。

在这些护卫们看来,他们并不信仰什么所谓的五斗米教,对于张鲁等人的说法其实也完全不认同。

包括大汉朝廷不管他们的死活,而张鲁作为一个宗教神领,却愿意给他们食物,愿意帮助他们活下去,那么他们投靠张鲁本就是理所应当的。

这些护卫们感慨的说道。

“将军,我老家本是涿郡人,当年也曾经信过什么五斗米教,跟着张角反抗过朝廷!”

“看那都是因为朝廷昏庸无道呀,如果朝廷愿意管我们的死活,老百姓又何必去造反呢?”

李瑜看着身边的青竹兵,笑呵呵的摇了摇头说道。

“那都已经是过去式了,昏庸无道的朝廷马上就要被干掉了这一点你们大可以放心。”

“接下来我们会建立起一个新的朝廷,绝对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的安居乐业。”

士兵们对李瑜自然是信任的,这么多年他们跟着李瑜南征北战,最起码从来都没有饿过肚子。

而李瑜所制定的政策,对老百姓也是相当友好的,现在听到李瑜这么一说,众人纷纷附和道。

“有先生辅佐曹公,天下肯定会很快安定下来。”

“等天下安定了,我们也就能够过几天好日子了。”

李瑜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就带着士兵很快就来到了汉中城下。

此时,张鲁早就已经在这里等候许久了,见到李瑜之后,张鲁恭恭敬敬的走了过来,没有丝毫的傲慢,他谦卑的对李瑜说道。

“李先生,久仰大名啊,你的名字现在在九州万方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呀。”

“您今天能够来到我们汉中,实在是我们汉中的荣幸。”

李瑜上下打量了一下张鲁,发现张鲁并没有穿着道袍,而是穿了一身粗布衣服。

虽然不是大汉的官服,但也看得出来他为人应该是很节俭的,并不是那种骄奢淫逸的军阀,再加上李瑜这沿路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对张鲁的感觉也就好了一些,最起码不再有什么抵触情绪。

李瑜也同样很客气的说道。

“张教主客气了,如今天下大乱,九州万方,生灵涂炭,可是您占据了汉中之后能够保证老百姓安居乐业,让这么多老百姓休养生息,这是在是天大的功德呀。”

面对着李瑜的夸奖,张鲁连道不敢,恭恭敬敬的把李瑜请到了城里,然后命令人开酒席,要为李瑜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张鲁这才笑着拉着李瑜的手,笑呵呵的谈起了正事。

“李先生,我知道您这一次到西北来是为了平定叛乱,是为了马超的事情,可是我听说您战斗已经结束了,马超已经选择了投降,正常来说你应该回到南方才对,如今却舍近求远来到了我们汉中,一定是有很要紧的事情。”

“您就说说吧,你这一次来我汉中到底所谓何事呢?”

李瑜对张鲁的印象还不错,却见到对方开门见山,李瑜也就没在遮掩什么,而是很淡然的说道。

“张教主,如今天下大乱,你割据汉中创立了五斗米教,老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你的功德,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

“但是如今天下的局势,我想你应该也知道,你现在想长久割据,恐怕是已经不现实了。”

“整个长江以北已经全都被我主评定,现在正在对付江东的孙权,我等百万大军齐聚江南,江东的孙权也支撑不了多久,天下重新归于一统就在这几年的时间了,而您难道就没有下一步的打算吗?”

“难道要继续称霸汉中,继续割裂天下,你觉得这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说到这里,张鲁的表情一变,这正是张鲁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所担心的呀。

因为张鲁之前的身份就是黄巾贼寇,现在之所以能够占据汉中,就是因为天下大乱,没人有功夫理睬他,如果天下真的被曹操统一了。

那他恐怕就要成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还能坚持多久呢?如果坚持不住,又该走向何方呢?

张鲁自己对前途充满了忐忑,不知该如何是好,现在见到李瑜来了,只能够问计于李瑜。

“先生,您不远万里赶到汉中,自然已经为我想好了前途!”

“还请先生不吝赐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