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台湾

科学发展不是空中楼阁,靠着一两个天才的灵光一闪便能有质的飞跃,只有千千万万的人都参与进来,无数成功和不成功的技术发明堆积起来,最终才能形成一座座大山。

“科学……”吴成掂了掂手里的燧发枪,他解决不了燧发枪的工艺问题,不代表天下的工匠和兵卒都解决不了,中土的工匠是当今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一批人,他们只是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和激励措施。

而科学院和专利制度,就是补齐这两块的拼图。

“成哥,你还在玩着这自来火呢?”绵长鹤端着饭食走了过来:“这自来火之前不是说了吗?没法量产,而且也不可靠,哑火太多了。”

“正是有问题,才要想办法解决……”吴成将那燧发枪搁在一旁,接过饭食啃了起来:“若是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自来火可大有用处了,精准度比咱们的火铳高,还不用火绳,雨天和大风的天气都能使用,操作也简单多了。”

“说的也是!”绵长鹤取过那支燧发枪,嘿嘿笑道:“黄叔肯定会喜欢这自来火的。”

吴成点点头,吩咐道:“这把自来火你等会安排人送去枣阳的兵工厂,要亲手交给陈老匠,一方面是要让陈老匠组织人手仿制,虽然没法大规模的装备,但咱们可以在军中挑选一些像黄叔那样擅使火铳的好手,给他们专门装备这种自来火,战场上用来射杀敌军军官。”

“其次,这些日子濠境的那些西番工匠也该到襄京了,让陈老匠去挑些人搞个研究组,好好研究一番怎么解决这自来火的问题,哪怕只解决哑火的问题,这自来火在战场上的重要性都能上一个台阶。”

绵长鹤点点头,提着那把燧发枪去寻了一名亲兵,看着他将燧发枪用油布细细包好,乘马离去,这才转身回了吴成身边:“成哥,刚刚广州那边来了消息,是关于郑家在台湾的详细战报的,嘿!郑家的陆师……一塌糊涂。”

就在吴成领中军北上返回湖广准备之后入川的战事之时,郑芝龙在台湾开始围攻荷兰人的据点和热兰遮城,郑家这次下了血本,出动大小战船七十余艘、兵马一万六千余人,欲彻底扫清荷兰人在台湾的所有存在,全据台湾以做郑家的大后方。

郑家这么大的动作,荷兰殖民政府自然不可能一无所知,荷兰在南洋的殖民中心巴达维亚派遣了十四艘大型盖伦战船、一千四百余名兵将赴援台湾,热兰遮城守军增至两千七百余人,欲据棱堡死守。

大熙给郑家提供了一批火炮火器和粮食,换来郑芝龙同意大熙派驻一个三十余人的观察团随郑家大军行动,记录郑家陆海作战的详情,再汇总送回襄京军机处、参谋总部、教导处等部门,供军中研究。

郑家在海上的表现还算不错,荷兰人的大盖伦船身长五十余米、四桅大帆尾部舱楼甲板高若小山,两侧开有上百个炮窗,郑家的仿西式战船在它们面前都矮了一个头。

但郑家船多人多,而且这种大盖伦船也并不是毫无缺陷,郑芝龙亲自上阵,将它们引入暗礁丛立的近海海湾之中,荷兰船队不熟悉海况,盖伦船吃水深又转向不便,在近海海礁的阻拦下挤成一团、混乱不堪。

郑芝龙趁机采取狼群战术,派出灵活的小船和中型船舰围殴这些盖伦大船,又纵火船焚烧荷兰船舰,荷兰船队被击沉三艘、烧毁两艘,还有一艘被郑家跳帮夺取,余下的船舰仓皇抛弃台湾逃回巴达维亚。

击溃了荷兰人的舰队,郑芝龙便能安然将兵马装备搬上台湾,从陆路和海上将热兰遮城包围。

可郑家陆师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郑芝龙派部下施琅领四千兵马登岸为先锋包围热兰遮城,城内守军也知道一鼓作气的道理,派遣六百余人主动出击,施琅所部四千“精锐”和荷兰人在城下大战,面对荷兰人的长矛阵和火铳轰击,同样装备了大量火器乃至火炮的郑家陆师竟然一触即溃。

郑部的官兵名为明军,实际上大多都是海寇、浪人、渔民等组成,缺乏训练和约束,毫无组织和纪律,仗着一腔血勇和重赏冲杀,发现自己不是对手、荷兰人抵抗激烈便纷纷逃跑,一人逃带动四五人一起逃,逃跑之人越来越多,随即便是全军大溃。

郑芝龙也不是正统军官出身,原本就是海贼王,手下的将领大多是大大小小的海主、海寇头目、倭国浪人,名为军将,实际上更相当于搭伙的合作伙伴,战事不利便各自逃命、哪管什么军令军规,底下的兵卒见头目海主都跑了,哪还有死战的心思?溃势一起便再也止不住了。

好在施琅是个有能力的将才,见大军溃败,便集结了自己的亲随本部八百余人,携弓箭藤牌反冲荷兰军阵。

荷兰人本来见郑部溃散,还在嘲讽郑部“与南洋土著和百姓无异、只需放一排铳,便吓得四散而逃、全军瓦解”,结果忽然遭到施琅的悍勇反冲,荷兰人惊惧之下顿时大乱,“全军为恐惧所代替、许多人甚至还没开火便丢下武器,他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

施琅领军抵近荷兰军阵乱箭飞射,领军的荷兰上尉当场被箭射杀,荷兰军顿时大乱,被施琅领军冲进军阵中大肆砍杀,荷兰人只坚持了几个呼吸之间便全军大溃,纷纷朝着热兰遮城逃去。

施琅自然领军追杀,那些逃跑的郑部兵将见战事逆转,又纷纷冲了回来痛打落水狗,他们一路追杀至热兰遮城下,遭到棱堡火炮的轰击和城上守军的火铳轰击,又一次溃败,施琅再怎么悍勇也不会蠢到拿八百人去攻打坚城,只能暂且退兵,收拢溃散的部众在城外构筑工事、将热兰遮城包围,等待郑芝龙的大军抵达。