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决定变法,那么主持变法之人怎么选择就提升了日程。
王炎继位两年后,大乾乾宁二年,正式有了动作。
朝廷中连续推选了数个有能力的大臣开始尝试变法,而且朝廷为了防止变法出现问题,特意选择了一郡之地来进行实验,只有在这个郡中经过实验后,再根据效果再决定是否推广全国。
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便是出了问题,也只是一郡的问题,扩展不到全国,同时也容易进行纠正。
但是在哪个郡推行又是一个问题,不过最终还是皇室亲自拍板决定,最终在庐江郡作为试点。
庐江郡在九江郡以南,会稽郡以西。当年淮国时期这里曾是巢国的地盘。在被淮国吞并之后,置郡县。
大乾现在地域广阔,开国时期建立三十六郡,但是后来不断开拓,同时将南方原本简略划分的州郡进行重新划分。
因为以前南方州郡人口少,地域面积大,在经过不断移民、以及人口繁衍之后,南方人口虽然依旧比不上北方和中原,但是比开国初年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用以前的行政模式已经不合适了。
于是在大乾中宗孝惠皇帝王宜时期就已经将南方大郡拆分,比如苍梧郡就拆分成了江夏、零陵郡、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等等。
现在大乾包括海外、西域、辽东已经有一百二十五个郡县。
选择庐江郡的原因是这里交通便利,距离南京金陵很近,一旦出了问题,朝廷可以在第一时间派大军赶去,同时,这里是淮国故地,皇室在这里的实力很强。
在这里勋贵、豪强、官宦世家的力量远弱于中原和北方,推行改革的时候力度也要小很多。
在朝廷决定之后,很快就开始派遣大量儒家子弟来到庐江郡,开始推行改革,与此同时,全国上下的目光也汇聚在这里,想要知晓改革的情况。
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行,朝廷抽调了大量改革派士子,同时还让皇室子弟前来。
如此大张旗鼓,就是想要将政策一点不差的推行下去,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底下的那些奸滑老吏搞什么小动作。
变法最重要的就是吏治,皇室很清楚这点,于是就对派遣大量皇室子弟前来。同时还有大量变法派的热血士子,一同来推动。
毕竟皇室成员才多少人?变法需要的人太多了。
以前朝廷的管理方式一个郡中的官员加起来不过百人,现在朝廷派遣来的皇家子弟以及改革派的官员,差不多已经有三百多人了,管理一个郡县是绰绰有余。
甚至就连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推行变法,进度很快,再加上没有任何官员推诿,贪污腐败,在庐江郡中,这里的政治清明可以说达到了历史巅峰,甚至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
在这种情况下,大乾朝廷在庐江郡推行的改革很顺利,朝廷重新清查了田亩、人口,将那些隐田也清查出来,豪强、勋贵强占的田地被剥夺,同时对这些人进行了惩罚。
同时下令公卿百官节俭,在始皇帝时候,大乾风气远没有现在奢靡,现在贵族、官员、豪商奢靡之风盛行,一顿餐食的花费比得上小民一年了。
自古以来,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百姓终日劳作,却衣食无着,而权贵之家的狗,日子过得都比他们好。
这种情况不正常,必须要改变。如此铺张浪费,必须要惩处,朝廷对其进行加税,然后将收上来的税再投入到救济贫民中去。
皇室不认同平均,因为平均就是一种不公平,有些人为朝廷立下功勋,自然要优待,有些人好吃懒做为什么要给他平均?
朝廷现在是要减少贫富差距过大,同时对普通百姓进行补偿。
除了这些外,朝廷还废除了乾人奴婢,以前朝廷虽然下令废除奴婢,但是因为执法力度不够,各地官员也不想要得罪勋贵、官宦世家,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庐江郡这些官员自然不会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改制很认真的就推行下来。至于那些勋贵豪强也不敢不答应。
实际上阻碍废除奴婢制度的问题有很多,甚至很多奴婢都会反对这条法令。因为很多时候,那些勋贵豪强官宦世家中的奴婢,过得都比普通百姓好很多倍。
经过清查田亩,废除奴婢,改革税制,重新分配土地等等一些列的改革之后,庐江郡的变化肉眼可见。
朝廷在庐江郡的改制推行了整整三年,三年时间以来,朝廷改革派的士子不断前往庐江郡,整个庐江郡差不多有四五百的士子,他们对庐江郡的政治、经济等等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勋贵、官宦世家、豪强不再侵占土地,没有奴婢,百姓或是有田,或是可以在作坊劳作,人人都可以衣食无忧。
权贵不敢肆意妄为,整个庐江郡的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普通百姓三天也能吃上一顿肉食。
郡中道路通畅,商品流通便利,水利设施也完善,耕作更为便利。可以说整个庐江郡和以前相比几乎是天壤之别,这里简直要成为儒家崇尚的大同社会一般。
在看到改革派交出来如此耀眼的成果,朝堂上下都为之震惊。虽然豪强、勋贵、官宦世家的利益受到了一些损失,但是如果能够让整个大乾变得如同庐江郡一般,朝廷上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经过几次讨论之后,朝廷原本决定按照庐江郡的方式来在全国推动改制,但是皇室觉得单独庐江郡并不能说明问题。还是要再抽出来两个郡县进行实验。
不少改革派的官员想了想觉得确实如此,万一这一套变法改制离开了庐江郡之后,水土不服怎么办?
于是朝廷就从庐江郡抽调了一半人手,再加上皇室子弟一起,在北方、中原,以及关中三个地方分别选取一个郡开始推行变法。
庐江郡的改制成功让学宫中大量士子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其中,前往其他地方参与。
一时间朝廷选择的几个试点郡县,变法推动的如火如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